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七十一章 祸从口出

乱世栋梁 第七十一章 祸从口出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七十一章 祸从口出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十月的天气渐凉,鄱阳城西郊外,观鱼台附近水榭边上,李笠正在垂钓。

水榭为许多仆人环绕,内有一名仪表堂堂的男子坐在食案后,慢慢品尝蟹黄、蟹膏。

其人峨冠博带,典型的士大夫形象,大概三十来岁,是前来鄱阳视事的湘东王府谘议参军徐君蒨。

徐君蒨在鄱阳住了一段日子,平日里在郡廨办理政务,自然身着官服,今日出游,身着便服,少了官威,多了潇洒。

他吃蟹膏、蟹黄吃得尽兴,旁边,一名美貌女子为其剥蟹。

取出蟹黄、蟹膏,放在小碟里,又有几名妙龄女子不住回转,将一只只蒸好的螃蟹端上来,又将一堆堆蟹壳端下去。

女子行走间,卷起淡淡香气,风一吹,四处飘散,李笠闻了,只觉心旷神怡,却不敢张望。

詹良一案算是尘埃落定,他出狱后,因为已缴纳免役钱,所以不需要在郡廨服役,可以回家。

结果,被郡廨找回来,说是要给徐参军钓鱼。

据说徐参军没几日就要返回寻阳,所以李笠倒不觉得有什么,况且参与审理案件的徐参军,算是还他清白的恩人。

给恩人展示一下拟饵钓鱼的技术,理所当然。

“哗啦”一声,李笠钓起一条鳜鱼,足有十斤分量,好不容易用抄网捞上来,他赶紧向徐参军献鱼。

徐君蒨看着肥硕的鳜鱼,点点头,示意仆人拿来一张胡床,让李笠坐下,李笠却识相的说:“小人何等样身份,如何敢坐。”

不要说坐,就连对视也很失礼,所以李笠是微微低头说话。

徐君蒨也不多说,吃完一碟蟹膏、蟹黄,慢慢喝完一杯茶,开口:“世子钓过鳜鱼,很难钓。”

徐君蒨口中所说“世子”,当然是湘东王世子,李笠做侧耳倾听状。

“你不但能钓,还能用..铁片来钓,可见钓术了得,名不虚传。”

“上官说笑了,小人今日是运气好罢了...”

徐君蒨打量着低头站立的李笠,“前端日子,本官忙着公务,如今有空了,倒是可以认真看看你。”

这话说得奇怪,李笠只能继续人认真听。

“你很有骨气,年初被人诬告,硬扛酷刑不认罪,还把案翻了。”

李笠回答:“回上官,这是柳府君英明,小人不敢称有骨气。”

对于这个回答,徐君蒨不置可否,又说:“钓鱼,靠运气可不行,你真是有本事。”

“回上官,小人只是会钓鱼,雕虫小技罢了。”

“雕虫小技?”徐君蒨闻言目光一凝,看着李笠,问:“你会虫书?”

李笠觉得莫名其妙:“小人不会书法。”

“却会说雕虫小技...”徐君蒨笑起来,然后摇摇头,片刻,笑声渐冷:“世人只说雕虫篆刻,我还是第一次听人说‘雕虫小技’。”

李笠愈发觉得莫名其妙,腹诽:我就说了‘雕虫小技’,你至于么?

“梅儿,你可知,何为‘雕虫’?”

李笠听了以为对方叫自己“梅儿”,只觉全身起鸡皮疙瘩,未曾料徐君蒨是和身边美人说话。

那美人豆蔻年华,容貌出众,听徐君蒨这么说,蹙眉:“妾知道,可没听说有谁如此大言不惭,敢将雕虫说成小技。”

徐君蒨指着李笠:“这位李三郎,却认为雕虫是小技呢。”

美人望向李笠,见其一身寒酸,鄙夷之色在面上一闪而过:“兴许,这是夏虫吧。”

徐君蒨起身,双手一振,大袖招展,铮铮有声,李笠不由得抬头一看,然后惊呆了。

眼前这位,衣袖飘飘,仪表堂堂,迎风伫立,宛若神仙。

定睛一看,却是“熏衣剃面、傅粉施朱”,也就是穿着香薰的衣物,脸上打着“粉底”,面白无须,还擦着胭脂。

这个时代士族子弟的打扮便是如此,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坐牛车出行,成日里高谈阔论,鄙视实务,以骑马为耻。

如此打扮,在李笠看来,就是不男不女,一点阳刚之气都没有。

随即腹诽:居然以骑马为耻,难怪南朝老是不能收复中原...

“你,不学无术,却口出狂言...”徐君蒨说着说着,面露失望之色:“看来,你不合适,走吧,走吧。”

李笠真是觉得莫名其妙:我就说了‘雕虫小技’,你至于么?

还有,什么是‘不合适’?

见着一个吏员向自己摆手,示意“收拾收拾快滚”,李笠不甘心,想弄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抬起头问:

“上官!雕虫不过是雕虫,小人平日里闲来无事,常用小刀刻木,雕鱼、虫,这..这不是小技么?”

美人闻言用手中团扇掩口:“哎呀,徐郎,他说的是雕刻鱼虫呀。”

“原来如此。”徐君蒨看着李笠,笑起来:“原来如此,此‘雕虫’非彼“雕虫”,也罢。”

他背着手,来回走动,再向李笠说:“雕虫,虫者,即是虫书,雕虫,指代书法...”

李笠恍然大悟:“啊,小人无知,信口开河....”

“信口开合?信口开河?”徐君蒨斟酌着这四个字,来了兴致:“李三郎,你说的是合,还是河?作何解释?典出何故?”

李笠觉得自己今天是不是走霉运,怎么随口说两个成语,就被这不男不女的找茬?

你不是饱读诗书的世家子弟么?怎么连这两个成语都不懂?

李笠腹诽着,却不敢不回答:“回上官,是河水的河...”

他仔细斟酌用词,尽量不用成语,免得又招来对方追问,片刻后说:“信口开河,就是随口一说便能让一条河出现,也就是‘随口乱说’的意思。”

“原来如此,不过...”徐君蒨看着李笠,饶有兴趣地问:“你随口一说,就说了两个不错的词,莫非曾经求学?”

“回上官,小人未曾读过书。”

“是么...”徐君蒨沉吟着,片刻说:‘也罢,让本官看看你的钓具。”

“是。”

李笠将带来的钓具拿来,先在地上摆开,徐君蒨看着钓车鱼轮颇为别致,又见李笠摆出来的“拟饵”种类繁多,来了兴趣:

“这..假饵...拟饵有如此之多?”

李笠回答:“是,不同的拟饵,可以钓不同的鱼。”

他向对方介绍起各种拟饵的用途,即这些拟饵说针对的不同鱼类。

拟饵一,柳叶形状的铁片拟饵,带着铁钩,实际上就是被打磨得程亮的长条铁片,在水中会反光,又称“亮片”,任何捕食性鱼类都能钓,譬如鳜鱼、乌鳢。

拟饵二,外形很像小鱼的拟饵,由木头雕刻而成,中间夹着铁片以作配重,同样带着铁钩,远远看去和真鱼差不多,可以一些在水域中层活动的捕食性鱼类,譬如鲌鱼。

拟饵三,鱼鳔胶做的假虫,看上去像是一条蚯蚓,软软的,又叫“软虫”,用的时候将鱼钩钩在“软虫”身上,可以钓杂食性的鱼类,譬如草鱼、鲤鱼、鲶鱼。

又有几种造型奇特的拟饵,看上去很怪,徐君蒨觉得鱼肯定不会咬钩,但李笠却说肯定会。

徐君蒨仔细看了一遍,笑道:“果然术业有专攻。”

李笠只能不住告罪:“小人惶恐,不敢说有专攻,也不敢说每日钓鱼,都能钓上鱼来。”

徐君蒨却只是摆摆手:“垂钓之乐,不一定要钓上鱼来。”

说完,搂着美人,看着湖面上的夕阳西下:“譬如,就着湖光山色看日落,看满天晚霞,也是一件快事。”

李笠站在一旁沉默不语,只听这徐参军开始吟诗,美人提笔将诗写在纸上。

李笠不太懂这个时代的,听不出这位的意境,反正觉得比起“唐诗宋词”来,差了一些。

正无聊间,却听周围一片叫好声,李笠抬头一看,原来是陪同徐参军出游的吏员们,为上官新作一首诗叫好。

也就是奉承、拍马屁。

李笠不想自己显得太与众不同,也跟着叫好,被那美人看见,鄙夷不已:“李三郎,你也听得懂?”

李笠回答:“小人听不懂,只是见大家叫好,那就应该是好...”

美人听了“大家”二字,面色一僵,随后脸发红,又转白,身子微微颤抖,眼眶发红,看样子是生气了,而且很生气。

李笠见着对方如此模样,心中咯噔一下:怎么回事,我又说错什么了?

“你...”徐君蒨看着李笠,目光犀利,语气冰冷:“方才说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