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花重大明 > 第542章 命丧黄泉

花重大明 第542章 命丧黄泉

作者:乱花西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43:02

第542章 命丧黄泉

“哼!你是不是在我身边安了眼线?你怎么知道我要攻入皇宫?”

恕妃把眼睛从宝通脸上移开望向窗台上的麻雀,仿佛对她而言,这些无数轻重的小事还不如一只麻雀重要。

释沙竹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

“在下若是在娘娘身边安了眼线,以娘娘的聪明才智能不发现吗?放心吧,在下不会愚蠢到这个地步。”

宝通并不担心恕妃会怀疑释沙竹,他知道这只是恕妃的虚张声势。

“哼,知道就好。不过你劝我不要着急攻打皇宫,这你可就想多了。燕军和南军一灭,皇宫就是我囊中之物,我何必急于火中取栗?”

恕妃知道那些还在孕育之中的计划最终只掌握在她的手上,她想怎样便怎样,而此刻她不需要对别人信守诺言。

宝通点了点头,然后指着恕妃面前的龙井茶:“现在娘娘还介意品一品这西湖龙井吗?”

恕妃端起茶盏,放在唇边,她和宝通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清绿见底的茶水上,好像它见证了他们的合作。

“哐当!”一柄利剑出鞘,剑光穿过万缕金光,在狭窄的空间内划出了一个不完美的弧形,向宝通的咽喉猛扑过去。

恕妃当机立断把茶盏从刚刚湿润的双唇上移开,掷向宝通,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从释沙竹突如其来的举动判断,她认定是宝通率先发起偷袭。

宝通眼里的笑容终于消失了,不是出于害怕,而是基于愤怒和惋惜。

他以为他的蛊毒所向披靡,它们在风巫们的身体内运转良好,始终如初。

他以为他的耐心和诚意深深根植于风巫们的内心世界,从未改变。

他以为他的教导构建了坚不可摧的壁垒,里面绝不会有背叛。

他没有躲避,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举起檀香扇格挡利剑。

青铜茶盏正中他的手肘,檀香扇偏离了他预想的位置。

利剑在他的锁骨上留下痕迹,但最终还是被他挡在命门之外。

释沙竹克服手掌的麻痹感觉,又一次向宝通发起致命的攻击。恕妃挥掌前来应援。

宝通腾空而起,跃到了桌子的对面。

释沙竹调转剑尖,恕妃踢翻桌子,双双上前夹击宝通。

利剑又一次获得了小小的功绩,划伤了宝通的左臂,削去了袅袅的檀香之烟。

恕妃不甘落后,在瑶月宫几十年潜心苦练的腿脚横扫宝通的右腿腘窝,宝通单膝跪在地上。

释沙竹大喜过望,又挥出一剑。

宝通在地上打了个滚,回到了起先的位置,紧靠窗台。

他没有逃走,在他的地盘上他怎么能逃跑?面对他精心调教的风巫,他怎么可能落败?

他想起了多年前第一次踏入这间屋子时的欣喜,那时他就记下了这里的每一寸空间,他闭着眼睛也知道自己在哪个方位。

他收拢檀香扇,踢出一脚,地上奄奄一息的檀香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弹跳而起,咬住了释沙竹的右眼。

“啊!”

释沙竹惨叫一声,檀香扇已经来到他的面前,他挥剑格挡,但为时已晚,一点点小小的阻隔使檀香扇占了上风,震落了他手中的剑,在他胸脯留下一张血盆大口。

恕妃脸色煞白,仓皇绕过宝通,奔向窗口,纵身一跃,消失在万缕金光之中。

宝通的眼里又现出了笑意,那狼狈的背影带给他无尽的愉悦,这种愉悦使他的身体颤抖起来,胸腔里汩汩的声音冲出喉咙。

“哈哈哈!”他仰头狂笑,无法抑制,几乎忘了脚旁源源不断冒出的鲜血。

释沙竹努力睁大眼睛,但是他眼里的光圈却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

他只能靠声音辨别,那是他的弟弟和外甥。

他们有说有笑,他们叫他站起来,他们叫他加入他们,他们笑话他太懒惰,他们……不见了。

他堕入无声的黑暗之中。

宝通蹲下身,伸手缓缓盖上释沙竹的双眼,凝神片刻,摇头不解:“为什么?”

奉天殿内,朱允炆对着龙案上何福的密报陷入了沉思。

齐眉山大捷的喜悦还在他的心头荡漾,这场仗的功臣徐辉祖就遭人诟病,那些一直为他殚精竭虑的忠臣无不要求他召回徐辉祖,理由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可是他站在了另一个立场,他觉得不应该召回徐辉祖。

齐眉山大捷是朝廷难得看见的一个转机,它把燕军遏制在灵璧之北。

如果朝廷早有这样的大捷,朝廷就不会丢掉北平,不会丢掉大名,不会丢掉真定,不会让朱棣从南到北,打下了半壁江山。

宁国公主传给他的话在他这一端的天平上加上了一些砝码,尽管它无理无据,并且不知是谁传来的消息,但这正好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可是大臣们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有可能是敌军反其道而行之,与何福句斟字酌的描绘,抽丝剥茧的剖析相比,这个消息实在是难以服众。

朱允炆的沉思不仅限于是否召回魏国公徐辉祖,他还回忆了亲政三年的点点滴滴。

三年来他历经了坐卧不安,夜不能寐的苦痛,他觉得自己仿佛做了三十年皇位,像皇爷爷一样劳苦,唯一不同的是他建文的宏伟志向还没来得及开始实现。

他只好把这理解为先苦后甜,相信经历了考验的皇帝才能为百姓带来更多福祉。

三年来他很少独自作出决定。他的老师们,对他忠心耿耿的辅政大臣们是那么有学识,他无法反驳他们口中的精辟道理,他也不忍心。

那些日渐昏花的眼睛,弯曲的脊背,失去光华的鹤发全是因为他的基业,他怎么能视若无睹,还加以责备,百般为难?

三年来他想过无数次,如果燕王打胜了这一场仗,他该怎么办?

他会成为阶下奴,他会以死殉国,还是一条他没有想到的出路?

“皇上,驸马求见。”侍卫通报。

朱允炆抬起头,目光茫然,思绪深陷回忆之中,不能自拔。

梅殷由远及近的身影俯身跪拜,高呼万岁后,伫立在侧,不敢惊动朱允炆。

潮湿酷热的空气仿佛随时都可以拧出一把热水,一阵风不怀好意的溜进大殿,越过梅殷的头顶,掀开何福的奏折,得意的在朱允炆面前晃荡。

被掀开的奏折激怒,朱允炆终于回到了现实,他毫不客气的合上奏章,并且给予一个重拳,打算将里面的内容尘封在记忆的角落。

出了这口气以后,他终于看见了阶陛下的梅殷。

“驸马,你来了?”朱允炆试图回想梅殷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他面前的。

“微臣见过皇上。”梅殷的世界也才刚刚明朗起来。

“驸马不在淮安,回京有事吗?”

“启禀皇上,臣在淮安待了半年,一直没有回京,臣觉得有必要回京一趟,向皇上面奏淮安的情形。”

“淮安出事了?”朱允炆坐得四平八稳,他已经不再是刚刚坐上皇位那个一惊一乍的毛头小伙了。

“没有,淮安很好,燕王还没有打淮安的主意,如果他要攻打淮安,臣会带兵誓死守卫,请皇上放心!”

“嗯,朕相信你,要不也不会把你派到淮安。”

“皇上,其实……臣是来请罪的。”梅殷抱起拳,低下头。

“驸马何罪之有?”

朱允炆漫不经心,因为大臣请罪之举时有发生,最后证明都是夸大其词,连最微不足道的罪名都不足以配得上。

“平安和盛庸多次要求臣发兵救援,臣都未应允,请皇上降罪!”

朱允炆正襟危坐,松懈的目光锐利起来。

平安和盛庸是他最信任的将领,如今正是他们两人阻止了朱棣进一步南移,朝廷全力以赴支持二将在前线拼杀,任何援助的要求都一口答应,小小的淮安怎么敢拒绝平安和盛庸的增援需求?

朱允炆的目光在梅殷脸上停留了片刻,梅殷神态自若,问心无愧的样子减轻了他的疑虑。

“哦,驸马不发兵救援定有原因吧?”

“多谢皇上替臣着想,确有原因。淮安城内虽有四十万大军,但有一大半都是新兵,他们没有经过训练,不懂得临阵队列,刀枪骑射均不娴熟,无法上阵作战。臣让老兵守城,臣亲自操练新兵,因此再无多余兵力救援平安和盛庸。”

这不是什么至善至美的理由,但是合情合理。朱允炆宽厚的性情立即就接受了梅殷的解释。

“驸马,这不怪你,未经训练的新兵怎能上战场,那不是叫他们去送命吗?驸马去了淮安半年,他们现在如何,可以作战了吗?”

“可以了,现在将军让臣发兵,臣一定不推辞!”

“好,那就好,朕倒不希望他们麻烦你,那就说明他们老打胜仗,呵呵!”

提起平安和盛庸,朱允炆之前晦暗的心情好了许多。情况或许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危急,朝中一大堆臣子在帮他出谋划策,为他浴血沙场。

“驸马和魏国公交情如何?”

朱允炆想听一听梅殷的意见,他似乎寄予了厚望——一位来自前线的大臣一定比在朝中纸上谈兵的大臣更有说服力。

请记住本书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