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宋大相公 > 第一九七章 反驳

南宋大相公 第一九七章 反驳

作者:大苹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3:59

第一九七章 反驳

三名主考官中,万俟卨是参知政事,汤思退是枢密院同知,都是二品朝廷大员,身份尊要,权势颇大。而史浩的官职却有些拿不出手了,因为史浩的正式官职不过是国子监的博士而已。轮品级,不过是正五品的文官官职而已。而史浩的兼职其实不值一提,侍御史这个官职是言官的身份,很多官员都身兼这个官职,只是为了让他们有资格上奏言事罢了,可不是什么实权之职。

所以,若是以官职等级的高低而论,史浩甚至不能再万俟卨和汤思退面前站着说话。

然而,在此次科举大考之中,三人同时为主考官,则是平起平坐的局面。皇上说了,三名主考不分主次,遇事商议而决。在这临时的差事中,硬是将三人拉到了同一等级上。这件事本身就让万俟卨和汤思退很恼火了。更何况,这一次的科举本来是秦党将主考官包圆了的,可是这史浩硬是仗着皇上对他有所好感而不要脸的毛遂自荐,抢走了一个主考官的职位。秦桧很生气,万俟卨和汤思退也很生气。

此次科举之前,秦桧便跟万俟卨和汤思退等人说过。朝廷如今取士,必须要严格把关。一些妄图为岳飞等人翻案,将和议看做是向金人屈膝,怀有异见不满的想法的人是绝对不能让他们入仕的。所以这一次的科举必须要完全操控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有这样的想法的举子,哪怕只是流露出一点点,都将不可能高中。

本来这件事并不难办,如果所有的主副考官都是自己人的话,这件事轻松简单,毫无困难。可是,这个史浩半路上杀进来,夺了一个主考的位置后,整件事便变得有些难以操作了起来。因为同样作为主考,史浩拥有否决之权。按照评阅的原则,取士的规则是三人一致达成共识,都无异议的情形下,举子才会被录取。如果有一人反对,则行不通。这便让秦相的打算落了空。

所以,在大考拉开序幕的时候,三位主考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汤思退便话里有话的暗示过史浩。

“按照朝廷的规矩,我们三人同为主考,不分大小高低。但是本官却是明白,做事不能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主事也不能同时多人主事。要办好这次大考的差事,咱们三个必须保持一致,且必须要有人出来主事才成。我的建议是,万俟大人官职最高,年纪也长,所以我是会尊从万俟大人的意见的。这会让这次差事办的更加的顺畅些。毕竟我们三人都身负重责,绝不能把差事办砸了,那将辜负皇上的信任。”

这话其实便是说给史浩听的,告诉史浩,你也应该像我一样,唯万俟卨大人马首是瞻才成。史浩当然听得懂,但是他并不接茬。史浩这一次争取主考官的位置便是避免被秦党一手遮天,将他们的党羽全部弄进朝廷里,又怎会唯别人马首是瞻。不过史浩自己也有打算,他也并不想搅局,只要那两人做的不那么过分,那么自己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大考如此重要,自己也不想搞砸。

虽然史浩没有表态,但在过去的几天里,三人之间的合作还算是融洽。评阅考卷开始之后,史浩也并没有特别的同两人为难。有些举子的答卷其实史浩是很不想让他们通过的,但是万俟卨和汤思退若是都同意了,史浩也不过是提出一些疑义,两人若不肯接受,史浩也不会去闹僵此事。

但是现在,当史浩看到被万俟卨和汤思退黜退的这名举子的文章后,他决定必须要力争了。虽然他并不知道这是那一位举子,但那不重要。能写出这篇文章的人,必不会成为秦桧党羽。而且,那文章有理有据言辞恳切,写的极好。无论于立场和现实都很对自己的胃口。

“史大人,这名举子的文章里充满了叛逆之言和大言不惭。我和汤大人一致认为,这种人是不能让他入仕的。史大人,本官知道你爱才,说实话,这名举子的文章文采不错,但你莫忘了,我们是为国取士,取得是对朝廷有用的人,而非是这种妄议朝廷大政,自以为是,胡言乱语之人。”万俟卨沉声说道。

史浩皱眉道:“我不知道这篇中兴论中哪里有万俟大人所言的那么严重。我出此题,不就是要让举子们畅所欲言,提供治国方略的么?万俟大人说的话我可真是有些不明白。”

“畅所欲言也得有分寸,这名学子的文章是对朝廷对皇上的攻击,是否定朝廷既定的政策,难道你没看出来么?”汤思退大声道。

史浩冷笑道:“汤大人说的这么严重,我怎么却没看出来?是本官才疏学浅了么?”

万俟卨冷声道:“史大人,我们可不是在开玩笑。你看了这篇文章了么?你瞧瞧这一段:‘自古夷狄之强,未有四五十年而无变者,稽之天时,揆之人事,当不远矣。不于此时早为之图,纵有他变,何以乘之。万一虏人惩创,更立令主;不然豪杰并起,业归他姓,则南北之患方始。又况南渡已久,中原父老日以殂谢,生长于戎,岂知有我!’。这段话什么意思?这不是要朝廷改变和议之策,主张收复北地么?拿北地的老百姓来说事,说他们若是被金人统治的时间长了,便忘了是我大宋之人了,那这种话来污蔑和议之策,这不是攻击是什么?”

史浩大笑道:“他说的难道不是实情么?主张尽快收复失地难道不对么?和议是和议,但和金人和议是否意味着便不存收复之望?你拿这话去问皇上,问问皇上心里怎么想的?朝廷和议难道不是无可奈何之举么?和议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稳定社稷,发展国力,以待将来实力足够时反攻收复失地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偏安东南?置半壁沦丧山河于不顾,置北地沦陷的我大宋百姓于不顾么?这话你若敢说出来,我便同意你的说法。”

万俟卨瞪着史浩不说话,他当然不能说出这样露骨的话来。就算是秦相也不敢这么说。秦相提出和议之策也是说要保住东南社稷,发展实力他日以图。谁敢公开说放弃北地,那岂不是要成为千古罪人。

“那这一段呢?‘今陛下慨念国家之耻,励复仇之志,夙夜为谋,相时伺隙。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甚者侥幸苟且,习以成风。陛下数降诏以切责之,厉天威以临之,而养安如故,无趋事赴功之念,复仇报耻之心。岂群臣乐于负陛下哉?特玩故习常,势流于此,而不自知也。’。我问你,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攻击朝廷官员么?一个小小的举子,谁给他的胆量攻击朝臣?说什么‘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甚者侥幸苟且,习以成风。’。好大的口气。朝廷上下官员,你我这样的人在他口中都成了废物了。这不是血口喷人,随意攻讦是什么?这种人若是入仕了,岂非要四处咬人,胡乱搞事?”汤思退指着另一段文章的内容叫道。

史浩皱眉道:“汤大人,咱们虽是朝廷官员,但也不是别人批评不得的人。为官者若无容人之量,那还怎么做事?就算是秦相,不也那么多人对他不满么?背地里骂他的还少么?我觉得秦相做的便很好,他可从来不为这些事动怒。这便是度量和涵养。咱们又不是老虎,难道屁股摸不得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再说了,二位大人也许没有他说的那般不堪,但又怎保证其他官员不是如他所言的那般?这些话难道也是黜退他的理由么?那文章还怎么写。”

汤思退张口结舌,一时不知如何反驳。

“可是这厮还挑拨了皇上和朝廷官员之间的关系,光是这一点便是居心叵测,不可饶恕。”万俟卨沉声喝道。

史浩道:“万俟大人莫非说的是这一段?”

史浩指着一段文字读了出来:“澶渊之役,自寇准而下,均欲追战,章圣皇帝独恻然许和。及其议岁币也,章圣不欲深较,而准戒曹利用以不得过三十万。天圣初,契丹借兵伐高丽,明肃太后微许其使,吕夷简坚以为不可而塞之。其后刘六符来求割地,夷简召至殿庐,以言折之。君任其美,臣受其责,君臣之体也。今则不然。陛下锐意于有为,不顾浮议,而群臣持禄固位,多务收恩。陛下慨然立计,不屈丑虏,而群臣动欲随顺,图塞溪壑。使陛下孤立以主大计,群臣安坐而窃美名,是尚为得君臣之体乎!”

万俟卨道:“对,就是这里。这是公然挑拨离间,居心叵测。”

史浩大笑道:“这便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文章啊,这篇策论之所以让我欣赏,便是这名举子敢于直言,敢于畅所欲言。他举的例子难道不对么?道理么?未必便是对的,但是起码此人是有见地的。这怎么是挑拨离间呢?这恰恰是发自内心的见地之言才是。二位大人,我们是取士,取大宋有用之才,不是取唯唯诺诺遮遮掩掩的和事佬和马屁精啊。这有什么错。此人文章通篇都是为大宋着想,为皇上着想,难道你们看不出来?那二位大人怕是要好好的再读一读,理解理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