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四十三章 意图

乱世栋梁 第四十三章 意图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四十三章 意图

新年在即,家家户户忙着做准备过年,李笠也没闲着,抽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

研讨的内容是时局,参与者是各军校的预备学院,会议交流的形式类似于“策论”。

学员们提前一日到临时集体宿舍住下,然后抽签,以十人为一队,拿着事前准备好的资料,有一晚时间琢磨“对策”。

然后于今日开始“研讨”,提出策论。

策论的大题目有两个:一,灭齐,二,灭周。

其下,有各种小题目。

“主考官”是皇帝,以及几位武勋。

策论无所谓好与不好,关键是要有理有据,能说出自己的道理,并对时局发表自己的看法,哪怕这看法十分肤浅、可笑。

能在皇帝面前露脸、表现一番,这可是极其难得的机会,所以学员们都很激动。

尤其那些以军士身份入军校深造、即将升为尉官的学员。

因为他们没想到自己有机会以及资格,在皇帝面前发表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很快,“研讨”开始,各小队按照序号,依次上台发表策论。

第一个上场的队伍,大题目是“灭齐”。

那么,该如何灭齐呢?

上场的学员慷慨陈词,下面的学员侧耳倾听,若有所思。

当今天下,三国鼎立,轮国力,齐国位居第一。

齐国拥有天下最为富庶的河北地区,物产丰饶,人口众多;

又有出强兵、战马的并朔地区,所以马也很多。

齐国因为立国前的渊源,分为邺城和晋阳两个权力核心,邺城为朝廷中枢所在,朝臣云集。

晋阳为高氏霸府所在,是武勋聚集的地方。

所以,齐军的特点是骑兵多,并州军战斗力及其强悍。

总体来说,齐军因为骑兵多,在平原地区十分厉害,不过,骑兵的构成,主要以鲜卑兵为主,汉兵主要是步兵。

当然,自古燕赵多慷慨之士,河北不缺马,所以河北汉人豪强的马队数量也不少,战斗力也不低。

那么,官军北伐,击破齐军主力后,还要面对一个问题:河北豪强是否归心,决定了民间马队的归降与否。

如果处置不当,河北烽烟四起,马贼到处流窜,官军会被弄得焦头烂额。

那么,对策是什么呢?

首先是进攻:北伐分三路,东路军从碻磝渡河北上,进入河北东部地区。

中路军从滑台附近白马津渡河,目标是北岸黎阳津,那里距离邺城不到二百里。

西路的北伐军从虎牢附近渡河,其实是佯攻,并提防西边洛阳方向周军的偷袭。

齐国必然严防黎阳津,所以,战争应该在冬天开始,待得黄河封冻,东路军、中路军直接过河,与齐军对攻。

中路军作为主攻,要在黎阳津附近与齐军决战,这是两国的大决战,战斗结果,决定了两国对决的结局。

所以,官军要集中主力在中路军。

若官军败,北伐结束,东、西两路北伐军回防,守住河南。

若官军胜,那就集中全力进攻邺城,齐国君臣大概率放弃邺城撤往晋阳,那么接下来,官军就要席卷河北。

对于河北豪强的招降要进行,但南北对峙两百多年,河北民心未必向着南方朝廷。

那些豪强、士族,短时间内未必肯合作,或者虚与委蛇,明面上归顺,暗地里搞鬼搞怪,所以

要“除草”。

以绝对兵力优势,以及不可有效防御的攻城技术,攻破河北各地坞堡,把河北豪强、士族清理一番。

并取其存粮以供军用,缓解北伐军的后勤负担。

与此同时,卫所兵北上屯田,依靠卫所据点拱卫州郡县城,对河北各地实施军事占领。

至于逃到晋阳的齐国君臣以及军队,官军依托邺城,堵住太行山东麓各通道出口,确保对河北地区的军事占领和“消化”。

这期间,若周军趁火打劫,进攻河东,进攻晋阳,官军不用理会。

即便周军最后占领晋阳,全据太行山以北地区,也不要紧。

朝廷只要掌握了河北,就能位于不败之地。

过得几年,等河北稳了,便可西攻,灭周。

李笠听了这个策略,有些错愕:趁着北伐,杀掉大量河北豪强、士族,夺其土地、钱粮,真是够狠啊

满清入主中原,可不像你们这么对大地主们赶尽杀绝

腹诽归腹诽,李笠饶有趣味的提问。

问题有不少,最关键的就是为何采取“杀”的方式,来解决河北地区豪强和士族。

学员们的回答倒也简单明了:快刀斩乱麻。

他们认为,除非官军一战歼灭齐军主力,导致齐国灭亡成为河北豪强们的共识,否则当齐国国主、中枢逃到晋阳,河北各地肯定不会真心归降。

那么,对于这些首鼠两端的地方豪强,防也不是,不防也不是,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还不如快刀斩乱麻,省得留祸患。

只要除掉这些地头蛇,将来朝廷也好控制河北地区。

“快刀斩乱麻”这个典故,来自东魏,和高家父子有关,李笠见学员们能活用,很满意。

但是,该问的问题还得问:

这样杀,很容易直接逼反那些坐壁观望的河北地头蛇、导致河北各地烽烟四起,好多年都不得消停,怎么办?

一名学员回答:“把这些地头蛇清理了,才能腾出土地,才能让立功将士在河北分田地,安居乐业。”

“将士们和卫所兵在河北各地扎根,深入乡里,叛乱就不成气候了。”

李笠看其人文绉绉的,一脸斯文样,却没想到对方有如此“觉悟”,一语点破所谓“北伐”的核心问题。

为什么要北伐?

从大义上说,是为了统一天下,结束数百年乱世,让中原重归太平。

但这种话,对于普通人来说没任何现实意义。

南方的地方豪强,对“中原”没有什么眷恋,反正中原在不在朝廷治下,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关系。

他们只关心北伐时,自己会被官府多征收多少租赋,有多少族人、子弟应征入伍去打仗。

对于北方豪强来说,什么“大家都是同胞”这种话都是虚的,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关心统一后,新朝廷能否保障自己的利益。

只要在新朝有官做,家族、个人利益得到保障,对于地方豪强来说,哪怕新朝皇帝是条狗都无所谓的。

对于普通百姓,更是不关心:皇帝老儿北伐,成功了莫非我家能免租赋、劳役?莫非日子能好过些?

不能?那我支持个什么?官军北伐,还得我们穷苦百姓分摊加派,家中男丁从军作战,坏处一大堆,我还高兴个什么。

所以,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抢钱,抢地,抢女人。

北伐的将士,无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从军的,若北伐成功后,可以分田地,分女人,那不得一个个嗷嗷叫着往前冲?

真有这种好处,北伐才会得到将士们的支持,也会有大量没有土地的农民、无业流民踊跃从军。

玩命换军功,以此换得属于自己的土地。

那么,若官军攻下富庶的河北,却一切照旧

地还是地头蛇们的,女人也是地头蛇们的,参战将士流血又流泪,只换回来勋号和些许钱帛赏赐,却换不回土地和女人,这算什么?

在家乡打长短工不好么?饿不死就行了。

“好,很好。”李笠点头,对学员们的解答表示赞许,“你们的想法虽然激进,但不错。”

得了夸奖的十名学员,见自己的主张得了皇帝认可,激动不已。

等待着上场的第二队学员,以及其他学员,见状愈发期盼起来。

只要陈述自己的策略时有理有据,说不得,能让皇帝记住我的名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