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七十九章 教训

乱世栋梁 第七十九章 教训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七十九章 教训

午后,邺城,皇宫,李笠拿着刚收到的战报,向儿子讲解战报中一笔带过的战斗细节。

“幽州刺史独孤永业,在博野附近兵败投降,结果是这么个结果,但想要获得如此结果,王总督可是费了一番心思。”

李笠和儿子蹲在地上,他用树枝为笔,在泥地里画起战术示意图。

“简而言之,王总督用的是疑兵之计,明显针对独孤永业这种谨慎带兵风格的对手...”

李时闻言好奇:“王总督是如何确定对手的用兵风格?莫非有知情人随军?”

“不,更多的是根据其履历来判断。”李笠细细分析起来。

独孤永业,之前镇守洛阳,长期和周军周旋,这样的履历说明,独孤永业的用兵风格偏向于“稳”,十分谨慎,不怎么冒进。

毕竟齐国当年在洛阳地区的战略就是“守”,求的是稳。

现在,独孤永业率军南下,因为河北局势对齐军十分不利,他麾下幽州骑兵作为最有战斗力的野战主力,轻易不能冒险。

一旦幽州骑兵被歼灭,意味着齐国在河北地区就没有多少像样的野战主力,无法掣肘楚军。

李笠分析,行军总督王琳就是根据对方的处境,以及平日里用兵的风格,判断独孤永业不会轻易决战,而且警惕性很高。

警惕性高,容易想太多,容易因为风吹草动而多疑。

于是,王琳便用疑兵之计耍得对方团团转。

凌晨时分,以大量骑兵从博野附近经过,以便让齐军斥候发现,误导独孤永业以为这是诱使齐军去追。

独孤永业慎重,极大概率反其道行之,南下去信都,事实上也是如此。

幽州骑兵到了滹沱水后,发现上游有临时修筑的蓄水堰坝,独孤永业必然怀疑南岸有伏兵。

不想决战,于是掉头回博野。

然而,王琳是用“空坝计”来对付独孤永业,滹沱水南岸,并无伏兵。

另一个行军总督梁淼,麾下大军就在冀州地区,其兵马虽然配合王琳作战,但并不在滹沱水南岸设伏,而是远远候着。

回师博野的幽州军,发现博野已经被楚军攻下,便打算避战、绕路。

王琳算准对方必然停在一条小河附近休息,喂马、饮马,以便接下来进行长途转移,于是在小河上游投毒。

将一种特制的药剂倾倒入河中,使得幽州军的马匹全都拉肚子。

这种药剂,来自某种草药,曾经被人用来暗算赛马,以操纵比赛结果,案子破了以后,此药配方,被有司记录下来。

大批量制作,用于特殊用途,作战时有奇效。

“奇效”导致幽州军没了马,骑兵变步兵,又被王琳、梁淼的兵马南北夹击,逃不了,只能投降。

于是,河北境内最强的一支野战军团,就这么被楚军轻易“吃下”。

接下来,河北地区的仗,就好打许多,尤其幽州,大部分兵力损失之后,面对兵临城下的楚军,能撑多久?

李时和李旸又有疑问:“王总督怎么认定,独孤永业回师的兵马,会在那条小河附近饮马?”

李笠回答:“这是概率问题,不可能有十足把握,但对方回师途中,在那附近逗留是件很大概率的事情。”

“如果算计不成,那就只能再想办法,打仗时双方相互算计,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笠的解释,让李时和李旸对如何“动脑子打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打仗要动脑子,可对方也会动脑子,相互算计仔细下,自己如何战胜对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父子三人在研究战役,有侍卫过来,向皇帝禀报一件事:“陛下,遗骸找到了。”

李笠闻言站起来:“找到了?走,去看看。”

父子三人转到皇宫一隅,那里有一个水池,池边地上有个一坑,不少兵卒拿着锄头、铲子围在旁边。

人群中地面上有一块白布,上面摆着一具遗骸。

李时和李旸过去一看,却见这遗骸不大,看上去是个小孩子的遗骸。

遗骸身着绯袍金带,头上总角发髻之一散了,右脚穿着靴,左脚光着。

李时和李旸见过很多死人,所以不怕,仔细打量着遗骸。

李笠讲解起来:“大概五六年前,天有异兆,于是,当时的齐主高湛,怀疑是侄子、乐陵王高百年有问题,于是...”

“把侄子招进宫,找了个理由,将其虐杀,然后...”他看向旁边的水池,“然后,扔进这水池,据说高百年的血,把池子都染红了。”

“后来,高百年的遗体就埋在池边。”

李时和李旸看着这遗骸,觉得唏嘘。

高百年是齐主高演的太子,但高演之前是夺了侄子高殷的皇位才成为一国之君,于是临去世时,把皇位让给弟弟高湛。

以此换得弟弟放过高百年。

高湛虽然当时答应了,但最后还是没有放过高百年。

一如当初,高演违背誓言,没有放过侄子高殷那样。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李笠做了总结,“凡事一旦开了先例,就必然变成惯例,这世道,破例后下不为例的可能性,太低了。”

楚军攻下邺城,李笠没有急着入宫居住,而是要进行“大扫除”。

大扫除中的一个“项目”,就是把宫里偷偷埋着的死人挖出来,安葬别处。

这些偷偷埋着的人,有被虐杀的宗室,譬如高百年,有被偷偷弄死的宫女、宦者,死后埋在宫中某处。

但宫里的宦者、宫女,多多少少都知道某些死者埋在哪里,现在,李笠调动人手,陆续将其尸体挖出来。

大扫除过后,皇宫才会干净,血腥味才会淡一些。

李笠可不想让高家的血腥内斗怨气,“感染”自家人。

他让儿子们来看高百年的遗骸,是要让儿子们引以为戒。

高家兄弟,相互间毫无亲情可言,对女眷没有起码的尊重,兄欺弟,叔杀侄,弟占嫂,不受限制的**,让整个家族变得疯狂。

然后在疯狂中快速瓦解、灭亡。

高洋强占自己的嫂子,所以他的皇后李祖娥,后来也逃不过被小叔子高湛强占的命运。

高演夺侄之位、违背誓言杀侄,所以自己的太子也和皇位无缘,也被叔叔杀了。

高家的内斗之残酷,使得人丁兴旺的这个大家族,自己人杀自己人都杀了大半,血腥程度,直追当初的刘宋宗室相互残杀。

李笠看着两个儿子,语重心长的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你们现在明白,为何要多看史书了吧?”

李时和李旸点点头,李笠却不知儿子们能听进去多少。

梁武帝萧衍对宗室够好了吧?该内斗还是内斗。

乱世,乱的不仅仅是秩序,还乱了人心。

时代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所有人都卷入其中,越接近权力的人,就越接近漩涡中心。

数百年来,残酷的现实困扰着历朝历代的皇帝:重用宗室,宗室造反;不重用宗室,江山就会被外人所夺。

皇帝若扶持皇太子的势力,皇太子极大概率“提前接班”。

皇帝若压制皇太子,那么皇太子将来继位,就坐不稳江山。

道理,谁都懂,谁都会说,可一旦被权力所腐蚀、诱惑,掌权者的人性,又能剩下多少呢?

这就是乱世,何时是个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