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三十八章 价值

乱世栋梁 第三十八章 价值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三十八章 价值

午后,多云,乐安铜矿矿区,李笠站在高处,和随行官员们一起,看着眼前这忙碌的巨大“浅坑”。

乐安铜矿,在乐安东北、南鄱水上游十余里外的群山之中,不过矿区距离南鄱水较近,且部分矿脉不深,所以有露天矿场,宛若一个浅坑。

当然,也有深深的矿井,直入地下,其矿道情形,在地上是看不到的。

众人举目望去,只见铁制的轨道在“浅坑”里盘旋,仿佛一条盘在山中的大蛇。

大量矿工在“浅坑”各处忙碌,如同密密麻麻的蚁群。

一辆辆马拉矿车,沿着铁轨缓缓向外驶去,将一车车矿石运到冶炼场。

冶炼炉处有不少冶炼炉耸立着,这些冶炼炉顶部冒着火光,喷着浓烟,弄得矿区烟雾缭绕,仿佛半个天空都被遮挡。

超级大矿场的忙碌情景,让第一次到此的人们看的目瞪口呆,太尉王僧辩看着矿区里大量忙碌的矿工,只觉难以置信:

按照资料,乐安铜矿每日开工时,能有上万矿工同时入场,在不同的“工段”劳作。

那么,指挥、调动、协调这么多矿工,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事情,一般官员可干不来。

这不是一日两日做好就行的事,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都要保证矿区正常运转,保证大量矿石被开采出来,炼成铜。

新年伊始,乐安铜矿(不含水铜)去年的年产量已经初步统计出来,将近七百五十万斤,这个数字光是想,就让王僧辩觉得炫目。

铜就等于钱,乐安有钱监,所以大量的铜被制作成“贞元五铢”、“贞元通宝”运往外地,朝廷越来越不缺钱了。

乐安铜矿,就是朝廷最重要的钱袋子。

所以,乐安铜监、钱监的吏员规模极其庞大,官员也很多,连带着开采水铜的各矿场,下辖矿工近十万人。

加上家属、寻常百姓、过往商贾,以及镇守各地的军队及军属,乐安地界外,常住居民差不多有八万户,将近四十万人。

狭小的乐安城,当然容不下这么多居民,和采矿有关的人员,分布在各处居住。

所以,乐安城周边,包括各水铜以及铜矿区,有大大小小不少城寨,以及驻军营垒。

因为乐安所在地区都是群山,所以这四十万人的口粮,全都要从外地运来。

所幸,经过十余年的屯田,饶州境内有大片良田产出粮食,与外地运来的粮食一起,经由通畅的南鄱水航道,运抵乐安,支撑着这个大型铜矿区。

粮食的漕运、调拨同样不简单,加上延续了十几年的“铜引”政策,使得南鄱水的航运十分繁忙,同样要有大量官吏和兵卒来维持运转。

王僧辩思索着,回忆自己二十多年前在做什么,因为据说二十多年前,这个铜矿,已经被人初步勘察出矿脉了。

根据传言所称,那个人,是李笠。

他看向凉伞下,与左右交谈的李笠,百感交集。

二十年前,大概是侯景作乱前夕,当时的李笠,好像是少府寺东冶的一个监作。

小小监作,却在忙着大事。

毫无疑问,要想开采如此规模的铜矿,要投入数以万计的矿工,加上其他人员,包括家属,还有寻常百姓,消耗的粮食十分惊人。

那么,在开采铜矿之前,就要先把饶州鄱阳地区的粮食产量提升,也就是大规模屯田。

屯田需要时间,才能使荒地变成生地,然后再变成熟地。

而要屯田,又要组织大量劳动力来开荒。

这一切,起于将近十八年前、李笠就任鄱阳内史期间。

王僧辩记得,那是先帝(萧纲)为了嘉奖李笠屡立大功,特让其回家乡任职。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对于李笠是一次殊荣,仅此而已。

却没想到,过了将近二十年后,回顾时才发现,其实李笠在那时,就已经在为乐安巨大铜矿的正式开采做准备。

想到这里,王僧辩有些唏嘘:

若当初,重阳节之变后,皇太子萧大器没有伤重去世,而是继任皇位,现在,差不多有四十五岁。

而年近四旬的李笠,想来能成为萧大器所重用的肱股之臣,君臣相得。

再不济,少帝萧询没有出意外,或许,李笠作为外戚,也能扶助皇帝。

奈何,造化弄人。

王僧辩如今虽然位高,挂名尚书令,却无实权,心中没有丝毫愤懑,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境遇,对双方都好。

儿子们得任用、前途无忧就行了,王僧辩一把年纪,别无他求,愿意做个富家翁,默默看着,那一天的到来。

那一天,他一定能看到的。

因为现在,身处这巨大矿场边缘,王僧辩充分感受到了力量。

这股力量是如此的强劲,使得天下一统的梦想,即将成真。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乐安上游数里,拦河堰坝旁,前来视察的李笠,和随行官员们观看水力制币机制作铜钱的过程。

过程很简单,原理就是“冲压”:

先把铜条轧成厚度合适的铜带,然后从中“冲压”出一个个带孔圆铜片。

圆铜片进入另一个冲压机,被钱模“冲压”成带文字的铜币。

而直百钱“贞元通宝”,比起前朝直百钱“泰安通宝”,多了一道名为“挤边”的工序。

这道工序,是让钱币通过两个对转齿轮(齿轮组)中间,两个齿轮间隙比钱币直径略小),于是,通过齿轮组的钱币,边缘就被挤出一道道整齐、等距的“齿边”。

带着齿边的直百钱“贞元通宝”,仿制起来就多了一道麻烦的工序。

加上铜价一直都在缓慢下降,以及官府一直在严厉打击制假币行为,所以如今制假的获利已经越来越薄。

跟着参观的皇太子和皇子们,看着眼前不住轰鸣的机器,看着如同下雨般落下的钱币,切实感受到乐安铜矿的巨大力量。

得父亲的教导,他们对铸币的门道有所了解。

有铜就等于有钱,但是,传统的铸币法吃力不讨好,因为制币的成本要比钱币的面值高,朝廷铸币铸得越多,亏得越多。

但是,有了水力冲压机,改变了制币工艺后,铸币的成本已经比钱币的面值低(必须适当调低铜含量)。

于是,困扰历代朝廷的铸币成本问题得以解决,钱制得越多,朝廷赚得越多。

加上铜产量连年增加,民间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购买相对充足的铜,铜价持续下降,导致千年来熔币取铜的行为变得亏本。

所以,各地流通铜钱短缺的情况得到缓解,流通的铜钱中,机制币(主要是贞元钱,以及慢慢退出流通的泰安钱)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乐安铜矿的产量只会越来越高,那么,各地的钱荒现象便会渐渐消失。

缺铜的现象虽然可能还会存在,但至少不会因为缺铜,导致不法之徒大规模熔钱取铜。

铜钱不会因为违法行为(熔钱取铜)而大量消失,愈发导致各地不会出现钱荒,所以,那些粗制滥造的劣钱、假钱,不会有人愿意用。

李昉回忆着父亲所说的内容,看着眼前这些不断“吐出”钱币的机器,觉得胸中有一种激昂的力量在膨胀。

有铜就等于有钱,再有了充足的粮食和人口做保障,统一天下、结束乱世的梦想,或许就能实现。

所以,李昉认为父亲说得对。

那些世家高门,还有大量士族、各地大户,占据着大量土地和人口,却不缴纳赋税,不服劳役,享受各种特权,凭什么?

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朝廷为何要继续以各种特权、优待来收买你们这些人?

你们不值那个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