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花重大明 > 第8章 求签不成

花重大明 第8章 求签不成

作者:乱花西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0:43:02

第8章 求签不成

李善长正容亢色,尽管胸有成竹,却不敢显露丝毫。

“皇上,叶伯巨死读经书,不知活用。汉文帝分藩诸王,引致七国之乱。古人自可给今人带来经验教训,然朝代不同,天时不同,群臣不同,诸事皆不相同,因此不可同日而语。天佑我大明,天助我朝君主,大明封藩,是祸是福,天意已定。”

“天意?”朱元璋仿佛看见一盏明灯。

“是皇上,天意不可违,皇上何不求上天给一点暗示?”李善长乘胜追击。

朱元璋眉头渐展,心中暗道:“是啊,封藩是对是错,在一两代君王手里未必显现得出来,或许这要历经十几代君王才能加以验证,臣子们又如何会知道几百年后的事?只有菩萨才有这般神通广大,就让菩萨给我指点一条明路吧!”

理清千头万绪之后,他对又重拾对食物的味觉,咂了咂嘴,万般享受的吞咽几下,舌尖上存留的茶香足以让他神清气爽,怡然自得。

“善长,建州的贡茶刚刚才到,唇齿留香,回味无穷,你也来尝一尝。上茶!”

“是,皇上!”太监答应着,心中纳闷,“皇上不是把茶一咕噜喝下肚了吗?怎么说了这许多话,才觉出茶香不凡?这茶当真这么长时间还能在嘴里留着香气?”

李善长小心翼翼接过御赐茶盏,用心品鉴,并且淋漓尽致地发表了自己的切身感受。他毫不吝啬对茶汤的赞美,极尽毕生所学推崇罢造团茶,改用芽茶的举措。

显而易见,这绝不会为他惹来杀身之祸。

轩辕寺是应天府内离皇城最近的一座寺院,它的创建只有一百多年,比起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只算得上后生晚辈。

然而,宫里的王公贵族,侯爵将相,乃至天子无不来此顶礼拜谒神灵,不是因为它离皇城近,而是因为这里的佛祖十分灵验。

尤其是这四十多年来,屡有士子高中,官者高升,病人痊愈,商人发财之类振奋人心的事例,以至于连市井小民,三教九流都趋之若鹜,跑到寺院里来虔诚跪求佛祖许给他们想要的东西。

一个秋日碧空如洗的上午,朱元璋和李善长以及两个大内侍卫化作商人打扮来到轩辕寺。在寺门口,朱元璋忍不住表明自己的虔诚之心。

“善长,寺乃寸土之意,寺院乃寸土之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此必敬顺仰止,方可得妙法真如。”

其实,李善长和侍卫哪里敢造次。且不说他们对神灵有畏惧之心,就算这里不是寺院,在朱元璋面前,他们也是像对待佛祖一样敬仰顺从。

不过,因为朱元璋当皇帝之前曾经有一段在寺院出家的经历,所以每每来到寺院,他就觉得像是带着客人回家一样,总要向客人介绍一番家里的规矩和情况。

虽然那时他穷困潦倒,为了裹腹,躲进寺院,而如今身为天子,为求神明指点而来,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不过,他对神明的虔诚敬重之心却始终如一。

“是,老爷。我等必怀着崇敬之心,不敢有半点妄念。”李善长双手合十。

两名侍卫本来四处张望,处于紧张的戒备状态,此时也默默地垂下了头。

与皇城一样,轩辕寺的格局同为坐北朝南,在南北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各大主殿,配殿分布东西两侧,像雄鹰的翅膀。

踏入山门殿,朱元璋口中念念有词“保佑大明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祈福祝祷语,见佛便拜。

两个威猛无比,怒目圆睁,裸露半身,手执金刚杵的金刚力士首先接受了天子的敬拜。

他们没有对天子格外开恩,瞪得比铜铃还大的双眼发出不可违逆的警告——他们兢兢业业守护的佛法神圣不可侵犯,否则后果自负。

朱元璋一行四人虔诚地接受了这种警告,并且将之与自身融合在一起,使没有进过寺院的人最先能感受到他们与他们之间的不同就在于此。

由山门殿往北,在进入天王殿之前是一处宽敞的院子。四周的松柏苍翠有劲,它们和金刚力士一样虎虎生威,陵厉雄健,绝不允许任何人冒犯。

这些松柏比皇城中的松柏更加茂密高大,尽管两地相距不过五里,被同样的阳光和雨露滋养。或许是因为他们肩负的使命更加崇高,亦或许是因为他们获得的恩泽更加博大。

院子中央矗立着一个巨大的铜制香炉,纷纷扬扬的灰烬早就按捺不住它们雀跃的欣喜,从香炉里欢蹦乱跳出来并且围着香客翩翩起舞,在他们的头上、脸上、衣服上留下恩赐的印记。

朱元璋亲自在香炉旁的小桌上取出三支香,在香炉中点燃。李善长和侍卫依样画葫芦。在接下来的膜拜中,在香雾的笼罩下,他们会更加虔诚。

天王殿和大雄宝殿都是单檐歇山顶式的建筑。这种建筑样式在等级上并不是特别高,次于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和单檐庑殿顶。

皇城中的主要建筑采用重檐庑殿顶,次要建筑采用重檐歇山顶,等级上高出轩辕寺许多。

琉璃瓦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这里的屋檐用的是绿色琉璃瓦,瓦顶则用青灰瓦,而皇宫内的大殿皆用黄色琉璃瓦。

朱元璋打算重修轩辕寺,将那些在他心目中不够分量的元素全部去除,以此表明他对佛法的诚意至内而外,全心全意,容不得半粒沙子。

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分别屹立着弥勒佛和释迦牟尼佛。由于弥勒佛是释迦牟尼佛的传人,朱元璋将有限的时间更多地分给了大雄宝殿。

不过,两大殿中的四大金刚、护法神韦陀天尊、迦叶、阿难、十二罗汉和海岛观音,他也没敢遗忘。

拜完了主殿,朱元璋马不停蹄赶往东西两侧的配殿: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和药师殿,一字不漏地重复着相同的拜词。

拜会完所有的神灵后,朱元璋开始了今日到轩辕寺的最主要目的——求签。

他们站在法堂门口等待住持宝通法师讲经完毕。每次朱元璋来到轩辕寺求签,都会由住持亲自接待完成所有求签过程,并且聆听签文的蕴意。

在朱元璋眼里,只有住持一人可以做他与神之间的中间人,代他向神灵阐明他的虔诚之心,接收神灵给予他的种种劝诫和警示。

宝通法师没有为朱元璋提早一分结束讲经,朱元璋也不敢行此愚妄之举。一刻钟之后,宝通走出法堂。

“施主可有烦忧?”宝通淡然一笑。

他是一位年约七旬,体魄强健的老人。他的五官立体突出,像雕刻一样。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平易近人的气质。无论你有多烦恼,多绝望,只要和他说上几句话便觉佛光临照,内心祥和。

在这里,宝通没有把朱元璋当皇帝看,朱元璋也没有把宝通当臣民看。多少年来,他们已经形成了默契,在佛的面前他们没有贵贱之分。

“法师,正是。”朱元璋毕恭毕敬。

“施主,请随我来。”宝通将四人引入大雄宝殿内。

朱元璋跪在蒲团上,宝通从案上取下装着签的竹筒递给朱元璋。

就在朱元璋接过竹筒的那一刻,也不知是为何,他的手颤抖了一下,竹筒摔在释迦牟尼佛面前,里面的签洒落在佛祖的脚下。

朱元璋惊慌失措,李善长和两个侍卫强压着内心惶恐,最终没有形成鸡飞狗跳的局面。

他们上前捡起签,重新放入竹筒中,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捧着竹筒,双手微微颤抖,他在手握剑刃或者倒提敌人脑袋时的镇静无迹可寻。

他闭上双眼,轻轻晃动竹筒,试图获得神的力量。然而神迹并未显现,他不但无法平静下来,反而更加躁郁,脑中浮现接连不断的疑问。

为什么他连一个签筒都握不牢?上天对他这个天子是不是不满意?难道叶伯巨反对封藩是对的,老天爷要惩罚他不能礼贤纳谏,虚己以听?

老天爷曾经对他发出过警告,降孛星于世,他却无视警告,言而无信,逼死大臣,他是不是触怒了天威?

封藩!一切皆因封藩而起,他该立即停止封藩,悔过自省吗?

可是,封藩是大明基业千秋万代的重要途径,他不能取缔封藩,叶伯巨阻挡不了,满朝文武大臣阻挡不了,老天爷也阻挡不了!既然他心坚志决,为何还要来到轩辕寺?

此刻他才真正面对了自己的内心:他来寻求的不是答案,而是慰藉。既然老天爷给不了他慰藉,他只能坚忍孤夜噩梦之扰,活受摧心剖干之苦。他的决定谁都改变不了。

朱元璋慢慢睁开眼睛,神色沉重但坚定。

他轻轻把竹筒放在地上,对着佛祖拜了三拜,口中念叨:“谢佛祖指点,保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然后站起身来对宝通说,“劳烦住持,我等这就告辞了。”

“施主且慢!”宝通微微一笑,“施主知道为何今日求签不得?”

“不知。”

“佛祖意为施主自行决断。”

“自行决断?”朱元璋重燃希望,他没有被佛祖抛弃?他不必逆天而行?

“常人易得佛祖指点一二,因为他们使命尚小。施主要比常人经受更多的考验,承担常人所不能承担的后果,这是佛祖对施主的寄望。”

朱元璋心下得到些许宽慰,同时为刚才对佛祖的不敬自惭形秽,赶忙道:“谢法师告知。”

“施主,请随老衲到钟楼。”宝通望着心乱如麻的朱元璋,源源不断的建立起帝王和佛祖之间不为人知的微妙联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