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小宋腾龙 > 第448章 快刀斩乱麻

小宋腾龙 第448章 快刀斩乱麻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1:57:37

第448章 快刀斩乱麻

安化山清水秀,左有梅山右有雪峰岭,地势很自然的能够通畅排涝,又很少干旱,这里很少受洞庭湖水患波及,山田之多几乎可以用重山叠岭来形容。

太祖建隆三年定过一项原则:凡千户以下的县域,县令或主薄在任期内,只要户数能增加三百户,便可升秩进官。

地理条件这么好的安化却仍然是十年前的四百户,人口也没有增加多少,按理说人人皆有地种。

但事实并非如此,县内大多数都是无地的佃农,有点地的人家迫于生计,累年不能休息,尤其是开战以来,朝廷征粮频繁,民情更苦,弄不好正在变与不变之间徘徊。

所差的也许就是有人振臂一呼。

钟相父子的乱匪进入安化之后,当地呼应者众多,纷纷到钟相处检举罪大恶极之人,并有不少的人要求加入义军。

但钟相父子概不接纳,还得劝他们忍耐,说我们父子自顾不暇,真的收留不了你们,“马上我就又跑了”,果然,随后张伯英追到,钟相跑了。

张伯英按着从朱主薄和十二嫂处搜到的地契,将田产按户放还给原主。

这件事细致而繁杂,张伯英还得接着追乱匪,根本没功夫在这上边耽误,他将提点湖北刑狱万俟禼请过去帮忙做这件事,安化民心这才在兴奋和期待中安定下来。

重昏侯拍着这份奏章道,“朱主薄自宣和元年便在安化县主薄任上,一晃已经十一年了,这个蛀虫就算一年蛀我一分,我大宋一尺厚的国本也被他蛀透了!”

有臣子从马扎子上站起来说,郡县守官管理着千里之地,事关着万人生聚,职责系着国运休戚,如若不察其能贤,任由他们不公不明,十个县里只要有三四个县是这种状况,那么天下之民,将半失其养,我大宋立国之根基,也就半坚半垮了。

自从道君宣和年以后,朝廷对天下官员的考课荒废日久,一入靖康年金兵南下,就更顾不上这件事了,不然朱主薄之流又岂能盘踞在安化十年之久。

参知政事范觉民站起来说,“哲宗元佑二年,殿中侍御史吕陶便说过此事,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宋初,边远小县的县令和主薄等职务,上一级的长吏可以自行举荐,奏章递上去,上边一点头,县令也就有了,直到熙宁年间,这项政务才短时收归吏部。

然而不久,边远兵官、防河捕盗之类的官职任命又回到了举荐的老路上来,吏部管理官员的常职等于又空悬起来了。

选官这样的大事既出常格,则各地都避免不了推荐人才的时候行私,自从元佑以来,此法屡行屡止,是什么原因?

方法是好方法,前提是需要人人处心公明,道君在位时尚且做画玩石,何时况底下!一级一级的徇私昧理,人才不能为朝廷选用。

重昏侯不究旧帐,也没法儿追究,不然就追到老子身上去了。

他不管军务,不管平乱,但他管得着选官,于是当即委托范觉民,由他主抓官员的考课一事。

范觉民说,此事太难了,本朝立朝之初循的便是旧制,上层文武官员的任期考课,全是以使务忙闲为限,差使做完了,官也就迁了,六部之职都是副差。

他笑着说,“吏部尚书一年中到底有几天是在管吏事?也许十二个月中有十个月做的是临时的宣抚使制置使,哪还有功夫管本职”。

他说,名不实则责不实,这话是太祖亲口说的。早年我朝曾设置过审官院,考课天下职事,官员非有政绩不得进升,后来又立法,文官五年、武官七年,无贪赃贿私之罪才可升职。如有犯过赃罪的,则文官七年、武官十年后才可升职,谓之“循资”。

重昏侯心里重重的叹了口气,再往下说就不仅仅牵扯到老子,连祖宗都大不敬了。主薄是文官,犯了脏罪还有七年原职可任,像朱主薄这样的人,已经成了土地爷了,你以为他想升上去、离开安化?

他只好对范觉民道,“十八日,吏部尚书刘珏已被本侯贬去衡州居住了,此人不管吏事专想着搞拥戴,简直是罪有应得,范大人你且将吏部兼起来,替我一力理清吏制。”

范觉民道,“臣不敢不从命,怕只怕行事不久,又有别事牵延差派。”

重昏侯道,“别事?试问除了抗金理政,还有什么事大过了选官考课?”

范觉民笑道,“抗金便要养兵,养兵便要筹粮筹饷,康王殿下在前边一心的操办战事,却把一大摊子事情推给了重昏侯,当下我朝的大事,在后方便是降租减税,岂不与抗金相左?!”

抗金就得筹粮筹饷,后方又在减租,真是矛盾啊。

范觉民的意思很清楚,也许用不了几天,前方一催饷,后边又得忙,哪儿会腾出功夫来四平八稳的搞什么吏制?而且你重昏侯大手一挥,便将如此大的烂摊子委派给范某,谁说你不是脑瓜儿一热才拍出来的?也许过不了几天又给我别的差事了。

重昏侯说,“人要改去积习,就不能患得患失顾虑重重,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不管我们给自己找什么样的合适理由,但是积习一天不改变,我大宋就仍然打不过金国,以往他们强加给我们的所有耻辱就还会再现,那就都是我们自找的!范爱卿你就放心的去做这件大事,别的事我不会烦你了。”

有人问道,“万一康王前方来信催饷,重昏侯我们在后方怎么做?户部要钱没钱,要粮又筹不上来,硬去筹粮便有违我们降租的初衷!”

在这件事情上,重昏侯还得指望着邢秉懿,但他可不会在这里同这些官员们明说,只是道,“本侯的话不会白说,从这一刻起,任何弹劾张伯英的奏章我都不受理,六部的主要缺员马上给我补齐,科举、考课全都来不及了,诸卿给我马上举荐人选!”

散朝之后,重昏侯的脑袋都要炸开了,弄来弄去,至少在眼下又回到了举荐的老路子上来,大宋的用吏,真的是个死结没有明解么?

那么九哥执意要在江南平乱,难道就是唯一的一招儿快刀斩乱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