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花重大明 > 第164章 历经坎坷

花重大明 第164章 历经坎坷

作者:乱花西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43:02

第164章 历经坎坷

庆寿寺没有什么变化,和几年前徐妙锦离开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

寺内安静肃穆,荫郁的松树为来往香客遮挡了灼热刺眼的阳光。

小河潺潺流动,红鲤鱼欢腾地在水中跳跃,它们知道自己的幸运——生活在一个没有杀戮的地方。

两座壮观的高僧灵塔威严地守护着寺庙。遇到善于倾听的人,它们也会动人地讲述起悠长古老的历史。

徐妙锦有一种比回家更美妙的感觉。这里有石头,有大师,有人呵护她,有人陪伴她。

一个寺僧抱着一摞经书匆匆而过,她赶忙唤道:“师傅!师傅!”

寺僧转过头来看着她:“施主,有何事?”

“请问道衍大师在哪里?”

“道衍大师?小僧不认识。”寺僧礼貌有加。

“你不认识道衍?”徐妙锦瞪大了双眼。

“小僧是新来的,寺里还有很多人不认识。”

“那你也应该认识方丈吧?”

“方丈,方丈,小僧当然认识,可……他不叫道衍。”寺僧慌乱无措,像是遇到了解不出的考题。

“什么?不叫道衍,叫什么?”

“德一大师。”解完了题,寺僧轻松了许多,尽管满头大汗,他的眼睛还是露出了笑容。

“德一?没听过呀。”徐妙锦自言自语。

“那你认识石头吗?他不是出家人,但是也住在这寺里。”

“不认识,我们这里住的都是出家人。”寺僧胸有成竹。

徐妙锦呆若木鸡。

怎么会这样?石头和道衍去哪了?他们为什么不告诉她一声?这偌大的北平城要如何找到他们,或者他们根本不在北平?

“施主,没什么事的话,小僧先忙去了。”寺僧见徐妙锦陷入深思,害怕又会有一个难题从她的脑子里冒出来,赶紧告辞。

徐妙锦回过神来,匆忙跑向方丈室。

她不甘心,妄想着是不是石头和道衍在捉弄她,想给她一个惊喜。

方丈室的木门和原来一模一样,又窄又矮,紧闭着,没有雕饰,素朴无华。

多少次她站在这门前,亲切地呼唤“大师”。

道衍总会探出头来,笑道:“臭丫头,又来吵我!”

徐妙锦敲了几下,没有人从里面为她打开门,没有头从门缝里探出来。

“现在是早晨,方丈应该在法堂做早课吧,怎么会呆在屋里呢?”徐妙锦找到了一个很恰当的理由说服自己,随即跑向了法堂。

一个和尚迎面向她走来。

“师傅!方丈在哪里?”

“施主,方丈不在寺内。”

“是道衍大师吗?”

“不是,是德一大师。”和尚看了看心急如焚的徐妙锦,垂下头去。

“你是?”徐妙锦觉得眼前这个和尚很面熟,“你认识道衍?”

“嗯,贫僧也认识施主。几年前施主来过我们寺院。”

“啊,太好了!”徐妙锦挥舞着拳头,眼中擒着泪,“道衍呢?他去哪了?他怎么不做方丈了?还有石头呢?”

“他……”和尚咬着嘴唇,把要说的话又咽进了肚子。

徐妙锦的拳头在空中定住了,预感到了噩运后,它们无力的垂在徐妙锦身侧。

“他……怎么了?”徐妙锦惊恐的看着和尚,看着他的嘴。

“他死了。”和尚的声音十分低沉。

“死了?”徐妙锦后退了一步。

“怎么死的?”她的声音有些颤抖。

“遇刺。”

“谁要杀他?”

“不知道。连尸体都不见了,只是有人来寺里报信,我们才知道大师遇害了。”

徐妙锦伸手撑在身旁的廊柱上,她发觉自己找到的依靠还不足够,把身体靠了过去。

她闭上眼睛,眼前全是金星,她喘着粗气问了最后一句话:“那……那石头呢?”

“呃……”寺僧抿着嘴唇,徐妙锦从那道不肯张开的缝中看见了后面的深渊。

“他和道衍大师一起遇刺了。”

黑色,漫无边际的黑色占领了整个世界,徐妙锦失去了知觉。

薄暮时分,徐妙锦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身上盖着薄被,头顶上是粗糙的房梁和青瓦。

房间很小,四周空空如也。

她在哪?发生了什么事?她怎么会躺在这里?

昏沉的脑袋像是生锈的齿轮,咔嗒咔嗒的响,但不曾移动半步。

她坐起身来,使劲敲着自己的头。

“施主,你醒了?”一个和尚走进屋来。

她呆望着和尚的脸,一瞬之间,记忆蒙着黑色的外纱朝她扑面而来。

从那张嘴里,她听到道衍死了,石头也死了。

她为了救太子从应天赶到北平,再赶到庆寿寺,她听到噩耗,就是这样。

事情很简单,她早该想起的。

“天哪!到底发生了什么?”徐妙锦痛苦地扯着自己的头发。

母亲去世的时候她撕心裂肺,父亲去世的时候她痛不欲生,现在,她又失去了两个亲人。

那种不肯一下子结果她的性命,而是要慢慢折磨她的痛又一次与她的身体交会,与她的心灵重逢。

那种痛,她无法对人言说,因为她不知道哪里在痛。

“施主,节哀顺变!”和尚黯然伤神,把一碗粥和两个馒头递到徐妙锦面前,“你昏迷了一天,吃点东西吧!”

“哇!”徐妙锦吐出一大口苦水。

“施主,你病了,我去叫方丈来,他回寺了。”和尚把粥和馒头放在案几上,就要走出屋子。

“别……别去!”徐妙锦伸出一只手,半闭着眼睛,尽管嘴巴张得老大,还是上气不接下气,就像污水中奄奄一息的鱼。

过了半晌,徐妙锦缓过劲来。和尚一直在旁边垂手而立,不敢离去。

“谢谢你,师傅,我没事了,你去休息吧。”

“施主,你吃点东西,有事叫贫僧。”和尚不敢要求留下,毕竟面前是一个女施主。

徐妙锦踉踉跄跄地走到案几旁,端起粥,“咕嘟咕嘟”地就往肚子里倒。三两下,碗就见底了。

她用手臂的衣袖抹了抹自己的嘴巴,粗鲁的像个乡下的老妇。

然后,她又抓起馒头,狼吞虎咽地往嘴里塞,不是因为饿,更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她想尽快恢复体力。

痛苦抓耳挠腮,它拿徐妙锦没有办法,它被逼到了暗无天日的角落封存起来。

食物让徐妙锦的脸色红润起来,意志让徐妙锦决定继续自己未完的使命,同时这也是不让痛苦得逞最好的方法。

她的姐夫也在北平,她必须去找姐夫。姐夫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大哥中毒身亡,他一定会找来解毒的人。

燕王朱棣穿着无坚不摧的盔甲,手执威风凛凛的燕尾枪,意气风发的站在整装待发的军队前面。

尊奉父皇的旨意,他将率领骑兵前往大宁巡边。

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巡边,更是父皇对他的重视。

随着朱元璋的年纪越来越老迈,兵权也一步一步回到了姓朱的手里。

他以前所倚仗的那些老将运气好的解甲归田,运气不好的尸首异处。

他抛弃了袍泽旧义,剪断了患难真情,姓朱的江山必须控制在姓朱的人手里,这是朱元璋自始至终的执念。

自从太子朱标患病,秦王朱樉流放以来,晋王朱和燕王朱棣进入了朱元璋的眼帘。

朱棣曾经和朱较量过,朱棣旗开得胜,朱落魄失志。

在才能和天命之间,朱元璋会如何抉择?

朱棣没敢多想,期望别人给予,不如自己争取。他需要想的是怎么走好每一步。

“前一段时间,宁王的骑兵巡塞的时候发现道上有胡兵的马车脱辐,这可能是他们的诡计。”朱棣对着军队高声说道。

“他们设下了埋伏,引诱我军出击。我们将计就计,挖出他们的埋伏点,打他个措手不及!到大宁后,左卫王琪率骑兵一千往东边暗察,右卫程时率骑兵一千往东西边暗察,其余骑兵随本王往北边走。发现埋伏,以烟火为号!

“是!”三千骑兵应声道。齐整洪亮的喊声和铜心铁胆的壮志冲破天际,像炸药一样投向漠北的埋伏。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与红石和道衍相视一笑。

红石被甲执锐,道衍一身道袍。

朱棣的收获就是他们的收获,他们三人的命运早就机缘巧合的紧紧绑在了一起。

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跑到朱棣身旁,神情沮丧道:“殿下,小人……”

他想说的话没有不经大脑就吐了出来,不过他蹙着的眉头因此很是受罪。

“三保,你好好照顾姐姐,以后有的是机会。”朱棣俯下身拍了拍三保的肩膀。

“三保,你昨晚是不是和蛤蟆睡了一个晚上啊?”

道衍一脸坏笑看着气鼓鼓的三保,手上的缰绳在手指上打了好几个圈。

三保赶紧嘬着两腮,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大师,别笑得太早,说不定下回殿下也不让你去。”红石很喜欢三保,忍不住为他打抱不平。

“三保,漠北算不得什么,说不定以后你还要去远得多的地方,我们都没去过的天涯海角呢!”

三保咧着嘴,露出几颗白牙。他猛然站的笔直,双手抱拳,声音铿锵有力道:“是!愿殿下、将军、大师马到功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