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三十六章 早有准备

乱世栋梁 第三十六章 早有准备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三十六章 早有准备

午后,街道上人山人海,无数百姓聚集在道路两旁翘首以待,齐刷刷望向南门方向。

皇帝御驾即将入城,这可是从鄱阳走出去的李三郎,所以,大伙们作为乡亲,都想看看李三郎是如何的风光。

当年,李三郎回家乡做父母官,入城时可真是热闹。

但如今,李三郎当了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自然要盛大许多。

若能亲眼目睹皇帝的御驾,那可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道路两旁都是人,若不是兵卒们手拉手拉起人墙,将人们挡在道路两旁,不断向前挤的人们,怕是要把路都给堵上了。

街道一角,郑远慢慢向前挤,他身材魁梧,力气很大,正常情况下,要挤开人群并不难。

但现在却不行。

他侧着身子,左手挡在胸前,在人群里挤来挤去,竭尽全力向前走。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左臂上绑着袖箭,所以推搡时有可能被人察觉,故而采取这种左手护胸的姿势,侧身向前挤。

好不容易挤到前面,面前却是手拉着手、面向人群的兵卒。

郑远有些心虚,却佯做看热闹,一脸“期待”的望向南门方向,心中有些忐忑。

本来计划攀上路边屋顶,以强弩攒射皇帝御驾。

但是沿街各户严格排查外地人,清早就有兵卒守着各家各户,不许外人进入,也不许住户之中任何人攀上房顶。

所以,他们只能挤到路边,伺机发难。

但是,现在这些维持秩序的兵卒,全都面向内,那么,一旦他们要动手,就很有可能被当面或者附近的兵卒提前发现。

如此一来,行刺困难起来。

不过,他们早有准备,准备在这里刺杀皇帝。

因为在这里,他们才有像样的行刺机会:姓李的衣锦还乡,必然要在乡亲面前炫耀,故而有了这隆重的入城仪式、

也只有这样,他们才有近距离动手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在之前的襄阳、江陵、巴丘、临湘等地,根本就没有。

郑远很快路对面的人群中,看到了自己的几个同伴,而自己左右不远处,也有同伴。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会御驾经过面前,就是他们奋力一搏的时候。

欢呼声忽然在街道南边响起,然后越来越大声,很快便蔓延过来。

郑远听着旁边的人兴奋地欢呼,听这些人喊着晦涩难懂的鄱阳话,不用猜都知道,“目标”要来了。

他和左边不远处的同伴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后也“兴奋“地欢呼着,口中胡乱喊几声。

忽然,有几个少年挤了过来,他们因为个子小,所以猫着腰就能在人群里灵活穿行,仿佛在水草丛中穿梭的鱼儿那样。

有少年挤到郑远身边,还要向前挤,看样子是要到前方看一看皇帝御驾的情形。

郑远却警惕起来:这几个小子,极大可能是偷儿。

趁着人多,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偷别人的钱财。

一般是三人作案,第一个负责打掩护,第二个负责动手。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第三个在稍远的地方接应,一旦失主发现财物丢失,这第三人就要把水搅浑,譬如故意指认旁边一人是贼,误导失主,给自己和同伙逃跑争取时间。

郑远之所以懂得这么多,是因为当年就做过这种勾当。

他小心提防,见那几个少年挤到前排,正要探头出“人墙”,却被组成人墙的兵卒挡住。

那兵卒骂了几句,用脚将少年往后踹。

少年踉跄着向后退,擦着郑远的腿,向后退了几步,勉强站住,没有摔倒。

随后对着那踹他的兵卒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向后跑。

一场小冲突就这么消散,街道上走来大队人马,有骑兵,有步兵,有举着各种仪仗、旗帜的侍卫,让道路两旁围观的百姓看得入神。

不一会,郑远看到一辆大马车在人们的簇拥下缓缓驶来,精神为之一振:来了!

天子驾六,所以马车用六匹马来拉,郑远看得清楚,拉车的每一匹马都戴着眼罩,直接将马眼挡住大半,只露出前方一道缝隙。

如此一来,马就只能看见正前方,而旁人想要射马眼,就会十分困难。

不过,这种情况下,近距离用袖箭射马头,一样能让其失控。

铁矢射中马头,马必然疼痛难耐,不管不顾,奋力向前跑,如此来,围绕在马车周围的侍卫,会有短暂时间无法保护马车。

而马车车厢可能箭射不入,所以,需要有人用子母杖破车厢板。

所谓子母杖,就是一根空心手杖里有一根‘子矛’,空心手杖底部很尖,插入木板后,细细的子矛如蜂刺般刺出,就能刺杀木板后的人。

同时数人以子母杖发难,有较大把握击杀车厢中的人,当然,他们随后会被乱刀砍死。

对于死士而言,只要刺杀成功,自己死也无所谓。

马车越来越近,欢呼声越来越响,郑远跟着振臂欢呼,然后准备发难。

刹那间,他见面前兵卒看向别处,随后将抬起的左臂放平,对准马车前方第一排右边的马。

忽然后背一疼,似乎有一根锥子扎入自己后背。

然后是第二根,第三根。

多年的训练,使得郑远即便觉得很疼,也没有叫出声,他收回手,想要摸伤口,却觉得麻辣的感觉从各个伤口扩散开来。

仿佛有什么东西,从伤口处涌入他的身体。

马车走到面前,郑远的意识却开始混乱,眼前场景开始扭曲,而身体仿佛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有人一左一右扶着他,其中一人关心的问:“老兄,你怎么了?”

这声音听在郑远耳朵里,只觉有些回音。

皇帝的马车已经驶过眼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他瘫倒在对方身上,瞥见不远处人群里,自己的一个同伴也瘫倒了,其身边,同样有两个人,一左一右扶着。

事情不妙啊...

郑远心中喃喃着,眼前一黑,再无知觉。

鄱阳城内某逆旅,二楼一个房间里,刘末躺在榻上,闭目养神。

看上去似乎睡着了,但实际上他正在侧耳倾听,既听窗外街道动静,也听房门外动静。

房间里还有另外两个人,一个人坐在案旁,用小刀削手里一块木头,似乎是在削木偶。

另一个人则在整理一条腰带。

这腰带里,镶嵌着一条细铁链,铁链的末端,是一个棱角分明的小铁块。

刘末和同伴,在鄱阳住了将近四个月,明面上的身份是贩卖瓷器的商贾。

因为皇帝要来鄱阳,所以,官府之前排查可疑人物,对他们不是很注意。

因为这几个月来,他和同伴去了几次新平,正经做了几次瓷器交易,并与几个本地商贾交了朋友,迎来送往,表现十分正常。

但暗地里安置了前不久才赶到鄱阳的其他同伴。

今日,皇帝入城,同伴动手后,无论事情成与不成,必然引来全城大索,他们可以凭借之前的“正常表现”,避免官府对他们的进一步怀疑。

待得风平浪静,他们就会回去复命,顺便将同伴的一束头发带回去,放在衣冠冢里。

吃这碗饭,迟早不得好死,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无怨无悔。

刘末静静听了一会,没听到外面有喧哗,似乎没有大事发生。

难道是没有机会,所以同伴们未能下手?

刘末有些着急,若在鄱阳还是无法动手,恐怕就只能看着那姓李的返回淮阴。

对方住在皇宫里,他们根本就没办法接近。

如此一来,任务就无法完成。

忽然,房门外响起脚步声,刘末睁开眼,坐起身,另外两人,也停下手中的活。

脚步声很轻,刘末听得出,外面不止一个人。

仿佛几只猫,蹑手蹑脚接近老鼠,即将发难。

刘末和同伴交换了一下眼神,毫不犹豫往窗户冲。

若有人来抓他们,那就是“此地不可久留”,绝不能恋战,否则就跑不掉了。

刘末三人动作很快,几乎是瞬间就来到窗口附近,正要跳窗,却觉得脚下一空。

房间的地板,忽然斜着塌陷,倾斜的方向,是门那一边。

三人站不住,和许多家具一道,摔了下去。

摔得头昏眼花,被一群男子围上来,按手、压脚、往口里塞抹布。

仿佛一眨眼功夫,他们就被人捆起来,想要咬舌自尽都做不到。

鼻青脸肿的刘末,看着不远处那几个丝毫不惊讶的店伙计,再看看眼前这形同机关的“斜坡”,心中悲愤:

怪不得忽然给我们换房间,原来是早有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