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十八章 理由

乱世栋梁 第十八章 理由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十八章 理由

建康东,方山津税关附近,一座玻璃作场里,几座窑炉的烟囱冒着青烟,大量身着工作服的工人,围着这些窑炉忙碌。

窑门打开,工棚瞬间被窑内火光映红,工人们按照工作流程,开始制作玻璃珠。

熔融的玻璃,流出玻璃窑,沿着输送槽向前走,形成一股通红的“长条”。

然后被旋切机切成等长的一截截,落在成型机的入口管道。

沿着管道下滑,进入一对对转的螺纹长管中间,螺纹长管对着转动,将落入其间的亮红玻璃小块不断向前输送,并让其不断旋转。

转着转着,玻璃块变成球形,亮红渐渐变暗,即慢慢冷却,等走到螺纹长管尽头时,已经变成一粒浑圆的玻璃珠。

以水力驱动的机器不停运转,一粒粒玻璃珠落入托盘中,随后被人分装入簸箕,转到一个个坐着的工人面前。

这些身着工作服、戴着袖套的男女工,坐在“工作台”后,一个个都是髡发,发长不过寸,将面前簸箕里的玻璃珠一个个拿起,仔细端详着。

发现有瑕疵的玻璃珠,便放到身边一个小提篮里,这些残次品收集起来后,要回炉重熔。

合格的玻璃珠,会进入下一道工序:包装。

有大量男女工来负责包装:不同尺寸的玻璃珠,有不同尺寸的木盒来盛装。

包装好的“产品”,还要经过“抽检”,抽检人员随意抽查包装好的木盒,打开后对里面的玻璃珠进行检查。

只有抽检合格,“产品”才会装箱,若不合格...

自然有相应流程来处置。

少府寺的这个玻璃作场,日产玻璃珠五千颗以上,虽然产品不愁销路,却不会为了赚钱,将粗制滥造的产品销售出去。

毕竟,如今的少府寺,和之前的少府寺已经不同了。

少府卿贾成,今日来作场巡视,他看着工棚里正在忙碌的工人,足有一炷香时间,暂时没发现有违反工作纪律的人,很满意。

李笠当了皇帝,李家产业自然就成了皇家产业,渐渐纳入少府寺管辖。

但并不是少府寺吞并了李家产业,而是李家产业吞并了少府寺:李家各产业的管理人员,进入少府寺任职,对少府寺现有制度(手工业方面)进行改革。

将以服务皇帝为主的少府寺,转变成能够通过兼营产业,给皇帝带来滚滚财源的摇钱树。

而这个玻璃作场的产品,不仅在三吴地区销售,还会销往海外,“开拓市场”。

贾成看着繁忙的工作场景,不想打乱生产节奏,就在工棚外站着看,问陪同视察的官吏:“这些新员工,适应了俗世生活么?”

一名官员回答:“适应了,至少在作场里的起居很规律,该上班的上班,该娱乐的娱乐,该休息的休息。”

贾成点点头:“等时机合适,组织男女工相亲、成家,成了家,心就定了。”

他向前走去,边走边听官吏汇报还俗僧尼在作场的工作、生活情况。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去年,还未改朝换代前,朝廷就开始“检寺”,如今将近一年过去,成效显著。

别处不说,就说建康,建康之前大概有佛寺近六百座,僧尼数万人,许多寺庙名下有大量不缴租赋的田产,以及大量不服劳役的寺户。

现在,一番整治之后,建康城里的佛寺剩下二十座(大小合计),其余佛寺均已变成民宅,其佛像进行了相应处理。

七成的僧尼还俗,七成的寺庙田开始缴税,而所有的寺户都已经取消寺籍,编入官府黄籍。

建康城里,只有获得“许可”的寺庙,才可以进行质举、借债的“业务活动”,不过,经营逆旅、佣书等“业务”,不需要特别“许可”。

检寺的效果,初步看来不错,但是大量还俗的僧尼需要安置,有的人可以回家和亲人团聚,但有的人无家可归。

或者,有的人虽然有家、有亲人,却不想回去,所以,如何安置这些还俗僧尼,是一个必须慎重处理的问题。

对此,官府采取的办法有不少,其中之一,就是组织这些还俗的僧尼入建康各作场做工,转变为包吃住的工人,从事手工业劳动。

有地方住,有事情做,可以靠认真劳动,自己养活自己。

而不会因为无处可去、流落街头,最后沦为乞丐或者饿殍。

为了避免不良之辈将还俗僧尼拐卖做奴婢或者沦落风尘,少府寺承担起了监督职责:

定期对还俗僧尼的现状进行检查,绝不允许任何人将这些宝贵的劳动力“挪作他用”。

之所以由少府寺牵头,是因为皇帝要将大量从寺庙里释放出来的劳动力掌握在手中,扩大少府寺产业的规模,提升盈利能力。

贾成登上一座小楼,看着四周浓烟滚滚的大量作场,看着那高高的砖场烟囱,想起李笠说的话。

“有流言,说是因为我下令检寺,触怒了佛祖,所以,我娘才会病死的,这简直是笑话!”

“佛祖那么明事理,真要生气了,只会来找我算账,为难我娘做什么!”

“前朝武皇帝,吃斋念佛几十年,给多少佛寺施舍了多少财务,四次舍身出家,你说虔诚不虔诚?结果呢?”

“不要说国事,就算是鱼市里收孝敬的泼皮,也知道收了钱要办事,摊贩交了孝敬,被别的泼皮为难,他们可是要出头的!”

“结果呢?建康的佛寺,拿人钱财,不给人消灾,侯景做乱,他们自身难保,这算什么?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贾成当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他信佛,而李笠的回答是:“道理很简单,混入佛门骗吃骗喝的人太多了!”

“有些人剃了个光头,穿上僧衣,念的是‘阿弥陀佛’,结果做的是什么事?”

“佛经一窍不通,放债、做买卖倒是精通得很,暗地里还吃肉喝酒,这叫出家么?”

“那么多良田,都不交租赋,还有许多奴婢伺候着,比许多庄园主的日子都过得惬意啊!”

“所以,不清理这些败类,才是对不起佛祖!”

“当然,有许多人是因为走投无路,实在过不下去,才遁入佛门,这样的人不是坏人,是可怜人,我们不能光把人家从寺庙里赶出来,还得给对方一条活路。”

“人为何要出家?除了少数追求佛理的人,其他大多数人,不就是因为日子过不好,走投无路,才去剃度出家的?”

贾成想到这里,回头看看玻璃作场里忙碌的“髡发”男女,只觉信心满满。

对,朝廷检寺,是替佛门清理败类,让只是因为过不下去才出家的百姓,回归原本的正常生活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