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九十二章 勾心斗角

乱世栋梁 第九十二章 勾心斗角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九十二章 勾心斗角

邺城,刚出宫不久的周国使者杜杲,坐在牛车里看随从新买来的报纸。

看着看着,他被报纸上的消息弄得心惊肉跳:邺城内外近七百座佛寺,经过一轮整顿后,目前只剩二十座。

大量寺庙的寺产被官府没收,财物一部分入国库,一部分用于救济贫苦百姓。

寺庙名下的田地,分配给立功将士以及贫苦百姓。

至少有八成的僧尼因为无法获取“度牒”而还俗,官府已经对这些还俗僧尼做了安置。

毫无疑问,楚国借助席卷河北的大势,直接在河北地区实行检寺、检籍、检地的政策,而敢反抗的人,全都已经“没于兵荒马乱之中”。

他放下报纸,抹了抹额头上冒出来的汗。

现在是五月,不到半年时间,楚国就稳稳吃下了齐国的河北地区,连续歼灭齐军主力,很快就控制了各地州郡县。

并在博陵郡、清河郡、赵郡、范阳郡故地开展了“清扫”,整治了大量士族和豪强,获取大量土地,分给立功将士,以及当地贫苦百姓。

大量的屯田卫所聚落,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河北各地,楚国的动作很迅速,以之前在河南。淮北实行的这种制度,对新占领的河北地区进行控制。

其朝廷,用各级屯田卫所聚落,取代当地原本的强宗著姓,对当地百姓进行直接管理,并直接掌握土地、资源以及户籍。

可想而知,只要过得两三年,河北就会成为楚国的“熟田”,楚国皇帝李笠,有了天下最富庶的河北地区,不缺兵源、不缺粮食物资。

其吞食天下的野心,就再也无人可制。

而事实证明,对方真的有这个能力,若现在就集结重兵对周国发动进攻....

杜杲只觉后背凉飕飕。

此次楚军北伐,李笠御驾亲征,但出征的将领当中,并没有其元从诸将。

其儿时伙伴、创业勋臣,梁森、武祥、彭均,以及妻兄黄?,就留守国内,一动不动。

所以李笠其实未尽全力,北伐楚军之中,并没有最能打的队伍——徐州军。

李笠的元从之中,彭均作为河南道行台尚书令,坐镇汴州开封,明摆着是防备洛州地区周军。

也正是因为楚国一直有军队盯着洛州地区,加上楚军快速攻破邺城、席卷河北各地,所以,周国这边积极请战的舆论,才未能最终获得大冢宰宇文护的认可。

现在,齐国已经丢了河北,收缩在河东苟延残喘,大冢宰决定与齐国和谈,然后,共同抵御势大的楚国。

为此,还要借助突厥的力量。

杜杲得了宇文护的交代,特地来邺城面见楚帝李笠,就是要来探探虚实,并收集情报。

他看着手中的报纸,只觉百味杂陈。

楚国似乎不忌讳报纸上刊载的消息“泄密”,所以他想知道的事情,大多能从报纸上获得,而不需要煞费苦心去套话。

周国在楚国的细作,定期收集报纸,由此整理出大量有用的消息,这些消息传到长安,愈发让人坐立不安。

他们所见的楚国,强大而自信,不在乎那些“无关紧要的消息”登在报纸上,不在乎这些消息被别国轻易弄了去。

仿佛漫步山林的猛虎,不在乎百兽们知道自己的踪迹。

现在,杜杲觉得天下局势逆转的唯一指望,就是李笠早死。

李笠若早亡,其子镇不住国内各势力,楚国陷入内讧,周国才有机会。

想到这里,杜杲不由得回想起方才自己入宫觐见李笠时的情景。

见面过程没什么特别,但杜杲注意到几个细节:李笠时不时打哈欠,过于频繁,仿佛睡眠不足的样子。

其次,李笠以粉敷面,尤其眼圈附近,看样子,是要遮掩酒色过度导致的眼圈发暗,肤色发灰。

第三,李笠经常走神,目光呆滞,或许是因为酒色过度。

杜杲对自己的发现颇为振奋,认为李笠若真的酒色过度,搞不好...

但他转念一想:或许是装的?

因为听说齐国后宫妃嫔,似乎都被李笠当做战利品,发放给立功将士。

而李笠入邺后,好一阵子都住在外面,没有入住皇宫,看上去不像急色之人。

更别说有传言,说这位已经十几年没纳妾,好像惧内...

所以,也许李笠是在演戏,试图迷惑周国,让周国这边以为他命不久矣,便耐着性子等几年?

杜杲陷入了沉思。

殿内,正在“卸妆”的李笠,看着铜镜里自己的脸,陷入了沉思。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他觉得自己的演技应该没有破绽,频繁的打哈欠,故意装出来的目光呆滞,应该很逼真。

而那“酒色过度妆”,以及在此之上的“掩盖酒色过度妆”,应该也没问题。

所以,杜杲应该上当了?

他不太确定。

用沾水的手帕抹了抹脸,李笠的面容恢复正常,正要看资料,却瞥见端着水盆的张丽华一脸好奇的样子。

他看着对方:“,丽华何事疑惑?”

“呃....”张丽华微微低头,纠结了一下,说:“陛下恕罪...”

“有疑问只管说。”李笠示意张丽华把水盆放下,一旁,为李笠整理书架段玉英也好奇起来。

张丽华随后怯怯的问:“陛下何苦在外臣面前,折辱自己?”

“这是演戏,只有朕亲自演戏,效果才好。”

李笠一脸轻松的说,“若朕折辱些许脸面,能让将士们多休息几年,那也值得了。”

“奴婢明白了,谢陛下提点...”张丽华轻声回答,段玉英不由得看了看这个小美人。

腹诽:简单的道理还要装不懂,没话找话,这是想多让皇帝注意呀...

不过,她不打算拆穿,因为没必要。

再漂亮的女人,也会有年老色衰的那一天,而李笠作为皇帝,身边少不了年轻貌美的绝色,所以争宠没意思。

其次,李笠不是一个会被美色迷惑的人,毕竟薛氏姊妹花了十几年都做不到,李笠也不会有了新宠就冷落旧人。

所以,她就不瞎掺和了。

反正真要急起来,冲在前面的也是薛氏姊妹。

张丽华端着水盆告退,段玉英坐在李笠身边:“三郎,如今打算在邺城过年么?”

李笠摇摇头:“不,胜利者要有胜利者的立场,齐国文武官员,要到建康去走一圈。”

“我要让所有人意识到一个事实,现在是南方的建康朝廷,击败了北方的邺城朝廷,按规矩,胜利者可是要献俘太庙的,而楚国的国都在建康。”

“至于之后,国都是否还在建康,之后再说,但现在,就要表明一个态度。”

“南北合二为一,一如男女成亲,若男子在女子家中拜堂成亲,那就成了上门女婿,即赘婿,主次必须分清楚。”

说着说着,李笠笑起来:“而且,我若一直待在邺城,周国那边,怕是夜不能寐了。”

“三郎是想缓个两三年吧?先在河北站稳脚跟。”段玉英问。

本来这种国家大事她不该掺和,但是她发现有时候陪着李笠聊国事,反倒能让李笠放松心情。

段玉英的发问,李笠没有否认,但是,接下来会不会爆发楚、周之战,可不完全是他说了算。

若周国那边不想坐以待毙,想要趁着楚国刚拿下河北,来个“大决战”,那么,他倒也乐意奉陪。

毕竟,自己的“小伙伴”们此次没有出征,目的之一就是防着周国突然发难。

当然,李笠认为时间在自己这边,所以不急,不然也不会化妆、演戏给周国使者看。

如今河北局势稳定,该做的安排已经做了,那些北伐军中的立功将士,他已经“当场”兑现了奖励,分田、分钱粮、分女人。

所以,也该回去了。

只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河北想安宁,可不容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