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小宋腾龙 > 第273章 天象

小宋腾龙 第273章 天象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1:57:37

第273章 天象

张宪给赵构讲的那些斧子招式简单实用,没什么花架子,他练的就是准头和反应,一只萝卜飞快地朝他扔过来,有的直奔面门,有的直朝下三路,赵构正着劈,斜着劈,横着劈,由下往上劈,每一斧很少走空。

皇帝亲自练斧子,耗费些萝卜算不上什么大事,事后由伙头军拣回去,洗干净了,搁上点羊肉一炖照旧是好口味。

扔萝卜的两个女侍卫这些日子和皇帝混的很熟,“陛下,太上他们该到临安了,也不知道临安有什么盛况,我们该不该回去了?”

赵构近期不想回去,他留在建康,就是要好好想一下接下来的打算。

韩州之行结束了,在皆大欢喜之下,真正的事儿才刚刚开始。

去韩州之前他想的是亲情和国事,人都接回来该想一想自己的事了,往后大宋的政局,以及他和太上、赵大哥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数。

一直以来,赵构的皇位都不算名正言顺,道君皇帝皇位传的是赵大哥,而赵构真正硬气的身份只是兵马大元帅。

现在一下子回来两个名正言顺的,而道君和赵桓这两个人可都不简单。

赵构猜到有人一定会说,既然知道有这么多的麻烦事,你不去韩州不就行了,不去的理由有的是,你岂不是自找的。

赵构不这么认为,去韩州的机会就那一次,如果放过了这次机会,大宋将始终低着金国一等,他连这个皇帝做着都不舒服,因而非去不可。

将人都接回临安之后,则有的是时间理顺这些,这是抉择的正确与否问题。

韩州之行在国事上等于将靖康之后金宋之间最大的不平扳平了,至少是彼此彼此了,在军事上将极大的鼓舞宋军士气,在民意上更是重树了宋室的尊严,能说人心不因此而顺么?

救回邢秉懿,田春罗,同时又带回了吴乞买和他全部的后妃,难道这件事不是重树一个普通男人的尊严?

而麻烦只是小范围留在了赵家父子之间,且不说这个麻烦还可以转化。

这些日子赵构餐餐有萝卜炖羊肉,感觉着丹田之下好似总有热气耸动,他猜测这可不仅仅因为萝卜羊肉,也不是揪几下耳朵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都是心理上的,韩州之行真正的给了他信心。

以钦命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却保护不住赵室宗庙和祖宗牌位,被迫的和北狩的父兄宗室南辕北辙。

在扬州深更半夜的被金骑惊起,丢下身边的女子和近臣、再拖着马尾巴仓惶过江,多半夜的时间里周身浸泡在冰冷的江水中。

前者给赵构带来的是冷彻心扉的羞辱和打击,更要比江水冷上十倍。

心病难医,绝非几包枸杞和几顿萝卜羊肉汤所能解决,但韩州之行的成功,让赵构感觉真的要雄起了!

这两日他看着那两个扔萝卜的女侍卫也比往日可爱。

早上练斧子结束,赵构用早膳时特别允许两个女侍卫一同上桌,他可不想吃个饭、还看王妟那个拒人千里的样子。

难道以婉仪的身份陪皇帝吃个饭不该荣幸之至?

今天赵构专门吩咐两个女侍卫,要她们坐在自己的左右两边,将王婉仪隔开了,这样也很不错,朕看你回去和吴芍药还有什么小报告可打。

吃过了早饭,赵构登高往汴梁方向眺望了一阵儿,只看见晴空万里,浮着棉絮一样的云朵,有一朵很像是吴芍药的侧影。

女侍卫在身后问,“陛下你在看什么呢?”

侧影已经变幻了,赵构故意道,“朕在看汴梁的天象,是上上吉象。”

但临安的天象他一时还看不好,临安城随着三艘楼船的归来,同样的晴空之下,临安的气氛里却立刻掺杂了父兄、臣子、文武、百姓、工商各方各面的不确定因素。

靖康年间大难临头,太上和赵大哥父子间还在内斗不已,这并非奇闻,当时身为康王的赵构年纪已不算小了,把这些都看在过眼里。

其实他那时便认为,靖康之变并非全因为金强宋弱,真正的大病出自于内部,那就是太上和赵桓之间没有形成合力,父子之间不但不能做到一致对外,而且彼此挚肘,不能推心置腹,互不相信。

这件事其实连三哥赵楷都牵连其中。

在太上的皇子中仅有赵桓一人是嫡出,其生母王皇后是太上的第一位皇后,王皇后于大观二年失宠离世时赵桓才八岁,他虽然是嫡长子,但太上最喜爱者却是三哥赵楷。

赵大哥十五岁那年被立为皇太子的前提是,后任的郑皇后一直无子。

三哥赵楷在王皇后死的那年才七岁,便已封王,他的母妃王氏极受道君之宠,太上对赵三哥的喜爱是个人都看的出来。

赵楷曾经参加过集英殿试,考官极尽奉迎之事,让赵楷夺得了第一,这件事史无前例,当时便有人说,“内臣及第始于梁师成,亲王及第始于嘉王赵楷。”

太上在保和殿大宴蔡京、王黼等群臣,皇子中仅有赵楷一人在陪,太上幸临蔡京府,仍是赵楷作陪,而太子赵桓却不在侧。

赵楷担任提举皇城司的实职,率领着数千名禁卫与侦探、拱卫皇城并侦察臣民动静,也打破了“宗室不领职事”的惯例,而且不受殿前司节制。

赵楷如此受赏识,太上身边的聪明人势必会揣测废立太子之意,蔡氏父子、童贯、王黼、梁师成等权要对赵桓事事横加挑剔,阴谋废立,可想赵桓得有多么憋屈。

宣和七年末金军大兵压境,其实是给了赵桓一个大机会,年仅四十四岁的太上匆忙退位,这么匆忙之间也不可能再考虑废立储君,这才让做了十年太子的赵桓继了位。

靖康元年五月金军渡过黄河,当晚夜漏二鼓,太上前往毫州太清宫烧香,随后在童贯、高俅率领的胜捷兵、禁卫兵各三千人护卫下前往镇江。

赵桓在汴梁与金军周旋,太上则在南方连下了三道旨意:

不许东南各地官府向汴梁传递任何公文。

不许东南各地驻军开赴汴梁勤王。

不许东南各地向汴梁运送包括粮食在内的任何物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