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花重大明 > 第74章 千载良机

花重大明 第74章 千载良机

作者:乱花西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43:02

第74章 千载良机

如若是在从前,石头一定会让这个知客知道他犯的最严重的错误不是违抗圣旨,而是和他对着干。

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的石头此刻只是静静跟在知客后面,打算等到洒净结束,再和知客掏心掏肺地商量。

除了知客,队伍中没有一个僧人知道曾经的大魔王驾到,他们踩踏着有节奏的步子,诵读着有韵律的咒语,不慌不乱,顺利完成了洒净。

知因比农青云一行早一个时辰来到了轩辕寺。

他没有与农青云同行,不是因为农青云在他们如履薄冰的关系上又插上了几刀,而是因为他遇上了一件私事,而这件私事使他这一次去轩辕寺的意义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十几日前,一封带给知因的急信送到神农宫,这封信来自明州指挥使林贤,经由海会寺转送到神农宫。

林贤在信中提到他将于四日后到达海会寺,有要事与知因相商。知因与朝廷中人素无来往,唯独认识这个明州指挥使林贤。

多年前林贤和他的手下途经海会寺,在寺中留宿。

当年海会寺还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寺院。那天夜里,寺里一个守夜的弟子瞌睡,无心碰倒烛台。

天干物燥,烛台的火苗就像是饥饿的猛兽,毫不迟疑的从一间殿堂蔓延到另一间殿堂,最后整个寺庙都燃起熊熊大火。

幸好林贤和手下奋勇扑火,才使得海会寺众僧逃过一劫,性命无忧,但寺院却在大火后只剩下残垣断壁。

林贤便上书朝廷,拨款重修寺院,海会寺又得以延续香火。

知因对林贤的大恩大德,自是感激不尽。林贤一封信到,他毫不犹豫就赶往海会寺会见林贤。

农青云还没有从农青山身上拿回神农鞭,岂会轻易让农青山离开。但是农青山回海会寺的理由在情在理,农青云不便强行挽留,只好假称担心师兄路上安危,请释沙竹陪同。

同时,他还一再强调水陆法会对于一个僧人的重要性,希望师兄会晤林贤后立即赶往轩辕寺。

经过那一夜掏心掏肺的密谋之后,农青云认定释沙竹帮助自己绝非出于对知因的关怀,凭借几十年揣摩人心的历练,他胸有成竹地把释沙竹归入自己的阵营。

农青山对于师弟的人面兽心一笑置之,当时他还未曾预料与林贤见面之后,他比谁都更想到轩辕寺去。

在海会寺的寒冷和静寂中,风尘朴朴的林贤神情严肃,但态度谦卑:“大师,我这次来是为了借贵寺的印度高僧真谛经文《摄大乘论》一用。”

高僧真谛,梵名波罗木陀,西印度优禅尼婆罗门族,精于大乘之说。南北朝时,梁武帝久仰其大名,派官员将他从扶南国请到建业翻译经文,传播大乘之说。

后因战乱,真谛辗转各大寺院,但仍然坚持不懈翻译经文,先后翻译了《十七地论》、《中论》、《金光明经》、《无上依经》、《摄大乘论》、《俱舍释论》等等,对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林贤来海会寺那次正碰上知因禅师讲《摄大乘论》。他对佛经毫无兴趣,便与手下在寺院内闲逛。

当晚寺庙起火,林贤和手下扑灭了大火,救了全寺众僧的性命,还主动提议要上奏皇帝拨款修缮海会寺。

知因感激其恩,无以回报,便带他到寺院唯一藏有宝藏的地方——藏经阁,一览佛藏经典,其中就有《摄大乘论》原稿。

这《摄大乘论》怎么会在海会寺里呢?

真谛住在晋安佛力寺时,译完《摄大乘论》后,便将经文留在了佛力寺,以免颠沛流离,丢失经文。

唐末宋初因战乱,佛力寺被烧,众僧各自逃难。

佛力寺最后一任方丈空明大师带着《摄大乘论》原稿来到象山创立了海会寺。

《摄大乘论》在海会寺历任方丈手中都是无上珍宝,从不示以外人,甚至连大部分寺中僧众也没有见过原稿。

林贤于海会寺有再造之恩,才有幸见到《摄大乘论》,但是要借用,却是从无先例。

“哦?林指挥使这是要?”知因面露难色,他很清楚自己没有推卸的理由,如果不是林贤,藏经阁也将遭大火毒毒,《摄大乘论》原稿势必化成灰烬。

“此乃左丞相大人的密令,本不可透露于他人。但大师乃在下敬重之人,告知实情也不妨。日本高僧归廷用将出使我国,他对大乘之说非常迷恋。这次他来我国出使的目的之一就是想一睹真谛所译经文的原稿。为了彰显我华夏之邦博大精深的内蕴,左丞相答应了归廷用的请求。”

“原来如此。”知因想着饱经沧桑,褪色发黄的经文,缓缓点头。

如果真如林贤所说,这是左丞相的命令,那么他这个小小的住持就算反对也无用,不如顺水推舟,还林贤一个人情。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既然是借给日本高僧参阅,他也可弘扬大乘之说,这算是一件有功德的事。当年真谛大师从印度到扶桑再到中国正是为了将此学说传遍各地。现在有机会传到日本,老衲甚是欣慰。只是……”知因停顿了一下。

“大师有话请讲。”林贤两眼盯着知因,露出焦急之色。

“只是这《摄大乘论》原稿乃我寺开创师祖空明大师所传,世代住持视若珍宝,倘若遗失在老衲手上……”

“大师放心,日本高僧只是借阅,如果他要带回日本国,在下定然只允许他带回拓本,而将原稿归还大师。左丞相大人对《摄大乘论》极为重视,特意恳请皇上派出四名大内侍卫高手护送此经书。”

林贤望了一眼殿外四个和罗汉一样威猛的大内侍卫,提醒知因他是志在必得。

“林指挥使,你于本寺有恩,老衲相信你。”

知因带着林贤和四个大内侍卫来到藏经阁,取走了见证海会寺千年沧桑的传奇经书。

林贤走后,释沙竹向知因问清了缘由,他面目焦灼,惊呼不妙。

“何事?”知因镇定自若,他并非还有其他选择。

“我有一个朋友在京城为官。他说京城里传的沸沸扬扬,左丞相目中无人,一手遮天。”

“那又如何?你是说我不该把《摄大乘论》借给一个目中无人,一手遮天的官?”

“对,尤其是这个官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你想想,咱们英明神武的开国皇帝能忍受这样一个丞相吗?”

“皇上要除掉丞相?”知因心不在焉地谈起他毫不关心的朝政,他的眼前浮现的是那一枝浸泡在仇恨之中的黑乌海。

“推测,不过理由很充分。”释沙竹盯着手中的铜镜,似乎里面映出了皇上和丞相的恶斗。

“皇上要除掉丞相,和我又有什么关系?”知因拂袖转身,准备开始一成不变的打坐。

“牵连!”一阵风吹过,烛火眼见就要被扑灭,释沙竹伸出手,环住蜡烛,火苗又开始往上窜。

知因冷笑一声:“哼,你的意思是胡惟庸若东窗事发,势必牵扯到林贤,而林贤与我有来往,所以我也会被牵连?”

“虽然我这等寺僧对朝政之事不甚了解,但寻常百姓也知道皇上从一届布衣到如今的天子之位,岂是常人能为之?胡惟庸连战场都没有上过,也没有兵权,他靠什么造反?再说,胡惟庸既然能当得上左丞相,定不是鲁莽之人,他难道不知道他不可能斗得过当朝皇上?”

知因句句击中靶心,他不是想说服释沙竹,而是想被释沙竹说服。他需要更加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会被牵连,隐隐约约之中他感觉到了此事的玄机。

释沙竹微微一笑:“知因兄,你说的都是人之常理,可是当一个人忘乎所以时,往往会做出一些意料之外的事。这些年来,皇上非常宠幸胡惟庸,他自己便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被皇上宠幸还不够,想自己当皇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虽好,却不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感觉。”

知因的嘴角微微上翘,他正一步一步接近核心。

“知因兄,你说得对,胡惟庸是斗不过当今皇上,所以我才来与知因兄说这件事。皇上可不是个心慈手软之人。他已杀了不少开国功臣,更何况是我们这种平头百姓。若被牵扯进胡惟庸的事,定然性命不保,还是小心为妙!”

知因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欣喜:“我心里有数了,谢谢你为我煞费这般苦心。”

“呵呵,你知道就好。”在释沙竹愈加明快的笑容中,一丝狡黠藏在无人发现的角落,像是一个精心设局的猎手看到他的猎物蠢蠢欲动。

释沙竹的一席话令知因茅塞顿开。

在漫长的二十年等待之后,他终于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除掉杀害妻子的凶手。

他一刻也不能再等待,义无反顾踏上了去往轩辕寺的旅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