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小宋腾龙 > 第188章 大变局

小宋腾龙 第188章 大变局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1:57:37

第188章 大变局

建炎四年六月,浙西和江东制置使张伯英,在临安留兵两千,牵制建州方面的叛贼杨勍,在安吉留精兵一万坐镇江南,拱卫临安行在,其余的五万精锐主力都在他的亲自率领下,从镇江一带渡江北上。

张伯英是陛下信得过的武臣,兵精粮足,驻地都是最好的,连他都动了,自然会有不同一般的影响。

因为陛下多日不朝,本来有些静气的临安,一下子变的活跃起来。

开铺面的生意人比平时起的都早,天交五鼓,他们便看到各部衙门的人已骑马上街了,这是要去属衙公干,气候真是变了。

有的官员就在临街的店铺里点一份鸭血粉丝,匆匆吃完了就走。

生意突然就好了!

大街小巷,三教九流都在悄悄议论:张伯英是最能绷的住劲儿的人,没有陛下的命令,他从来不可能下这么大的血本儿。

我皇陛下在大内一声不吭,这是又在憋黄天荡那样的大招呢。

很快,江北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张伯英的大军两天平定泰州。

泰州方面对金军来说算是最前沿,却因为太靠前了,又成了一块死地,少了许多腾挪的空间,金军也不可能留下多少人。

张伯英初战面临的主要抵抗不是金军,而是金军打过来时,被迫倒换过门庭的州县、和他们所属的公职。

王师一至,又是人心所向,简直如风卷残云。

张伯英兵不血刃,但收效颇丰,大片的失地毕竟又光明正大拿回来了。

大军脚底如飞,过高邮直进楚州,沿途州县夹道相迎,张伯英不停脚,如果不后来居上,陛下是不会看到他的。

几日后,张伯英收复楚州,得知刘平叔已在毫州大捷,还干掉了铁浮图和金国五太子完颜绳果。

这可真是邪乎了!

杜公美决开黄河的时候,造成它向南一支冲入了淮河,但河水一经分流力道也就减了,仍有一支按着原来的河道入的海。

不过,此时张伯英到了楚州,要说他已饮马黄河边,也没人反驳。

手下问大军下一步的方向,张伯英说,“你们说呢?连江淮制置使刘平叔都收复了毫州,我们却只给楚、泰两州各县换了块牌子,这不成!”

东部唯一的一块硬骨头便是彭城,不拿下彭城不好意思说过江,张伯英的战略意图十分坚定,打彭城!

五万大军沿着河阴一路猛进,直逼彭城,此时张伯英才有硬仗可打。

彭城也不是孤零零的,失陷前属于武宁军节度,靖康前的人口达十五万多,彭县、沛县、萧县、滕县、丰县五县,都是丝织和农事大县,还是冶铁制铜业发达的地区,金军不可能不设兵把守。

或许毫州激战时,彭城一是以为完颜绳果不必出援,一是本身驻防的地界放不下的东西太多,因而才未动。

也正因此,彭城金军的军力,在张伯英抵达前丝毫未损。

但张伯英也有个便利条件——金军在萧县、沛县、丰县的人马要想支援彭城,首先得渡河南来。

打彭城必须又狠又快,不能给金军喘息的时机。

主将以及友军的行动都会给普通小卒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人都像换了副胎骨,跑的也快,胆气一上来,劈刀都劈的带着股狠劲儿,步军的进军速度不让马军,连军需都跟不上。

一下子,张伯英将彭城围了。

高邮一带还有韩世忠的人马呢,张伯英一到,两支大军扎了堆儿,梁红玉同韩世忠道,“老爷,探马说刘平叔扔下毫州奔着郾城去了。”

张伯英忙的像抢肉骨头,韩世忠知道不能跟他抢,不然自己这里刚有黄天荡大胜,再不让一让,同僚关系都不好维护了。

正好毫州一带空出来了,那里又是汴梁攻淮的要冲,他和梁红玉这次带的人少,就去毫州补位吧。

但韩世忠也嘀咕,刘平叔这是咋了?知耻而后勇?如果再攻克了郾城,那可真要对他刮目相看了。

毫州城外只多出了遍地的荒丘,大军在这里激战的痕迹仅限于此,而大地上被马蹄践踏过的烙印只须两日,便被雨后疯长的草给遮盖了。

刘平叔在毫州留了两千人,韩世忠一到毫州,江淮制置使司下属的两千人立刻撤了防务,去郾城追刘大帅去了。

韩世忠和梁红玉入城安民,毫州是刘平叔打下来的,他们只算赶上来帮差,可夫妇二人不在乎。

黄天荡大战之后,陛下连三万两银子都赏了,他们又是陛下和吴娘子去韩州的知情者,这点觉悟应该有。

但是他们不知道刘平叔的觉悟是哪儿来的。

有韩世忠和梁红玉在毫州一扎,又携着黄天荡的余威,刚刚失了主帅完颜绳果的汴梁金军居然多日不敢轻动。

经过仔细探听,韩世忠知道汴梁方向的金军既没有出援彭城的迹象,也没有出援郾城的迹象。

深谙兵法的韩世忠也不大懂了,陛下抛开一堆烂摊子,和吴娘子带着杂七杂八的拼凑,男男女女几百人只身去了韩州,除了听说临安大内太后病了,别的可都是好消息。

张伯英对彭城,哪怕损失些人也势在必得。

如果刘平叔再走了好运,真的把郾城再拿下来,那么他们三路大军便可直指汴梁了。

一下子,从商洛一带深入到金州、唐州、邓州的金军则有失根之患。

如果金军不从速由汉水流域撤出来,那他们可就要孤军作战了,刘平叔大军无形中便威胁了许昌一带的金军粮道。

金军不可能翻越秦岭从崤山撤退,哪怕他们龟缩在襄阳自守,对于在陕州苦战的张德远来说,都将是一种解脱,至少来自背后的压力一定会顿然减轻。

季节等于天时,不得不说天时对宋军极为有利,各地百姓对大军的支持热情空前的高涨,人和也具备,眼下的汴梁城仿佛被逼入死角的一个人,左膀右臂自身难顾,身后便是黄河,宋军地利居然也有。

这么一场亘古未有之大变局,什么样的人才能把握的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