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三十章 年轻人不讲武德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章 年轻人不讲武德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三十章 年轻人不讲武德

上午,雪停了,天地间一片白茫茫,银装素裹的行宫边上,薛月嫦和薛月娥坐在宫门门楼里,透过窗户,看着宫外街道。

临近年底,学校放假,学生们返乡过年,军事预科学校也是如此。

她们的儿子在学校读书,今日就要回家,所以做母亲的十分期盼,盼着在外的游子回来。

两位皇子就读的预科学校,就在开封,但因为是“寄宿制”,学生们平日都住校,所以对于薛氏姊妹而言,每月只回来几天的儿子就是“游子”。

然而街道上行人来去匆匆,马车也经过不少,就是没见有人往宫门过来。

但姊妹俩不敢大意,仔细看着过往的行人,而不仅仅看衣着。

按李笠的要求,皇子们去预科学校读书,一切都要低调,所以离校、返校时,即便有侍卫随行,也不会太显眼。

乘坐的马车,也不会很招摇,看上去和民间马车没什么区别。

甚至有时候还会步行。

薛氏姊妹在门楼上等了需多久,看得眼睛都累了,就是没见有人往宫门这边来。

就在这时,有侍女提醒,说陛下来了,沿着宫墙上的步道过来了。

薛氏姊妹赶紧起身张望,却见宫墙上的步道,有几个人缓缓走来,当中一个自然是李笠,身边陪着一名女子,却是极其受宠的张才人。

薛月娥见状,眉头一拧,准备“迎战”,被姊姊以目光阻止。

才人张丽华,自年初被皇帝收了之后,极受宠爱,薛氏姊妹哪里甘心,奈何大腹便便,不好“叫阵”。

现在,两人已经生完孩子,坐完月子,正是要“收复失地”之时,对于张才人的动向,自然十分关注。

薛月嫦却不像妹妹那么急,毕竟段氏和萧氏也已经生完孩子、坐完月子,所以,有的是人对付张丽华,她姊妹俩就不用急着打头阵。

再说,照这么下去,张丽华迟早要大肚子,到时候,凭什么和她们争?

她俩站在门楼前,等李笠走近,迎了上去。

“怎么,那两匹马驹还没回来?”李笠问,看看宫外,想掏怀表看时间,却见眼前出现三个怀表:

薛氏姊妹和张丽华都第一时间把怀表拿出来。

三个女人一台戏,李笠嗅到了宫斗的火星味,赶紧和稀泥:“不错,三个怀表,走时一致。”

然后强调了‘正题’:“按说人也该回到了,毕竟,另外几个已经回到了。”

他所说的“另外几个”,指的是也在“预科学校”里读书的另外几个皇子,因为年纪不同,年级和班级不同,所以放学时间有差异。

“没有消息回来,或许,在路上耽搁了。”薛月嫦回答,脸上浮现忧色,这倒不是装的,她确实担心儿子。

儿子可是她后半辈子的依靠,虽然生了不止一个儿子,但每一个都是她的骨肉,哪里放心得下。

李笠和薛氏姊妹说了一会,不经意间瞥见外面街道上有两个的熟悉身影,鬼鬼祟祟的走着,向宫门接近。

就像是半夜从网吧回来的住校生,避开巡夜的老师,偷偷接近学校围墙....

李笠知道儿子发生了什么事,今日特地来帮忙,见状张开双臂,揽着薛氏姊妹:“外面风大,走,到里面坐着等。”

薛氏姊妹没注意外面的情况,正要跟着李笠入门楼,却见张丽华愣愣的看着外面,随后顺着张丽华的视线看出去。

张丽华当然看见外面两个身影,然后化身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薛氏姊妹照亮了儿子所在的方位。

她们看见那两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先是一喜,随后一愣:

怎么回事?侍卫远远跟着,不在左右?怎么感觉是在做贼?

行踪败露的两位皇子,被母亲逮了个正着。

等两人上了门楼,薛氏姊妹看清楚后,眼眶瞬间就红了,扯着儿子问:

“这是怎么的,这是怎么的,你们被谁打成这般模样了?”

鼻青脸肿的李?、李旼两兄弟,如同霜打的茄子,蔫蔫的,面对母亲的询问,一早准备的说辞,已经说不出来了。

李?的右眼红肿,李旼的左面颊红肿,明显是被人打过,才有如此效果,所以不能推说下楼摔的。

薛月嫦、薛月娥见儿子这般模样,心如刀绞,哭着看向李笠:“陛下,陛下!孩子被人打成这般,陛下要为妾做主啊!!!”

李笠见儿子事迹败露,无奈,只能安慰:“年轻人打架,不讲武德,打上头了,往脸上招呼,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嘛。”

“陛下!堂堂皇子,被人打成这般模样,这是哪里冒出来的狂徒...”

“军校生打群架又不是稀罕事,莫要担心。”李笠一脸淡定,以班级为单位打群架,可是各级军校生的业余活动,见怪不怪了。

成群的熊孩子,碰到另一群熊孩子,基本上随便一个理由,就能引发一场群殴。

打完之后,该干嘛干嘛,甚至不打不相识。

见两个儿子一脸狼狈,他真是哭笑不得。

事情发生在前天,起因是散学典礼后的聚餐,两拨人看不对眼,马上就约架,打到后面一个个都是鼻青脸肿。

李笠第一时间就知道了,确定没出大事,校方也及时做了相应处置,关禁闭的关禁闭,疗伤的疗伤,便没当一回事,没跟薛氏姊妹说。

想着过了两天,淤青、红肿消得差不多,儿子回来随便编个“下楼摔倒”的理由,也就糊弄过去,结果...

“你们俩,是怎么回事?”李笠明知故问。

李?、李旼知道父亲肯定知道事情经过,却不知父亲会不会暴跳如雷,心中忐忑,垂头丧气的回答:

“孩儿打架了,我们班和三班约架。”

“哪边赢了?”李笠又问,两兄弟闻言一愣,觉得好像事情有转机,便说:“我们班赢了。”

“那还好,没被白打。”李笠说完,指了指楼内:“里面说话。”

薛氏姊妹还在为儿子被人打得鼻青脸肿而揪心,却被李笠的行为弄得有些茫然:怎么回事,儿子被人打了,做父亲的都不生气?

打赢了就没事了?我儿子被打的这么惨啊!!

楼内,各人各自坐好,李笠听儿子讲事情由来,当然,这其实是讲给薛氏姊妹听的。

事情发生在前天,那天是散学典礼,两个班的学生因为某些原因应发矛盾,于是“江湖事江湖了”,约架。

一场“战斗”在晚上爆发。

“说说你们的战术。”李笠提出要求,年长几天的李?,闻言眼睛一亮,讲解起来。

三班的学生,打群架是出了名的猛,他们班为了打赢这场仗,决定行诈败之计。

但因为是约架,地点定死了,是军校的第二操场,那里四周空旷,单纯的诱敌,怕是不行。

所以他们的计策需要通过变阵来实现:

以横阵交锋,李?所在的“中军”,会在“交战”时故意溃败、后侧,引对方实施中路突破战术。

然后,左右两翼将突入的“敌军”切断,“断其一指”,接着反击。

这种战术有个问题,因为双方都是赤手空拳,打起来就是大混战,持续时间长,短时间内不可能让对手“失能”。

对方中路突破后,己方左右两翼未必能及时摆脱对方左右两翼的纠缠,导致弄巧成拙,真的被对方中路突破。

然而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行不通?

“后来战况如何?”李笠又问,这次到李旼回答:“他们好狡猾,正面看上去是横阵,结果是梯形阵,集中兵力强攻我军右翼!”

“我军没有游骑分张左右,正面没看出来!”

自称“我军”,这孩子入戏很深。

李笠问:“所以,他们没有实施中路突破,而是强攻右翼?”

“对,不过我军反应很快,兄长的中军后撤,见情况不对,立刻迂回,绕到我军右翼外侧,攻其侧翼。”

“很快将其击溃!”

李笠听到这里,感觉到不对劲:梯形阵的强攻一侧,兵力最多、阵型最厚,哪里是那么能够“很快击溃”的?

果不其然,李旼有些懊恼的说:“结果他们是诈败,趁着我军追击,阵型松散,很快反击。”

“还好兄长及左右浴血奋战,硬是扛下对方围攻,随后战局胶着,变成大混战。”

大混战中,李?、李旼被打成猪头,其他同学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战局最后的扭转,还是他们班有人组织起突击小组,以锥形阵突击“敌军大将”(最能打的那几个)成功。

才在教职工赶来之时,勉强获胜。

李笠听儿子兴致勃勃地将一场群架,讲解成战况激烈的“两军交锋”,很满意。

虽然中二了一些,但军校生打架就是要有这种气势和战术素养!!

“如何,你们班的同学,是好样的么?”李笠问,李?、李旼用力点头:“是好样的!”

“靠得住么?”

“靠得住!”

李笠心中高兴:你们认可同学,那不枉费我这当爹的办学校、送你们去读书了。

他满意,薛月嫦、薛月娥却听得心惊肉跳:宝贝儿子要是打架中出了意外,譬如手脚折了,眼睛瞎了,耳朵聋了,脑子被打坏了,怎么办?

“他们将来是要带兵上战场打仗的,怕受伤,可不行。”李笠对薛氏姊妹说道,并让两个儿子下去处理红肿。

这一关,算是过了。

“年轻人,火气旺,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精力过剩,总是要找个由头发泄一下。”

“这些纨绔子弟还有军人子弟们聚在一起打群架,总好过在外面欺男霸女、招摇过市。”

“放心,军校也有办法让他们合理合法的较劲,譬如各种比武。”

李笠安慰着两个心中惴惴的母亲:“当然,打架是不对的,学校也有处罚制度,打架,无论输赢,都要关禁闭。”

“但他们还是打了,这是他们权衡利弊的结果,男子汉有担当,不好么?”

薛氏姊妹哪里信李笠这番说辞,心疼儿子得紧。

李笠儿子多,死了、废了几个,也许无所谓,可她们的儿子就这几个,出事了,可怎么办?

但面上不会表现出来,点头称是。

既然“称是”,就不能一脸忧虑的坐着,薛月嫦趁热打铁:“陛下,接下来,预科学校要增设年级,接收十二岁以上学生?”

李笠点点头:“是,主要是提供一个受教育的机会,让纨绔子弟们走正途,别被小人带着走歪了,这也能让家长们省心。”

薛月嫦有疑虑:“省心?或许诸位公、侯,以及许多家长,希望自己亲自教导孩子吧?”

“说是这么说,但实际上呢?”李笠看着薛月嫦,又看看薛月娥:

“家大业大,家里儿子自然就多,然而父亲只有一个,哪能一个个照顾周到?”

“这些孩子到了十一二岁,正是人憎狗嫌的时候,能有多少人有耐心,一个个认真教?平日里,还不是让儿子和玩伴玩耍,而做娘的,大多宠溺。”

这话,他不仅是说给薛氏姊妹、张丽华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儿子多当然好,但父亲若无法尽到教育儿子的责任,那么,这样的父亲是不合格的。

尤其儿子半大不大的时候,最不能缺少关注。

“十二到十八岁这段时间,正是人的三观成型的时期,必须有长辈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三观,若错过了,日后再想扭回来,就难了。”

“别人家的孩子,长歪了,无非是欺负自家奴婢,或者兄弟反目,不相往来,可天家的孩子,一旦长歪了,那就容易出大事。”

“我也想陪着孩子们,陪着他们每个人玩耍,读书,娱乐,可分身无术,且时间有限。”

“那么,让他们从半大不大的时候开始,就在学校读书,和一群同学相处,过集体生活。”

“一起读书、练武、打猎、打架,一起成长,一起分享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可不比长在深宫,成日里和宦官玩耍好得多?”

这就是张铤给他出的主意,为了防止皇太子(皇子)读书读傻、被人忽悠,那就在教育上做预防。

按照以往经验,对于皇太子(及其他皇子)的教育,一般来说,皇帝会请大儒给皇子当老师。

那么,这些大儒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必然有意、无意的灌输儒家(或者自己)的政治观点。

如此,就会有三种可能:

一,皇太子(皇子)听过就忘,老师的说教,没什么影响。

二,半信半疑;三,全盘接受。

所以,皇太子的老师,因为是“专职一对一”的缘故,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政治倾向,而皇太子们的玩伴,极大概率在皇太子继位后,成为弄权的恩幸。

一个靠着当老师,一个靠着陪玩,就能左右皇帝的决策,这样的“晋升”方式,对于一个王朝来说,风险太大了。

然而,对于皇太子(皇子)来说,老师和玩伴不可或缺,怎么办?

张铤认为,既然楚国已经办有军校以及“预科学校”,皇帝安排皇子年满十五岁就入预科学校读书,之后入军校接受军事教育。

那么,不如借助这个教育体系,将老师和玩伴给“群体化”,将学校的年级增加,入学门槛放低至十二岁。

一如为了避免独相导致权相的产生,皇帝用群相分担相权。

不如让皇太子(皇子)的老师变成学校的“群师”,玩伴变成同班同学这一“群伴”。

此外,每三年,换一个学校,换一批同学,能加大“稀释力度”,并确保皇太子(皇子)的同学,都是靠着成绩优秀、表现出色,才能和皇太子同班。

第一阶段,十二岁到十五岁这三年,在初级学校读书,学的是基础文化知识。

第二阶段,在初级学校毕业后的皇太子(皇子),进入预科学校读书,换一拨老师。

而同班同学,根据“升学考试成绩”重新排位,确定和皇太子(皇子)同班学习的资格。

第三阶段,在预科学校毕业的皇太子,进入军校学习。

同理,他在预科学校的同学们升学后,根据升学考试成绩,重新分班,其中的佼佼者,成为皇太子同班同学。

那么,从十二岁,到二十一岁,九年的时间、三个阶段,皇太子的老师和同学(玩伴),换了三拨。

老师分三拨,三年一换,自然就无法对皇太子的政治倾向进行干预,无法给皇太子“洗脑”。

同学经过两次升学考试的筛选,那些只会溜须拍马、无心学习的人,自然就会被升学考试筛掉。

最后,陪着皇太子在军校读书的同学,至少都是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人。

当皇太子毕业,开始处理政务,这些同学,就是他最好的班底人选。

军校毕业的学生,本身就是青年军官团的一部分,自然会维护武人的地位,也利于皇太子亲近青年军官团,毕竟多了校友、同学的关系。

将来继位后,更有把握尽快掌握军队,获得军队基层的有力支持。

如此一代代循环下去,李笠那日担心的问题,至少发生的几率会大幅减少。

而这三级学校无论有无皇子就读,一直办学,如此,可以稳定培养年轻军官,并给军属、官宦子弟一条稳定、可行的上升途径。

这办法简单可行,李笠其实也能想到,只是关心则乱,总想着自己子孙可能会被人忽悠,应对的策略便往大的方面去想。

却不知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就是很好的工具。

坚持实施起来,不仅可以避免子孙思想被人带歪,还能尽量防止子孙亲近小人。

李笠大概说了一番,点明一点:

“如果有人,能从十二岁入学开始,以同学的身份,陪伴皇子们走完九年求学路,那么,他本身就经受住了考验。”

“有资格成为皇子将来开府、视事的班底人选。”

李笠说到这里,看着两个当娘的:“用完整的教育体系,为皇子们提供、选拔良师益友,可不比我们给他找单独的老师,找单独的玩伴,好得多?”

这么一说,薛月嫦和薛月娥理解了,张丽华也若有所思。

但一想到接下来,儿子只要在校读书,就有和同学打群架打得鼻青脸肿的可能,当娘的又开始坐立不安。

对此,李笠依旧看得开:“年轻人火气大,一言不合就约架,打起架来不讲武德,往脸上招呼,这算什么呢?打完架一起玩耍,也是常有的事。”

“他们能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朋友圈,可是好事情,我们做父母的也省不少心。”

“再说,我们总不能护他们一辈子,将来的路,他们得自己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