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八十六章 奇谋(续)

乱世栋梁 第八十六章 奇谋(续)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八十六章 奇谋(续)

?水,分支高梁水处,行军都督吴明彻登上河流分叉处的石山,举目远眺,用千里镜观察东面蓟城周边地形。

石山东边不远处,有一座城池废墟,这里是汉魏时期的蓟城故址,现在,是楚军的一处营地。

吴明彻所部行军于此扎营。

蓟城故址往东南数里,是如今的蓟城。

现在的蓟城,北面有一条萧河,名为“高梁之水”,和故蓟城这边“高梁水”是不同的河流。

这一点,郦道元的《水经注》里分得很清楚,吴明彻仔细读过《水经注》,研究蓟城周边地势,如今现场勘查,更不会搞错。

?水自西北往东南流淌,流过故蓟城和现蓟城的南面。

而在这石头山处自?水分流的高梁水,向东流淌,从故蓟城城中流过,从现蓟城北面数里外流过。

而那个“高梁之水”,源头来自现蓟城西北方向的一处泉眼,所以是一条小河,从蓟城北边上流过,比高梁水更靠近蓟城,如同一条护城壕沟。

高梁之水流过蓟城东北角之后,折向东南,最后汇入?水。

现蓟城的西面,又有水源,自东流淌,是为蓟水。

蓟水流到现蓟城的西南角,拐了个弯,从东南汇入?水,这个河段(蓟城西南河段),名为“洗马河”。

所以,现蓟城的南边河北边都有河流,经过多年的开凿,南边的“洗马河”与北边的“高粱之水”,真就成了蓟城的护城河。

那么,楚军要强攻蓟城,不考虑填壕、长期围困的话,就只能从东面和西面走平地进攻。

可若是用水攻,那就太方便了。

现在已经入夏,雨水渐多,只要在蓟城东南方向,高梁水汇入?水处下游筑坝蓄水,就能回水灌蓟城。

不过,因为蓟城周边地势相对平坦,想要把蓟城灌得大半没入水中有些困难,城中水深,或许也就是过膝盖。

所以水攻的效果有些差,但吴明彻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用蓄水灌城的方式,特意污染城中水源,也是不错的办法。

长期的积水,会让城中守军喝不到干净的水而患病,譬如患上痢疾,或者手脚浮肿,时间一长自然就不战自溃。

行军总督王琳,没有同意他的建议,理由是己方围而不攻,先打援,所以没必要用水攻。

且筑坝蓄水灌城,会让蓟城周边的大量农田毁于一旦,这对接下来军队的驻屯很不利。

想到这里,吴明彻看着眼前阡陌连天,有些遗憾。

确实,蓟城周边开垦了大量农田,一旦用水攻,长期浸泡蓟城之后,这些农田会受影响。

楚军拿下蓟城后,想要在今年恢复农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此一来,粮草就只能从外地运来,增加负担。

蓟城地区的农田,还是尽可能要保住,确保一定程度上的自给自足,这是这里的地势所决定的。

幽州蓟城,北面、西面是燕山山脉,翻过山岭,就是大草原,那里有大量胡人部落生活,时不时会聚众南下,进入幽州地区劫掠。

所以,自古以来,幽州地区就是边境要地,历代朝廷但凡控制着幽州地区,都要在此驻扎重兵,防御北患。

这么多兵马驻扎幽州地区,所需粮草若全都从外地运来,消耗很大,所以,边军屯田才是最佳选择。

吴明彻此时所见四周的一片“阡陌连天”,就是历年来幽州边军屯田的结果。

蓟城附近河流众多,夏秋季节,容易闹水患,所以经过无数年的治理,蓟城周边有了已经相对完善的沟渠、堰坝等水利设施,确保这片地区的田地能够旱涝保收。

如果用水攻,长期灌城,这些水利设施毁于一旦,之后再要重新修建、疏浚,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可不是小数目。

若期间突厥大军来犯,工程进度又会受影响,影响粮食产量,届时,就得从河北各地运粮过来,那也很麻烦。

行军总督的顾虑很有道理,而想到突厥的威胁,吴明彻望向西北方向。

那个方向是居庸关的位置,数年前突厥大军进犯幽州,就是被齐军挡在居庸关外,最后不得不撤军。

直到今日,居庸关还在齐军手中,所以,反扑的齐军,到底会从哪个方向进攻蓟城呢?

吴明彻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而最近几日敌情突变,意味着对方的反扑,即将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数日前,横跨太行山东西的山陉之一“蒲阴陉”,其东端关隘子庄关守军(楚军已经夺下该关)发现敌情:

有数万人规模的军队,避开关隘,沿着一处山中河谷往西北方向行军。

附近的楚军立刻行动起来,派出上万人规模的军队,跟着对方行军:齐军在山谷里走,楚军就在山上跟着。

一高一低,无法直接交战,但楚军就是要跟着齐军,尽可能在沿途合适的地方拦截对方。

很明显,这是来自河东地区的齐军,走山中野径,避开现有的“通畅山路”,出现在幽州西部、居庸关南面。

一旦让其得逞,如今堵着居庸关的楚军就会腹背受敌,然后,齐军的主力就会从居庸关冲出来,冲向东南面的蓟城。

若如此,吴明彻所部兵马驻扎的蓟城故地,就首当其冲。

然而,蓟城东北方向,群山之中唯一的缺口地区——卢龙塞——也有敌情传来:斥候发现有大量兵马沿着卢龙塞古道行军。

卢龙塞这处要地,目前依旧是齐军控制着,所以,围了蓟城的楚军,有些被动。

而且,幽州西南涿郡地区,开始有大量流贼出现,这些人骑着马四处流窜,袭扰楚军的运粮队,以及各地烽燧、营垒。

当中,以范阳地区尤为突出。

这倒是能理解,因为楚军对范阳地区的豪强大户进行了“大清扫”,激起“民怨”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围住蓟城的楚军,现在四周形势变得严峻:齐军的真正主力,到底会从哪个方向冒出来?

吴明彻走下山,准备去大营参加议事。

他对目前局势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如今围攻蓟城的楚军居然“危机四伏”,都是齐军故意营造出来的效果。

对方之目的,是要调动楚军兵力,让楚军处处设防,于是兵力渐渐摊薄。

北伐大军主力围着蓟城,久攻不下,又分兵到处布防,到处都是漏洞。

然后,齐军主力选好时机突然发力,冲出群山,直奔蓟城而来,与蓟城守军内外呼应,一战...

一战,就能在蓟城把北伐楚军打得大败,甚至全军覆没,如此一来,河北地区形势,就要剧变了。

吴明彻下到山脚,骑上马,往中军大营而去。

形势越是紧张,敌人越是有奇谋,他就越期盼,因为只有击败强劲的对手,才能立下更大的功劳。

吴明彻年近六旬,戎马多年,但之前的人生,基本上都是在虚度光阴,所以到了侯景作乱之时,不过是众多将领之中的一个无名之辈。

因为当年的梁国,没有他们这些寒人出身武将的上升空间。

梁国的将军军号有一百四十多个,如同漫长的台阶,寒门子弟投笔从戎,一辈子都爬不完这台阶。

而那些高门世家,甲族权贵子弟,连马都不会骑,刚入仕,军号却直接在台阶的中上位置。

那位置,几乎是绝大部分武人玩命一辈子都到不了的高度。

再弓马娴熟,再骁勇善战,也不会被人看得起,甚至连骑马在建康城里走动,也会被那些不男不女的士族子弟嘲笑。

可现在不一样了!

新朝建立,无军功不得封爵位,种种制度改革,在各方面都对武人公平了许多。

当年活捉侯景的那个小将,如今是新朝天子,素来看重军功,也不吝于封赏立功将士。

所以,年近六旬的吴明彻,又有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昂扬斗志。

现在,齐军有奇谋,而他,也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