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贵子 > 第一百三十二章 白衣天子出明山

寒门贵子 第一百三十二章 白衣天子出明山

作者:地黄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11:43

第一百三十二章 白衣天子出明山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徐佑和清明无视盱眙县令愕然的眼神,对铁山寺和周边进行了初步勘察,几乎可以确定这就是天公神祝万方图记载的藏宝地点。

只是铁山寺多次经历战火,现在的建筑物都是数十年前新造的,没有保留多少张角那个时代的印迹,想要根据藏宝图的提示直接找到宝藏,殊为不易。

不过,徐佑的身份地位,也和当年那个潜入鹤鸣山、盗取五符经的林通天差地别,正所谓大力出奇迹,取巧不行,可以动用蛮力。

他速令山宗调徐州军五千人进驻铁山寺,戒严方圆二十里,又命祖骓带着工部的精英赶到盱眙,再征调郡县兵和民众万余人,堂而皇之的进行挖掘作业。

官方,就是这么硬气!

日夜不停,大挖二十多天,期间遇到了各种技术难题,但在祖骓的组织攻坚下都顺利解决。

徐佑坐镇山寺中指挥协调方方面面,保证所有人全力以赴,在七月初七凌晨,天将破晓之时,随着雄鸡唱白,终于找到了地宫。

打开的刹那,金光四射而出,仿佛里面还藏着一个太阳!

众人全都惊呆了。

九条有数人高、十余丈长纯金铸造的金龙栩栩如生,张牙舞爪,气势汹汹,从正面给人绝对的压迫感。

金龙后面,是堆积如山的金饼、金碗、金盘、金如意、金佛、金酒杯等,不计其数。

粗略估计,大致有十三四万斤。(一斤为二百二十四克)

这是可以让任何人为之疯狂的财富,怪不得风门为了它几十年不死心,天师道多位天师以及朱智、杨容婴等人围绕着它又发生了多少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谁也无法幸免!

祖骓惊叹道:“没想到啊,都说西汉以来国内的黄金不翼而飞,仅此地就藏有如此巨大的数量。”

徐佑笑道:“得天下在民心,不在金银珠宝的多寡,张角的下场,足为后来者诫。”

……

西汉储备黄金数目不详,后世推测在五六十万斤,实际应该大于这个数目。到东汉,这些巨额黄金却骤然消失不见。

因此,黄金失落之谜,历来是后世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之一。

为何消失?

大致分为四种说法,一是佛教费金论,顾炎武、赵翼、陈直都持这个说法,但黄金在东汉初就大规模消失,那时佛教方兴未艾,这个锅扣不到佛祖头上;

一是外贸输出论,彭信威和傅筑夫持这个说法,但两汉对外贸易是输出商品,换回金银,此论也是站不住脚;

一是陪葬窖藏论,唐任伍持此说法,但较为重要的汉墓后来几乎全部被盗,为何盗出的黄金没有重新进入流通领域呢?不过,当时还有大量普通的商人官吏也藏有黄金,埋入地下,随战乱失踪倒是可能。

还有一个,是后来很多人坚信的,西汉黄金是黄铜论。这个最具有迷惑性,其实也是有疑问的。

《汉书?食货志》有言:“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黄金就是今天所说的黄金,白金就是今天所说的白银,赤金就是今天所说的铜。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也可以佐证,该书卷十四上金部有“金,五色金也”、“银,白金也”、“铜,赤金也”等词条解释。

所以,西汉的金,应该是黄金。

整体而言,春秋时的金是指铜,战国到东汉时的金是指黄金,隋唐之后,如果赏赐的金后面加有计量单位,那就是黄金,如果不加,应该就是铜钱。到了明清,金单指白银,加“两”就是指黄金。

历朝历代,不能一概而论。

……

看到眼前的地宫景象,徐佑认为陪葬窖藏论其实最有道理。张角的黄巾军祸乱天下,不知抢了多少豪富之家,挖了多少贵戚之墓,抢来的黄金埋在铁山寺,若非种种机缘巧合,肯定再无重见天日的机会。

以此类推,相似的窖藏黄金应该还有许多,只是随着王朝末年的大乱,兵锋突然席卷四方,知情人死伤殆尽,因此遗失。

由于九条金龙的造型实在太过张扬,徐佑让祖骓就地融化,重新铸成金块,全部装船运回京城,充入国库。

天公藏宝的发掘引发了轰动,魏廷酸溜溜的表示祝贺,侯官曹接受何濡的建议,开始在江东散布谶谣:九龙现,乾坤乱,白衣天子出明山。

明山,明玉山也。

谶谣传到徐佑耳中,他对詹文君和鱼道真笑道:“干脆直接把我名字报出来好了……”

詹文君道:“要不要让秘府抓人?”

徐佑的目光看向鱼道真,道:“你觉得呢?”

鱼道真道:“这要看小郎的意思……反正天公宝藏因小郎而现世,又有九条金龙震慑世人,或可趁机推波助澜,则受禅之日,触手可及了……”

“你们觉得时机到了吗?”

詹文君和鱼道真对视一眼,詹文君道:“五年养望,江东民心尽归夫君,我觉得, 是时候了。”

鱼道真道:“兵权在手,朝堂独断,门阀俯首,诸州、诸郡、诸县皆是羽翼,百姓知太尉而不知有皇帝,北境无边患,蛮族无隐忧,这样若还不是时机,那王莽也篡不了刘氏的天下……”

“你这是咒我是王莽啊……”

鱼道真笑道:“王莽哪里比得过小郎?可王莽能做成的事,小郎自然也能做得到……”

徐佑淡然道:“那就依你们所言,借北魏的谶谣,再烧一把火,若太后聪明,自会主动来找我谈禅位之事!”

江东正在遭遇大变的前夜,北魏其实不逊多让,或许是徐佑发掘天公宝藏的事耗尽了元瑜的最后的一点心气,他自知大限已到,这天夜里派宦者召见太子入宫,准备。

不料,那传旨意的宦者早被陆令姿暗中收买,他先到二殿下府,禀报了此事,元敦如丧考妣,哭嚎道:“父皇好狠的心……”

陆令姿俏脸含霜,道:“哭什么,事已至此,只能一不做二不休,我们先发制人!”

元敦愕然,道:“怎么先发制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