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大相公 > 第一五七章 轻易

南宋大相公 第一五七章 轻易

作者:大苹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3:59

第一五七章 轻易

八月以来,朝中官员攻击的矛头逐渐指向秦桧当年的那些烂账上。虽然当年秦桧的解释似乎没有什么破绽,也有时任宰相范宗尹和枢密使李回的背书,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也,范宗尹和李回都已作古,他们的话早已无用,而关于秦桧是金人细作的传言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发酵了多次。而这一次,他们希望能借助这个问题将秦桧拉下马来。

攻击的重点依旧是要秦桧说清楚当年的事情,要事无巨细全部说个明白,不能有任何含混和无法佐证之处。李显忠,汪大圭等人提出,要皇上下旨成立一个专门调查秦桧当年在金国作为的调查小组,针对秦桧的自述进行逐一核查,并派出人员寻找当年知情之人询问口供加以核对。

李显忠等人认为,秦桧身居大宋宰相要职,必须身家清白,俯仰无愧于天地。针对大宋流传的秦桧为金人细作的流言,必须要查个水落石出。并非说民间所言便是实情,秦相到底是不是金人细作,需要确切证据的支撑。这一次便要查个清楚。这并非是对秦相的攻击,反而是一种澄清。若秦桧清清白白,则正好可以让百姓流言就此消弭。于公于私,于朝廷和秦相个人都是一件好事。

不得不说,这一次这帮反对秦桧的官员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并且策略也得当。他们站在了一种貌似中立的立场之上,并不承认这是对秦桧的弹劾和攻击,而说是为了止息流言,为秦相澄清名誉云云。他们上奏赵构要求,在事实澄清之前,秦相当暂停宰相之职,以示避嫌。实际上这么做的目的便是让秦桧停职,至于能否查出秦桧是不是真的是金人的细作,其实并不重要。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要查清此事必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时间再长都不要紧,反正澄清之前,秦桧不能履职,那便其实形同将秦桧弹劾下马。

面对李显忠汪大圭等人的想法和做法自然瞒不过秦桧的眼睛。纵横朝堂二十多年,两度拜相,和他作对的人多如牛毛,什么样的手段他没见过。秦桧看得清清楚楚,这一次的行动显然是对手有备而来,李显忠等人的背后有别人的支持。如此有组织且有策略的行动,在过去的十余年间都没有发生过。他秦桧十几年来说一不二,朝中官员见到自己无不胆寒,借给他们胆子他们也不敢公然对自己发起挑衅。他们敢这么做,便是有人在背后撑腰。

不过,秦桧保持了谨慎的态度,因为对方弹劾自己的这件事可不是件小事。他知道之所以能屹立不倒的原因固然是自己精于算计,善于揣摩迎合上意。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皇上的信任,这才是一切的基础。他秦桧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成为天下之敌的情形下依旧能端坐宰相的位置,便是因为皇上对自己的信任。如果失去这个基础,则什么都不用谈了。

所以,在发力之前,他需要知道皇上的态度。

秦桧在九月中上了一道奏折给赵构,那是一封自愿告罪请求告老还乡的奏折。秦桧在奏折上说,他虽然很想为朝廷再尽心力,但是多年来操劳过甚,精神上受到的压力很大,他已经不堪重负了。他说自己能力不足,以至于主政期间朝廷之上屡生分裂,朝廷政策备受争议。现如今有人又拿当初的事情做文章,他已经无力再应付这些对自己的攻讦了。秦桧说,他对当年的事情已经很模糊了,现在要他去将当年的事情重新回忆复述一遍,他已经很难做到准确的记起这些事。而这些显然将会给弹劾的官员抓到把柄,说自己故意掩饰。秦桧说,与其如此,自己还不如索性顺应众人之意,告罪辞官。如果皇上认为自己有罪,他愿意领罪受罚。如果皇上认为自己无罪,他也要告老辞官了,因为他光是操劳政务便已经精力不济了,已经应付不了朝臣的攻讦和弹劾了。

这封奏折写的甚是谦卑低调,甚至有些动情。秦桧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他只是要想知道赵构的态度而已。他了解赵构,如果皇上心里真的对此次弹劾自己的事在意的话,他便会下旨准了自己辞官之请。如果皇上对此不屑一顾的话,他便会下旨抚慰自己。压根不用去多打听,只待皇上的反应,态度便可明朗。当然,这封奏折其实也是以退为进之策,秦桧知道,皇上对自己还是很需要的,自己的一切行动都是按照皇上的想法去做的,自己替皇上背了许多的黑锅。如果自己辞官了,那些黑锅便再也没人替皇上背了。他在奏折中弯弯绕绕的叙旧,便是提醒皇上明白这一点。

数日后,皇上的旨意下达,那是一道抚慰秦桧的奏折。秦桧的心一下子便放到了肚子里。秦桧知道,皇上离不开自己。但同时,秦桧也意识到,皇上心里其实还有有些怀疑的,因为皇上并非第一时间便给自己下旨抚慰,也并没有在抚慰自己的同时下旨终结这次弹劾。那说明在皇上的心里,还是有些一些将信将疑。

秦桧明白这一点,毕竟当年自己南归之事太多蹊跷,任何一个人都心存疑惑。如今旧事重提,自己也并没有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而是以记不得来推诿,这必然让赵构很不满意。

不过秦桧并不在乎这一点,只要皇上认为自己还有存留的必要,便说明皇上并不想在这件事上深究,也并不完全相信那些人的弹劾。而接下来,秦桧只需要专心的应付这些人的弹劾便可。

秦桧的反击很快便到来。九月十六日朝会上,秦党干将汤思退上奏朝廷,请求彻查李显忠当年效忠伪齐和金国以及西夏之事。汤思退的理由很简单,要查老底,咱们一起查。你说秦相是金人细作,那么你李显忠的屁股也不干净。当年你先是为伪齐效力,然后你又为大宋的敌人金国和西夏效力,那么你的行为说明了什么?你是不是为了某种目的投降大宋,你要秦相说清楚,你也要说清楚。

李显忠早年间确实为伪齐效力。后来伪齐被金人所飞,李显忠还曾短暂的在完颜宗弼帐下当过官,后来才同金人翻脸,投奔西夏。最后才南归宋朝。但是李显忠其实早在为伪齐效力期间便命人送信给大宋表示自己忠心向大宋的心意,后来又屡次送信到临安表达南归之意。后来在西夏,更是率四万大军投奔吴阶,立下大功。连‘显忠’这个名字都是赵构赐给他的。

而现在,汤思退等人居然拿这件事来说事,简直丧心病狂之极。更有甚者,居然有秦党党羽在堂上呼他为‘四姓家奴’,李显忠的火爆脾气一下子被点燃了。当着赵构的面,他将汤思退掀翻在地,连打了七八拳,差点没把汤思退打死。但这么做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赵构怒斥李显忠无礼,不知自我约束。汤思退是什么人?那可是政事堂参政之职,乃是副宰相,他居然当堂行凶,实在不该。当然了,赵构也认为汤思退的弹劾有些过头了,李显忠的忠诚天下皆知,汤思退却拿这件事说事,似有挑衅之意。

两下权衡之后,赵构下旨贬李显忠为果州团练副使,让他离京自省。

李显忠被人抓住了性格的弱点,只一击,便自乱阵脚,自领责罚。他这一被贬不要紧,以他为首的正全力弹劾秦桧的一杆官员都傻了眼,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秦桧当然不肯罢休,起手下党羽连续发起对汪大圭,惠俊、刘纪中等人的弹劾。也不知他们从哪里挖到的料来,汪大圭年轻时停妻再娶的事情,刘纪中当年在湘南为官时母亲作寿收了当地富商几百两银子的事情等等,所有这些有的没的的事情统统被翻了出来。所有参与弹劾的官员人人有份,个个都被翻了旧账。正所谓人无完人,除非是圣人,否则哪有不犯错的。这些错误其实很多都无伤大雅,鲜少有拿的出手的。但是却被朝中百官当做是一些天大的不能容忍的错误一样给放大,加以渲染。

这些错误可不需要进行调查,因为证据都在,立等可查可责罚。所以这些官员甚至尚未作出反应,便统统被打成有罪之身了。偏偏他们还根本无法辩驳,秦桧党羽将那些事说的极为重要,这让他们阵脚大乱。

从九月中到十月初这段时间,朝中天天便是这种集体的弹劾和攻讦。大批官员纷纷要求先惩办这些自己行止不端的官员,他们自己都行止不端,却还来弹劾秦相,明显是有所企图。甚至有人开始提出要彻查众人弹劾秦相的动机,是不是有人想给金人递刀子,故意想扳倒秦相,在边镇增兵惹事,让金人可乘机发兵云云。总之,秦桧不发动则已,一发动便如疾风骤雨一般根本让对方没有喘息的机会,百口也莫辩。本来是针对秦桧的一场弹劾,到后来变得人人自保不暇,根本无法发动反击了。

索性这一次殿前司指挥使杨存中以及普安郡王赵瑗没有沉默,先后在皇上面前进言,请皇上制止这些朝臣们的大肆渲染和夸大的行为。赵构也心知肚明,这是秦桧背后所为,索性当个和事老,将参与弹劾的一些官员一贬了事。也都不是什么大事,处置了便罢了。这些人本来已经担心要受到甚为严重的惩罚,忽然得了这不痛不痒的责罚个个都知道要珍惜这个机会。于是纷纷上奏领罚,再也不提弹劾秦桧之事了。

秦桧便是用这种后发制人,却一定会先将对手弄倒的方式快速解决了这次针对自己的弹劾。轻松的像是轻轻拂去桌面上的灰尘一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