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故地重游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故地重游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故地重游

武州川东,武州塞附近,李笠站在巨大的石窟面前,看着窟内的高大佛像,那一世的记忆被勾起。

这里,他来过,算是故地重游,当然,那是一千多年后的“现代”。

此处,在后世被称为云冈石窟,是大同很有名的旅游景点,所以,武州川东端出口外的恒安城,应该就是后世大同城的前身。

也是拓跋氏魏国的国都平城。

李笠仔细看着眼前石窟里的佛像,想着历史。

当拓跋氏的魏国,还是以平城为国都时,和平初年(和平是年号),有僧人得魏帝信任,于平城以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石窟五所。

每窟各有一座佛像,高的有七十尺(七丈),略低的也有六十尺(六丈)。

凿山开窟建佛像,这一浩大工程持续了将近六十年,到正光五年停止。

这时,魏国的国都早已南迁至洛阳,皇族改姓,由拓跋氏改为元氏。

正光五年,魏国北部边境六个军镇,接连爆发叛乱,随后撼动了整个王朝,是为六镇之乱。

这场大乱,改变了元魏的国运,武人群体崛起,将被腐朽贵族、士族把持的王朝踢得摇摇欲坠。

而平城,早就因为国都的迁移,渐渐变得冷清。

现在,距离石窟的开工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李笠看着眼前这些气势宏伟的大佛像,以及附近静静流淌的武州川水,想着周边形势。

武州川是河谷,也是一条古道,为沟通南北的通道。

草原上的部落大举南下,翻越阴山之后要进入河东,主要中转地点之一是平城。

而要从阴山南麓前往平城,就得入苍鹤陉(参合陉),走武州川,出武州塞,抵达平城。

这条路,可谓草原部落南下的必经之路,平城(恒安)北边,又有“白登道”,直通草原。

所以,只“堵”武州川还不行,恒安本身也要加强防御,这个城所在位置太重要了,对于代、朔地区,是重要的北面门户。

代、朔地区,又是并州太原的北面门户。

汉初,汉、匈交战,汉高祖刘邦被围的“白登之围”,就发生在平城东北的白登山。

当时,匈奴大军就是沿着武州川南下抵达平城,将冒进的汉军围在白登山。

过了数十年,汉武帝时期,元光二年,汉军意图引匈奴入伏击圈予以歼灭的“马邑之谋”,匈奴大军就是出武州塞,前往马邑。

到了曹魏时,鲜卑拓跋氏徙居阴山南麓的盛乐,慢慢发展起来。

到了晋时天下大乱,拓跋氏以盛乐为国都,建立代国。

拓跋氏的代国,为苻坚的秦国所灭,但后来,晋、秦淝水之战后,苻坚的秦国土崩瓦解,拓跋氏很快复国,但国号不是“代”,而是“魏”。

拓跋魏国很快壮大,向北,征服草原各部,向南,与慕容燕国争夺代、朔地区,双方交锋,有来有往,武州川是兵马行进的必经之路。

最后,魏国击败燕国,将国都从盛乐搬到平城,武州川成了连接新旧国都的要道,往来商旅众多,十分热闹。

由此可见,这条通道对于草原势力和中原势力有多重要,而平城,就是关键的门户。

草原势力掌握了平城,等于掌握了南下的大门,能对河东乃至河北形成战略优势。

从平城往南,破雁门关,可直达并州晋阳,乃至席卷河东;

从平城往东或者东南,经由太行山各陉,可以进入河北地区。

拓跋氏的魏国,就是以平城为据点,渐渐把疆域南扩,将河北纳入治下。

若中原势力掌握了平城,进可北攻,退,可将草原势力挡在门外,保护河东,保护河北。

平城(恒安)位置的重要性,李笠自己都能琢磨出来。

他知道楚军一旦对河东发动进攻,必然“引爆”楚、齐、周三国决战,而突厥极有可能趁火打劫,始终是一个麻烦。

幽燕道行台、幽州刺史王琳,向他建言,要灭齐国,必须先取恒安(平城)。

如此一来,才可以切断突厥干涉楚军平河东的一条重要通道。

既然要取恒安,不如顺便收拾突厥,让对方接下来数年都不敢南下。

收拾突厥的最佳时机,就是在冬天,因为这时许多突厥部落会抵达阴山南麓过冬,聚集在盛乐一带。

一旦齐国求救,获得知楚军攻齐,对方就会沿着武州川南下,趁火打劫。

却正好撞进楚军的陷阱之中,然后,楚军全力进攻,给对方以重击。

李笠觉得这个战略构思不错,齐军如今已经没有战略进攻的能力,只要楚军动作足够快,赶在齐军反应过来前,把突厥大军打崩,新局面就打开了。

虽然提前和突厥来一场大决战的风险不小,但是,他有把握打赢。

所以才有了一系列的准备,耗时大半年。

他此次御驾亲征,并不是因为在开封听了军校学生的推演,才临时起意。

现在,楚军拿下恒安,立刻开始大兴土木,将其变成大型要塞,驻扎重兵,支撑武州塞,扼守武州川。

驻军会装备火炮,以炮护塞、护城,能够在暂时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从容“超度”南下的游牧大军。

武州川全程可视为为狭长河谷地形,但相对来说,还是宽了些,两侧并非完全不能翻越的绝壁险峰。

冷兵器时代的武州塞,想要完全挡住敌人,驻军人数不能少,并要修筑长墙把整个河谷拦起,构成巨大的堡垒。

不如此,挡不住沿着河谷进攻的大量敌人。

不过,有了火炮,就不同了。

守军用火炮防御武州塞,除非内部出问题,否则武州塞绝不可能沦陷。

他看着眼前的佛像,一动不动,身后远处,道路上车水马龙,大量被俘的突厥各部部众,以及许多牛羊马,沿着道路向东走。

押送俘虏的兵卒们,一个个兴高采烈,他们追击敌人,持续了十几日,极度的疲惫同时,是极度的喜悦。

从桑乾城一战开始,官军追着突厥人猛打,这十几日来,大小战斗打了不知多少次,战功有了,俘获有了,谁能不高兴?

但高兴的人不止将士,河谷南边,有数骑向北疾驰。

他们穿过东进的队伍,涉水渡过浅浅的武州川水,赶到石窟那里,向皇帝通报一个好消息。

河谷南面,石窟佛像对面,找到了煤矿矿脉。

李笠对这个“喜讯”毫不意外,他既然“故地重游”,来过云冈石窟,当然知道在石窟对面(南面),有一个很特别的旅游景点: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

这个矿山公园,是曾经的晋华宫煤矿,开采规模很大,所以,李笠确定石窟对面的山坡内,肯定有大量煤炭。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魏国之前在武州川开凿石窟时,也曾经派人在南边挖过窟,却发现这里有石炭。

因为地质原因,石窟集中在武州川北边,南边依旧是青山,而当初遗留下来的石窟遗址,以及当地人为了取石炭而挖的矿洞,为进一步的矿脉勘探行了“方便”。

所以,李笠从一开始拟定战略的时候,就决定带着勘探、采矿人员出击,等拿下恒安后,立刻在石窟对面勘探,确定煤炭矿脉,然后开矿。

即便只是浅层开采,预期采矿量也是不错的,有了充足的煤炭,等于有了充足的燃料,大同..恒安驻军,就能舒舒服服度过一个个严冬。

而发展自徐州的煤焦油提炼工艺已经成熟,会让驻军拥有充裕的火油,给沿着武州川来恒安“作客”的游牧大军,送去诚意满满的“火之祝福”。

李笠举目远眺,看着南方那片起伏不定的山坡,看着这陌生但确实“曾经来过”的地方,感慨不已。

中原尚未统一,对外的攻势,就只能告一段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