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五十七章 就这?

乱世栋梁 第一百五十七章 就这?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五十七章 就这?

雨后天晴,彭蠡湖面,大量战船逆风航行,劈波斩浪,往东南而去。

船队之中,主帅座舰上,南海王萧大临看着四周密密麻麻的船只,只觉热血沸腾。

湘州出产大量竹木,所以能建造大量巨型战船,使得中游各州水师实力强劲。

大船各有名号,有“飞龙”、“翔凤”、“金翅”、“青雀”,以及高大的楼船。

许多大船装着大量拍杆,拍杆发拍后,一击便可击沉中小船只。

此次诸王起兵讨贼,聚集起来的水师,拥有大型战船数百艘,萧大临的座舰,则是高达五层的大型楼船,船上兵卒上千,本身就是个活动的堡垒。

各船之中,搭载许多兵马,船队抵达彭蠡湖东南畔鄱口之后,兵马登陆,便能沿着鄱水,往鄱阳而去。

但大船笨重,水战时抢风、抢速很吃力,所以水师之中,数量更多的是各类中小型快船。

譬如蒙冲、斗舰,以及快船“鸩舸”。

鸩舸,是一种形体狭长的快船,有棹手七八十人,航行时来去如飞,疾如风电。

萧大临的水师,如今光是“鸩舸”就有上千艘,护卫在船队四周,气势汹汹,他站在楼船顶上举目望去,只见到处都是船,仿佛要把湖面铺满。

前方,前军战船忽然吹响号角,萧大临拿起千里镜看去,却见东南湖面上,出现密密麻麻的帆影。

那是鄱阳逆贼拼凑起来的水师,得知王师即将抵达,便想来个垂死挣扎。

萧大临勉强看得清,对方所谓“水师战船”,大部分都是小船,即便也有一些大船,和己方相比,大船的数量明显少了许多。

这些大船,恐怕大半是饶州水师战船,再加上一些大型民船凑数,整个船队看上去,规模倒也庞大,有些气势。

一会,将有一场大战,但在萧大临看来,对方却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

他的水师开始备战,鼓声、号角声响起,此起彼伏。

船队当中,许多船上有火光大作,浓烟四起。

这不是失火,而是兵卒们点起火炉,要熔铁为汁,等交战时,居高临下,将熔融铁汁泼洒到敌船之上。

熔融的铁汁浇到船上,能够直接点燃船体,浇到人身上,人即便披着铁甲,也一样会被烫得皮开肉绽,死路一条。

萧大临看着将士们备战,心中激动,再看看前方渐渐明显的敌军船队轮廓,心中充满期待。

虽然鄱阳逆贼是乌合之众,但不能掉以轻心,萧大临战前听将领们分析,知道不能轻敌。

乌合之众当中,多是熟悉彭蠡湖水情的渔民、船民,甚至是从良的水寇,所以有可能利用彭蠡湖区特殊的水情,出奇制胜。

什么是特殊的水情?

彭蠡湖在左里以南湖区,有许多浅滩,看上去好像能行船,可大船过去后,就会搁浅。

不明水情的人,行船时就容易遇到这种问题。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彭蠡湖这数百年来不断“南侵”,左里以南湖区,数百年前其实是陆地。

譬如,秦汉之际,汉高帝在豫章郡北设枭阳县,此县到了刘宋初年被废。

废县的原因,是因为彭蠡湖湖水南侵,导致枭阳地界变成沼泽,县城沦为湖中岛,然后被水淹没。

刘宋废枭阳县后百余年来,湖水继续南侵,这些被湖水侵吞的陆地,在夏秋雨季时没于水中。

到了冬季,雨水变少、水位下降,便有许多地方露出水面,形成沙洲或者浅滩。

枭阳县故址,就时常在冬天露出水面,不知情的人经过时,还以为这是一片沙洲。

除此之外,彭蠡湖区风向多变,一日之内,风向可以变来变去许多次。

所以,战前会议,萧大临麾下将领根据彭蠡湖区特殊水情,以及对手的情况,判断对方可能采取的战术。

如今是夏季,东南风大作,所以两军开战时,自鄱口而来的逆贼,必然会放出大量火船,顺风冲击己方船队。

己方船队是逆风前进,大船活动不便,为了避让大量火船,必然导致阵型大乱,于是鄱阳逆贼的大量快船就尾随火船而来,撞入阵中,展开混战。

鄱阳逆贼水师,多为船民、渔民、水寇,所以大混战才是对方获胜的希望所在。

但是,王师多有大型战船,居高临下以拍杆发拍、击船,又射箭、泼洒熔融铁汁,不是这些小船可以硬抗的。

所以,对方可能会牺牲小船,让王师大船拍杆发拍。

发拍之后,再升起拍杆需要不少时间,这时,对方大船冲来,趁着王师战船发拍完毕,发拍击船。

即便如此打法得逞,对方因为大船数量居于劣势,未必能击退王师,所以,还有可能诈败,引诱王师战船追击,进入浅水区。

王师的大船吃水深,进入浅水区后极易搁浅,一旦搁浅,必然动弹不得,只能任人鱼肉。

对方的战法可能是这样,萧大临必然针对性做出布置,因为开战时,极大概率刮的是东南风,己方自北南下,是逆风,颇为不利。

所以,临近交战时,要以快船护住船队外围,先阻挡敌军放出的火船,并拦截敌军快船,不让对方轻易冲入己方船队之中。

然后,以快船为先导,引一支由大船组成的“游击”船队,迂回到敌军侧翼,乃至后方,争上风向。

先导快船,必须具备测水深能力,为游击船队开路,避开浅水区。

彭蠡湖湖面广袤,有足够的水域,让王师游击船队迂回,绕到敌军上风向处。

若对方分兵来拒,靠着小船来挡迂回巨舰,无异于螳臂当车。

若分大船来挡,只会进一步摊薄大船数量,打也打不过。

简而言之,要稳扎稳打,不能急。

尤其对方溃败后,己方不能轻易以大船追小船,哪怕是顺风时,大船满帆走得很快。

因为那些浅水区,藏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下,周围根本就没有任何标志,恐怕除了当地渔民,外人无法确定到底哪里是浅水区。

萧大临想着战前布置,只觉己方准备充分,兵力有优势,绝无可能打败仗。

“火船,他们放火船了!”有人喊起来,萧大临用千里镜向前看去,果然当面敌军放出大量火船,在不少快船的护卫下,借着风势,往这边而来。

己方大量快船前出,要将火船挡下,双方快船很快缠斗在一起。

萧大临却见火光之中浓烟大作,渐渐形成一道渐渐厚重的“烟雾墙”,挡住了己方视线。

他放下千里镜,就能看到眼前湖面一片昏暗,根本就看不清“烟雾墙”后面,敌军船队的情形。

船上烧的是什么,为何烟会这么浓?

萧大临心中疑惑,左右亦是如此,此情此景,仿佛敌军放出的火船不是为了纵火,而是为了纵烟,故意遮挡他们的视线。

萧大临不通水战,此次随军作战,是为了鼓舞士气,他看着眼前的烟雾墙,忽然觉得不安。

这种时候,浓烟里突然冲出什么来...

他刚冒出这个念头,却见烟雾墙忽然“晃动”,随后,一个个巨大的身影从浓烟里冲了出来。

萧大临和左右定睛一看,愣住了:冲出来的都是大船,这些船的桅杆极高,高得有些不正常,张着许多巨大的船帆。

类似尺寸船身的船,桅杆似乎才到对方桅杆高度的一半。

这是什么船?怎么交战前,这些船不显眼?

莫不是一开始只张了一半的帆?

有人仔细一看,喊起来:“横帆船?是鄱阳的横帆快船,船帆是布做的,软帆!顺风时兜风,走得很快!”

一如他所喊,冲出烟雾墙的横帆船,一张张硕大的布帆都兜满了风,如同发飙的野猪,乘风破浪,径直撞向萧大临船队。

这些船的船身庞大,体型“苗条”的前军快船根本就挡不住,眼睁睁看着这些“野猪”撞开前阵,往中军船队而去。

飞扬的火星,渐渐点燃了这些船上的布帆,与此同时,船上火光大作,萧大临看了一下就知道,这些大船,其实是火船。

敌军果然如事前所料,用火船打头阵,只是没想到,对方居然用大型横帆船当火船!

高大的桅杆,可以张起硕大的布帆,兜满风,跑起来很快。

所以即便布帆已经着火,但在燃烧殆尽之前,这些大火船就能撞入阵中!

萧大临只觉后背发凉,己方大船众多,却因为逆风,所以躲闪不便,真要被这些大火船撞进来,损失可不小。

他的右翼,“游击船队”正要出击,可前方大火船已经冲到眼前,如果己方本阵被这些火船烧得焦头烂额,即便游击船队迂回成功,恐怕也于事无补。

就在这时,风向忽变,本来刮着的东南风,忽然停了,随后挂起北风来。

萧大临一开始还没回过神,眼见前方那冒着火光、气势汹汹的“野猪”,忽然如同瘸了腿的丧家犬缓缓停下。

然后调头,往来的方向去,于此同时,那些不断燃烧、冒出浓烟的小火船,也转向了。

无数火星,顺着北风,往对方船队飞去。

几乎是瞬息之间,战场形势扭转,在上风向纵火的敌方,要被自己放出的火船给烧了!

亲眼所见,让萧大临难以置信。

“风、风向变了?”他喃喃自语,左右欣喜若狂:“大王!天助大王,天助大王啊!!”

“天,天...”萧大临抬头看天,先是一脸惊讶,然后渐渐绽放笑容,笑道:“天助寡人,天助寡人!!”

左右赶紧恭贺,水战时因为风向忽变导致战局逆转,纵火者被火烧,这是常有的事,所以,将领们不会太意外。

但是,北风未必能刮太久,所以,眼下就得趁着风向有利,来个猛攻。

不懂打水仗的萧大临,见诸将极力主张全军进攻,毫不犹豫点头。

他麾下本来逆风作战的战船,借着突然出现的北风,乘风破浪,绕过开始倒退的那些大火船,向前方被风吹散的烟雾墙冲去。

萧大临的座舰,在几艘金翅船的护送下,穿过渐渐稀薄的烟雾墙,他不用千里镜,就能看见前方战况:

广袤的彭蠡湖面,敌军船只已经四散奔逃,可见倒转回去的火船,已经烧掉了这些人的胆气。

萧大临这边,右翼“游击船队”,不需要特意迂回,就已经借助北风,与本阵船队一道,向南“平推”。

敌军小船跑得快,如鸟兽散,但大船们动作迟缓,或许是调头时花了太多时间,如今落在后面。

对于萧大临而言,这些试图逃跑的大船,和己方本阵很近,可谓近在咫尺。

却见对方的这些大船,两舷伸出长棹,然后开始划水。

仿佛一个个身形臃肿的短胖蜈蚣,挣扎着要逃!

萧大临用千里镜看得明白,这些船之中,多有“黄”字旗飘扬。

按照之前斥候所探,李笠的妻兄黄氏兄弟,就是纠集逆贼占了鄱阳,并妄图以乌合之众抗拒王师的贼首。

萧大临认为,那些被鼓动起来的愚夫,正是因为黄氏兄弟的身份而被迷惑,而李笠想要鼓动鄱阳百姓造反,目前就只能依靠妻兄帮忙。

所以,只要此战将黄氏兄弟抓获、击杀,王师兵临鄱阳,乌合之众们没了主心骨,必然一哄而散。

“追,追!!”萧大临下令追击,不放过眼前这几尾大鱼,一开始主张全力进攻的将领们,这时觉得追击有些冒险。

赶紧劝:“大王,可记得战前布置?提防有诈!”

“诈什么诈,他们也是大船!我军是大船追大船,怕什么搁浅!”萧大临反驳,“趁他们手忙脚乱,就该一鼓作气,追到底!”

“绝不给他们再次聚集党羽的机会,我军要一口气,追到鄱口!”

左右觉得这话也有道理,便纷纷传令下去,奋力追击。

即便没能击杀贼首,己方乘着逆贼兵败、溃散,一口气抵达鄱口,兵马登陆,直取鄱阳。

那么,逆贼尚未来得及收拢败兵,鄱阳便已易主,这些乌合之众没了城池做依靠,只能四散躲藏,所以....

追,全都追上去!

众人看着前方仓皇南逃的敌军大船,不再担心什么,各船棹手伸出长棹,也开始棹、帆并用,提升船速。

一追一逃,不知过了多久,指挥船队乘胜追击的萧大临,发现见己方前军大船忽然速度放慢,最后停了下来。

他还没来得及惊讶,却见越来越多的大船停下。

前军受阻,导致后续船只不得不放慢速度,纷纷往左右避让,因为是顺风行船,船速很快,有些避让不及的船只甚至发生了碰撞。

而许多往四周绕行的船只,渐渐停了下来,船上人员发现,自己的船竟然搁浅了。

连带着整个船队的队形渐乱,许多小船放弃追击,掉头回来,护在船队周围。

中军,萧大临看着前方扬长而去的敌军大船,觉得难以置信:“他们怎么没事?”

“我们怎么就搁浅了?”

这个问题,左右也想问,但他们没空多想,发现四周情况不对:那些四散奔逃的敌军小船,又慢慢聚拢过来。

前方逃跑的大船,慢慢转向。

仿佛一群被猎人撵着跑的野狗,忽然转过头,向进入陷阱的猎人围过来。

风停了,萧大临和麾下将士们的心跳,也快停了:他们的船队陷入混乱,不要说重整队形迎战,想从容撤退都难。

南面,一艘大船上,黄柞看着被引入陷阱的猎物,吩咐左右:“一会,怕不是南风又起,传令下去,准备纵火。”

左右应诺,黄柞又说:“鸣桹,打渔收网,就该有收网的样子。”

每年的冬天,渔民们在彭蠡湖里打渔时,都会“鸣桹”,惊吓水中鱼儿往渔网阵里钻。

不一会,四周响起嘈杂的声音,那是即将“收网”的“渔民们”,敲击着船帮,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大丰收。

黄柞拿起千里镜,看着搁浅在浅水区的敌军船只,笑起来,露出一口烂牙。

眼见着妹夫要做大事,他们三个当妻兄的可不能闲着,老三不在鄱阳,兄长要守着鄱阳城,那么,作为家中老二的他,就得召集兄弟们,到鄱口迎客。

本来很顺利,结果刚才出了点意外,风向忽变,把火船吹回来了。

还好,大伙当年吃饭的手艺没有生疏,一哄而散的同时,把敌军引到浅水区。

现在,赢定了。

黄柞看着眼前这些密密麻麻的搁浅战船,忽然想起当年,自己第一次跟着父亲黄大车在湖里驾船砍人的情形。

彭蠡湖里风向多变,某些水域,即便是雨季,也存在浅水区,所以在湖里讨口饭吃可不容易。

“黄虎”的队伍,就能在湖里稳稳端碗吃饭,靠的不光是胆大。

那时,年轻的黄二郎,战前作了一番准备,交手之际,一上来就放火船施展火攻,结果风向一变,放出去的火船被风吹回来,眼见着己方就要玩完了。

还好,有父亲指挥,将计就计,己方船只掉头就跑,引对方来追。

引到眼前这片水域,导致对方的大船在这里搁浅。

之所以己方的大船没事,是因为黄大车事前就交代,船要轻载,严格控制吃水。

并摸清了水情,所以即便当时是雨水充沛的夏天,他们依旧能让对手的大船搁浅,自己的大船却没事。

现在,又是一个闷热的夏天,黄二郎带着聚集起来的渔民、船民,以及从曾经的彭蠡湖好汉们,把气势汹汹的敌人,困在这片浅水区。

东南风起,又一批火船准备完毕,借着东南风,向乱成一团的敌军船队驶去。

火光大作,呼号声渐起,黄柞忽然觉得有些无趣。

水师精锐?就这?

连我都打不过,你们哪来的胆子跟我妹夫叫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