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二百四十章 原则(续)

乱世栋梁 第二百四十章 原则(续)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二百四十章 原则(续)

洛水畔,新洛阳城城址,基础建设工程正在进行,几条排水渠已经初步完工,各“支线管网”则在按计划拓展。

李笠站在排水渠边上,看着这宽阔的沟渠,非常满意。

新洛阳的建设,以不滥用民力为原则,五年为期,从今年开始分期建设,现在处于第一阶段: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主要是建设“排水管网”,并修建砖窑、搭建工人宿舍区,以及大规模建筑工程必须的各类基础设施,为第二阶段工程的开展做准备。

所以城址现在还是空荡荡的,没有城墙,各区域也没有坊墙,均以长篱笆替代。

主要道路、居住区、商业区还没开工建设,至于皇宫,更是没影。

李笠来现场,就是为了看“排水管网”的建设情况。

每一条排水渠的底部和两边,全都是水泥和砖头砌成,所以在水渠中流淌的污水,不会对周围地下水源造成明显污染。

排水渠,不仅仅是排雨水,还要排污水,以及各类污秽之物,确保无论是雨季还是旱季,城里干干净净(相对而言)。

而不是粪便随地可见、污水横流、蚊蝇四处飞舞,不会到处都是大片积水。

运作良好的排水管网,是确保城池卫生的关键,尤其常住人口近百万的国都,保持城内居住环境良好,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李笠认为,在这医疗技术极其低下的时代,既然没有特效药来救命,就只能改善居住条件,减少自己和家人生病的概率。

光是富贵人家讲卫生,没有用,因为不分贵贱,都是城内居民,一旦平民区或者贫民区爆发瘟疫,必然会蔓延到“富人区”。

在后世,已经被扑灭的天花,已经被压制的鼠疫,还有各种传染病,看起来“人畜无害”。

可这些病在这个时代,或者在整个古代、近代,都是天灾级别的灾难,一旦爆发了,无论贵贱,全都逃不掉。

所以,新洛阳城的各类卫生设施必须齐全,排污渠道要有,公厕也得有,完善的卫生防疫设施以及医疗体系,必须配套建设。

平民或许没有自家专属的水井,那么他就参考徐州寒山的公共供水系统(高架水渠)等,在洛水上游修建取水区,向城内供水。

并按照现有经验,开办各类“熟水铺”,向居民低价供应煮开过的熟水,保证饮用水源的干净。

还要建设医院,收治各类病人(尤其传染病类型病人),配备足够的医护人员,照顾患者,必要时实行“公费”治病。

不能让病人因为囊中羞涩,待在家中苦熬,以至于传染家人,传染左邻右舍。

完备的公费医疗体系,以及充裕的医护人员,可以在瘟疫大规模爆发前,就能给有司“预警”。

可以赶在疫情失控前,为有司争取到宝贵的应对时间。

维持这样的公共卫生体系,当然会是不小的财政开支,但是,在确保洛阳城公共卫生安全这方面,花多少钱,他认为都很值得。

因为这真的就是十分科学的花钱保命,不比嗑重金属严重超标的仙丹有效?

李笠转到一旁的建筑群,这里目前是工地医院,给建筑工人(厢兵以及招募来的青壮)及家眷提供医疗服务。

常见的外科损伤,以及头疼脑热,还有疑似传染病,都能在这里得到分区治疗,以免大量青壮聚集的工地爆发瘟疫。

而这个医院,规模和人员会不断扩大,最后成为新洛阳城的第一座大型公办医院,也是医学院学生的实习基地。

医院内一隅,几名高目深鼻的粟特人,在此等候多时。

他们是娄定远特地找来的“有见识者”,对极西之地的国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今日陪同李笠巡察现场的娄定远,适时把人叫过来,让这些粟特商贾向皇帝汇报自己在极西之地的“所见所闻”。

所见所闻是什么?

在很远、很远的西方,有一个大国,这个大国在汉时,就已经为中原所知,名为“大秦”,后称“拂箖”。

当中原于晋时陷入乱世深渊的同时,这个极西之地的“拂箖国”,也陷入乱世之中。

东方,有衣冠南渡,晋廷在江南建康苟延残喘,面对丢失的中原故土,以及魂牵梦绕的故都洛阳,无数仁人志士拔剑长啸;

西方,那个拂箖国,也有朝廷东迁,重建正统,历代君王、贤良文武,念念不忘收复丢失的故土,以及被蛮夷侵占的故都。

于是,在三、四十年前,也就是梁国大同初年,拂箖国的官军,攻入被蛮夷侵占的故土,收复了故都。

那时,拂箖国的皇帝,志得意满,要想一鼓作气,收复其他失地,“统一天下”,重振拂箖国的荣耀。

结果,拂箖国的国都,爆发了大规模瘟疫。

疫情凶猛,短时间内,拂箖国国都死了二三十万人,据说当时城内是每天都有大量死人倒在路边,哭声震天。

国都这么惨,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

无数骁勇善战的官军将士,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病死在营中、家中,大量农田荒芜,大量人口损失,国库收入锐减,粮食大幅减产。

这场瘟疫,延续时间很长,动摇了拂箖国的根基。

皇帝的雄心壮志,被这一场大瘟疫摧毁,收复故土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李笠学了粟特语,所以能和这些粟特人直接交谈——哪怕对方能说汉语,而他的粟特语水平是半桶水。

听了一遍后,忽然有感同身受的念头。

想想,换做是他,在之前刚灭了齐国、收复洛阳的时刻,突然开封爆发大规模瘟疫,然后快速蔓延到全国。

无数人在瘟疫中失去,军队战斗力锐减,国库收入几乎“归零”。

中枢的武装力量和财政崩溃,导致拿下的河东、代朔、河北、洛阳地区悉数丢失,连河南都有些不稳。

江南各地,又有人蠢蠢欲动,想要“诛杀暴君”。

这样的“峰回路转”,对于他个人信心的打击,恐怕是灾难性的。

所以,之前李笠听人说起极西之地的“奇闻异事”时,听说那拂箖国因为一场瘟疫而国运逆转,来了兴致。

便让娄定远这个和粟特商贾颇有“交情”的“邺城大佬”,在邺城找几个去过极西之地拂箖国的粟特商贾来讲解一二。

他用“半桶水”粟特语,和对方聊了一会,勉强弄清楚这拂箖国发生瘟疫的开始时间,大约是中原梁国的大同十年到十二年期间。

也就是他“刚来”的时候。

这场瘟疫,肆虐了一年多,疫情渐渐缓和,但依旧时不时发作,折腾了十来年。

期间,疫情沿着海路,向四周扩散。

为何是沿着海路扩散,而没有沿着陆路向东扩散?

因为拂箖国和东面的波斯国交恶,两国常年交战,所以拂箖国和东方的陆路商道断绝,商队往来不易。

也只有粟特人这种四处都能说上话、给各地统治者带来利益的商业民族,才能较为通畅的往来东西,和沿途各国做买卖。

那几位粟特人见楚国皇帝聊得起劲,相互间交换一下眼神。

当中一个开口说:“皇帝陛下,小人,有不情之请。”

李笠闻言眉毛一扬:“什么不情之请?”

“皇帝陛下,草原上的突厥可汗,如今不许中原货物过境,也不许西方各国的货物,过境草原,往东边来,但有发现,悉数扣留。”

“这样,是很不公道的。”

“所以,小人请求,皇帝陛下,为我们,主持公道!”

“若官军对草原情况不了解,我们,可以做向导!”

李笠听到这里,下意识瞥了一眼娄定远,然后又看向这几个深目高鼻的粟特人,想明白了:

娄老兄,你迎合上意的功夫越发精进了。

刚一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这理由可来得太合适了!!

虽然这个时候该喜形于色,不过“君威”必须“深不可测”,他一脸平静,岔开话题:

“此事,待得时机成熟再说,对了,那拂箖国的国都...故都,叫什么?”

那位粟特商贾见皇帝没生气、没一口回绝,明白事情算是成了,自己的使命完成,便回答:“小人只知道其城读音,而这读音传来传去,怕是免不了走调。”

“大概说个读音。”李笠其实不在意这个话题,他主要是想以拂箖国的“前车之鉴”,教育儿子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公共卫生必须重视,为此增加财政开支也值得,所以这是原则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饶州鄱阳、徐州寒山,以及改建后的建康城,曾经的行在淮安,以及现在的行在开封,都坚持这个原则。

所以一直都太平无事,没有爆发瘟疫。

但正是因为一直太平无事,人们就很容易忽略,忽略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真正的价值所在。

毕竟,鱼在水中,是不会感受到水的特别存在。

粟特商贾“咿咿呀呀”说了一通,李笠听着听着,琢磨了一下读音,悚然动容:“莫非这拂箖国的故都,叫做‘罗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