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六十三章 重操旧业

乱世栋梁 第一百六十三章 重操旧业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六十三章 重操旧业

偏殿,李笠接见故齐官员唐邕,询问代、朔边事,听听唐邕对当前塞外形势的分析。

李笠提前几日让人将相关资料拿去给唐邕,所以今日唐邕是有备而来,面对李笠的提问,侃侃而谈。

一,对边地、山区杂胡的整顿,势在必行,譬如代、朔以及太行山区。

这里的山区有大量杂胡聚集,其成分复杂,多有躲避战乱的编户民或者溃兵,而山中土地产出很少,一个个杂胡聚落就是一个个贼人窝,对附近州县构成威胁。

也威胁了太行各陉的交通安全。

之前,齐国时常发兵对山区杂胡进行清剿,攻破山寨,将大量人口迁出,重新编为民户。

现在,因为楚、齐两国战争,大量溃兵和避难百姓逃入山中,使得曾经萧瑟的一个个山中聚落,再度死灰复燃。

所以,得再次清理一番,消除隐患。

二,对草原的经营,若扶持某部落来对抗突厥,这其实是养虎为患。

因为草原的生活习俗和中原截然不同,那些被中原朝廷扶持的部落,一旦羽翼丰满,必然反噬,而不会做中原朝廷的封臣。

那么,楚国拟定的“堡垒推进”加上“武装经商、放牧”战略,从长期来说,效果肯定好。

不断地吸收归顺部落,却又让其互不隶属,以堡垒区为依托,平日放牧,战时助,成为中原朝廷的“看门犬”。

然后借助经商(其中也包括边地豪族),不断对外扩张,随着“堡垒区”的扩大,将碛南草原(包括各水源)牢牢控制。

但是,百年之后(意指李笠去世),子孙们,能持续这个国策么?

唐邕认为,这样的国策,要持续至少三代人,才能有显著效果。

确保中原朝廷将碛南草原完全控制,并能对碛北地区形势进行有效干预,避免强大的草原霸主出现。

对于唐邕的疑问,李笠给出回答: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项国策能否长寿,无非是看其受益群体的大小。”

“如果,堡垒推进的同时,带来大量的牧场,以及愈发丰厚的边贸利润,让朝廷、边地州县、边地豪族,以及归顺部落,都获得好处。”

“那么,这样的国策,又如何会被废除呢?”

李笠说着说着,拿民间一句俗语做了比喻: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若这项国策,从地方到中枢,从边地到京城,形成了巨大的利益群体...”

“哪怕是皇帝突然想改变,也会招来朝野激烈反对,改变不了。”

这么一说,唐邕明白了。

李笠的执政风格,就是诱之以利、软硬兼施,这是他十余年来根据掌握的消息,得出的大概结论。

现在听“当事人”亲口说出来,确认无误。

譬如检寺,并不是单单靠着政令,简单粗暴的夺寺产、强迫僧尼还俗。

而是打着“清理佛门败类”的招幌,让一些大寺庙和有名望的高僧,以进行考核的方式,对各地寺庙和僧尼进行整顿。

如此一来,至少在佛寺这一方,能拉拢不少有实力的“友军”来助战。

毕竟手中掌握“考核权”,对于这些寺庙和僧人来说,是巨大的甜头。

因为只有“正宗”,以及得朝廷信任,才能掌握、行使这种“考核权”,考核各地寺庙和寺中僧尼,发放各类许可、度牒。

有这些佛寺和高僧“助战”,各地佛教信徒们的反抗情绪也不会太强烈,毕竟是“自家人清除败类”。

又譬如科举考试,楚国以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摈弃了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传统。

此举,让那些在检地、检籍中利益受损的士、庶族地主们,有了盼头,反抗之心削弱了很多。

科举考试行士、庶两榜,两榜上榜者都能坐流内官,此举极大收买了庶族的人心,保证了庶族考生的上榜、入仕几率。

也收买了大量次等士族的人心,让其子弟也有机会通过考试做官,而不是吃一流士族的残羹剩饭。

而对士族的压制,也是软硬兼施,即取消各种优待,却又给有官职、任用的人发放补贴,让其能够维持体面的生活。

又让有名望、才学的士族官员任学官、办教育,编修经典,刊发教材,完善科举制度。

各级学官,是名声好、又不容易犯错的官职,属清流,深受士族欢迎。

李笠见火候差不多了,说:“唐公方才所说,朕深以为然,唐公在前朝,掌机要、兵事多年,想来再去平定杂胡,不会有问题。”

“不知唐公可愿为朕分忧?”

这是任用的意思,而且还有话外之意:任用之后若表现出色,还能更进一步。

唐邕之前就猜到了,现在听李笠亲口说出来,赶紧表态:

“承蒙陛下信任,微臣不胜惶恐!”

“好,好!!”

李笠笑起来,随后给出任命。

任命唐邕为河东招讨大使,负责招降、讨伐河东、太行山乃至周边地区的杂胡。

为此,可以协调太行山东西各州县的资源,包括调集兵马进行军事行动(协同作战),以及各类善后、安置工作。

当然,参与行动的直属军队,李笠也已经安排好了,主要以整编过的故齐降卒为主。

齐国的国祚虽然只有二十来年,历代国君行径多有荒诞不经,但是,在清剿太行山区、河东山区杂胡以及边境部落方面,取得了大量赫赫功绩。

所以,齐军对清剿杂胡、边境部落这类军事行动很有经验。

而唐邕这个官场老滑头,才干出众,历数朝而不倒,一直受任用,经常参与这类军事行动。

既在战前拟定战略,又在战时参与指挥,不仅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

而唐邕本人确实有出色的才干,文事、武事都很擅长。

李笠现在用‘老上级’来指挥‘老部下’去“重操旧业”,再合适不过。

又交谈了一会,唐邕告退,他过几日就要走马上任,所以得先做些准备,还得和故人祖珽见见面。

祖珽其人,唐邕很清楚:个人品德败坏,但却很有才华。

之前,人们都以为祖珽死了,没想到早就投靠了李笠,如今是楚国的尚书左仆射。

唐邕即将履新,祖珽作为尚书省实际上的主官,算是他的上级,所以他上任前,得去打个招呼,表个态。

让对方拿捏一下,发发威,他再服个软。

如此之后,才好请对方高抬贵手,莫要在后背捅刀子。

这就是唐邕的当官经验,他擅长察言观色,也会趋利避害。

才能够历高澄、高洋、高演、高湛、高纬数主而不倒,不被权力斗争波及,不被权贵、勋贵、佞幸针对,一直得重用。

刚走到殿门,却见数名女子进来。

这几个女子,手里提着篮子,好像放了不少书籍,当头一个,两手空空,却是一位风姿卓越的美人。

唐邕瞥见竟然是段玉英,赶紧让过一旁,低头行礼。

段玉英点点头,径直入内,没有觉得一丝尴尬:入殿前,就知道李笠召见的人是唐邕。

她当年是高洋的宠妃,常见唐邕,之后到现在,是李笠的女人,再见唐邕,按说会有些尴尬,但不需要尴尬。

唐邕随后出殿,面色如常,心中却唏嘘不已。

段玉英是高洋的宠妃,也是高洋的表妹、外戚段家的女郎。

段玉英容貌出众,才艺也出众,深受高洋宠爱,结果,随高洋出征时,被“妖怪”抓了去,后来成了李笠的女人。

高洋为此睚眦俱裂,念念不忘报仇,毕竟这是一个男人的耻辱,也是皇帝的耻辱。

然而报仇不成,反倒接连被李笠打击,李笠甚至短暂攻入邺城,纵火烧了太庙。

或许,高洋的英年早逝,和李笠多有关系。

唐邕今日看到了“故人”,想起往事,想起和李笠年龄相仿的高洋,想起高家兄弟一个个都是英年早逝。

又想到了晋阳城破之前,听到的动静。

楚军有威力巨大的兵器,或者,李笠当年就有了这种兵器,所以在战场上是无敌的。

他认为现在这样也好,好歹,不是高洋沦为阶下囚,看着仇人高高在上,怀中搂着自己心爱的女人。

唐邕看着外面的艳阳高照,心情很快回转。

齐国已经灭亡,李笠对亡国之君高纬倒是客气,还特地在宫中设宴,款待高纬、高俨兄弟。

接下来,楚国会将高纬以及家眷、齐国宗室,安置到江南建康。

楚国对于齐国官员,如今陆续各有安置、任用,而韩长鸾等佞幸,保住性命,被楚国用闲职打发了。

唐邕觉得这是胜利者对战败者的怜悯和施舍,以及不屑。

李笠不屑于羞辱齐国君臣,不屑于杀人立威,也不屑于赶尽杀绝、以绝后患。

之前,对梁国宗室就是这样。

这就是绝对的实力,所产生的绝对自信。

当然,唐邕知道这也是做给周国看的意思:投降,并不会家破人亡,好歹能做个富家翁。

而反抗没有意义,打又打不赢,只会白白丢了性命。

唐邕看着眼前这简单却不简陋的行宫布局,忽然期待起来:或许,他能亲眼看到乱世结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