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一十八章 需求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一十八章 需求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一十八章 需求

春风吹拂,东归的大军在?水畔扎营,前方就是桑乾城,而他们扎营的地方,前不久,就是战场。

那一战,爆发在夜晚,突厥大军土崩瓦解,被楚军骑兵追击,尸横遍野。

阵亡者的遗体,收敛后集中埋在几个大坑里,随后树碑,简要说明事件经过。

漫天晚霞之中,李笠来到宿营地外“万人坑”,又走到附近一座土丘边上,看着上面一座坟茔,以及简易墓碑上的字。

墓主人是一位女子,姓“郁久闾氏”,名不详,是曾经的柔然公主。

之前那一战,突厥主帅阿史那摄图见无力挽回,准备跑路,结果被其女奴郁久闾氏刺杀身亡,左右携带摄图遗体逃跑时被俘。

而郁久闾氏,当时就被乱刀砍死。

战后,通过对俘虏的询问,李笠得知这件事,便让人收敛了郁久闾氏的遗骸,安葬于此。

为了不让后人产生误解,墓碑上的文字,没有说明郁久闾氏“柔然公主”的身份,免得引来盗墓贼,却写明了郁久闾氏的事迹,也好让后人记住。

亡国的公主,落入仇人之手,受尽折磨,生不如死,却能忍辱负重,最后手刃仇人,这样的事迹,不该埋没。

李笠见儿子们在旁边东张西望,便问年纪最大的李时:“这件事若作为新闻刊发,标题拟好了么?”

李时回答:“拟好了。”

“说来听听。”

“呃....”李时看看左右,虽然侍卫们都离得远,听不到他二人对话,但弟弟们在旁边,所以他依旧觉得有些尴尬。

不过还是说了:“震惊!弱女子挥刀砍向枕边人,如此绝情所为何故!!”

几个年纪小些的皇子听了,觉得好笑,因为父亲经常拿某些小报的新闻标题,给他们讲解何为“耸人听闻”。

李笠点点头:“不错,不错!这标题不错,不过,我也拟了一个。”

李时愈发觉得尴尬,因为父亲总是批判一些报纸新闻标题太过于夸大,为了吸引读者,无所不用其极。

“咳咳咳,标题是..”李笠缓缓说道,“一夜疯狂,亡国公主的血泪控诉。”

几个皇子听了,差点忍不住笑,李时听了之后,先是一愣,然后觉得这标题,比他自己拟的要好一些。

好在哪里呢?

其一,标题字少,所以排版时好安排位置。

其二,标题更吸引人,“亡国公主”比起“弱女子”,“血泪控诉”比起“绝情”,更能让人“关注”。

其三,标题的暗示意味更浓,亡国公主,一夜疯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男女之事,进而想知道亡国公主遭遇了什么疯狂。

而“挥刀砍向枕边人”,人们想到的就是凶杀,兴趣相对就小一些。

李笠给儿子们做出总结:“用这种标题来报道郁久闾氏报仇的消息,有些不妥,所以,也就是练练手罢了。”

“但是,你们要明白,一份报纸,其主要新闻的标题,要如何激起听众或者阅读者的兴趣,这是很讲技巧的。”

“报童拿着报纸沿街叫卖时,食肆、酒肆说书人念报纸的时候,你们觉得,路人和听众,会对什么标题的新闻感兴趣?”

“他们未必关心一个弱女子手刃仇人的新闻,却有可能关心亡国公主是如何被人一夜疯狂,原因在于人们是有低俗趣味的。”

“他们看报纸,听人念报纸,目的就是想看到、听到一些感兴趣的消息,而不是装膜作样。”

“所以新闻标题就得直截了当,迎合对方的需求,用含糊、夸张的文字,让新闻听起来很刺激,但实际上...”

道理不难弄明白,李时和弟弟们默默点头。

第一堂课上完,接下来是第二堂课。

李笠拿起一支毛笔,问儿子们:“好,谁来向我推销这支笔?”

这是他布置给儿子们的题目,有一日时间思考,于是,皇子们依次进行推销。

有说这笔写起字来如何流畅,有说这笔如何耐用,有说这笔出自名匠之手,有说这笔所用的毫(毛)有多么珍贵。

李笠对儿子们的表现还算满意,毕竟孩子们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没有生存压力,学推销学个神似,也就不错了。

李笠把笔拿回来,看着李时:“现在,我来向你推销。”

李时点点头,其他几个皇子瞪大眼睛看着,在他们眼中,父亲永远是最厉害的,没有任何事难得倒父亲,所以,父亲是他们仰望的存在。

“听说郎君擅长隶书,请留墨宝。”李笠说,拿出一张纸。

确实擅长写隶书的李时回答:“可以,可我没有笔....”

“我这里有。”李笠把笔递上去,李时和弟弟们都愣住了。

哇!原来是这么推销的!

他们看向父亲的眼神,充满了钦佩:父亲果然厉害!

“需求,注意这个词,需求。”李笠把笔递给李时,看着儿子们,缓缓说:

“我们推销物品、消息、内容以及想法,想要别人购买或者认同,一定要注意这个词,如果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

“这样,别人就会买你的东西,或者认同你的想法。”

“小到与人交往,大到国家大事,都是如此。”

几个半大不大的皇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而李时拿着毛笔,若有所思。

向客人推销服玩器物,没有购买的需求,就创造购买的需求...

卖东西是这样,那么,观点呢?

推行一项政策呢?

他想到了之前,在恒安时,父亲对自己说起狼群、牧羊人、羊、狗、头狼的事情。

崇山峻岭之中,大量兵马走在山路上,队伍长度有十余里,宛若一条大蛇穿行在群山之中。

这是行进中的楚军,他们要翻越太行山,返回河北。

时值正午,队伍停下,将士们纷纷寻找阴凉之处休息,而负责警戒的队伍则分布在高处,警惕的盯着四周。

一棵大树下,李时趁着休息的间隙,和父亲讲起自己的心得。

突厥此次吃了大败仗,接下来在一定时期内,对草原(东部草原)的控制必然无力。

那么,既然中原朝廷扶持某个部落酋长与突厥抗衡,形同养虎为患,那可以换个思路。

找一些弱小的狼,驯化成猎犬,再让这些猎犬,成群结队去追击狼群,协助牧羊人保护羊群,不好么?

这些猎犬,原本是狼,所以熟悉狼群的生活方式,能够追寻对方的行动轨迹,不比牧羊人自己去对付狼群方便许多?

具体怎么训化猎犬,怎么确保猎犬听话,怎么确保猎犬与狼群搏斗的积极性,确保猎犬不会又变成狼,具体再说。

李笠见儿子能想到这一层,很高兴,便问:“那么,怎么训化猎犬,怎么确保猎犬的积极性和忠诚呢?”

“推销,就像推销一样!”李时激动起来,父亲之前给他们上了一次课,教他们怎么推销物品,他从中获得启发。

“牧羊人想要猎犬听话,让猎犬愿意玩命干活,确保草原安宁,那么,要如何推销这个想法让他们接受呢?当然是需求。”

“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

“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一句话概括,过好日子...”

“如果可以,至少冬天时,能有个温暖的过冬营地,不缺盐,不饿肚子,不想自己和家人安全几乎没有保障。”

“游牧生活很辛苦,如果可以,他们也想定居,但又不会种田,也不想被中原朝廷管得太严。”

李时的思绪,如同溃坝的洪水,汹涌扑来,一时间不知该怎么简要的说,所以絮絮叨叨。

李笠却听出儿子的想法是什么,而这想法,和他的方案有些相似。

没错,与其冒着养虎为患的风险,扶持某个部落酋长成为草原可汗,不如,将一些部落或边地豪强群体,培养为中原王朝在草原上的猎犬。

这些部落和群体,可以通过不断讨伐草原部落,获取人口、战利品,既可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也可以因此从中原王朝那里,获取必要的生活物资。

但他们即是雇佣兵类型的武装群体,却又是武装行商的商队,将中原产出的各类物资,销售给草原部落。

又把草原上的产出,以及所劫掠部落的人口,运到中原销售,以此谋利。

就是做中原和草原之间的“中间商”,以及“商业秩序”维护者,变相对草原进行“减丁”。

而中原朝廷,给予这些部落、群体以必要的支持,确保对方的“活力”。

譬如武装他们,给他们提供稳固的后方据点,承认他们对新拿下的地盘有管辖权。

又提供充沛的货源,鼓励他们把生意做大,让为朝廷卖命时立下战功的人,在体制内有上升空间。

如此起来,这些以别样组织形式存在的群体,就会极度依附中原朝廷,如同凶猛的猎犬,对草原上的敌人张牙舞爪。

平日里撕咬群狼,不让其形成有威胁的狼群,必要时,协助牧羊人(官军)歼灭有威胁的狼群。

并协助牧羊人控制草原上重要水源、牧场,确保草原上无法出现规模过大的狼群。

用贸易互惠而不是上下级隶属的利益捆绑,使得这种群体的忠心超越个人道德,变成中原朝廷忠诚的马前卒,以及“中间商”。

这样的群体,可以有很多,相互间并无隶属,只对中原朝廷效忠。

他们必须把自己和中原朝廷捆绑在一起,利益和前途才能有保障,那么无论是谁当了头领,都得服从群体利益需求。

如此经营草原的方式,李笠知道后世有个类似的例子,那就是俄国沙皇最忠诚的工具人——哥萨克。

哥萨克是一种特别的群体,这些群体生活在草原地区,平日游牧、渔猎,顺便抢劫。

后来经过发展,成为俄国的雇佣军,成为俄国扩张的马前卒。

俄国对中亚、西伯利亚地区的扩张,离不开大量的哥萨克群体。

若参考这种“模式”,中原朝廷也可以给一些草原部落创造“需求”,让这些草原部落有机会过好日子,并有各类保障和特权。

然后中原朝廷将自己“确保草原稳定”的想法,“推销”给那些部落,并获得支持,让对方成为自己重建草原秩序的马前卒。

这种模式能有效么?确定能控制猎犬卖力捕猎,而不是变成狼群?

不知道,但可以试一试。

李笠看着儿子,欣慰的说:“你的想法不错,但要作为国策实行,必须完善,确保可行性,将来,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