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绛色大宋 > 第一四八节 痘疮之治有进展(看,又五更吧!)

第一四八节 痘疮之治有进展(看,又五更吧!)

绛色大宋正文卷第一四八节痘疮之治有进展看着面前烤干了的一堆法棍,让人头疼。

“有了。”韩绛轻轻一拍手:“丹霞,赶紧回去,今晚上开小灶。”

“是。”丹霞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听到开小灶就非常的兴奋。

韩同卿转过头:“能吃?”

“咱们尝试一下芝士火锅。”

“好,试试。”

奶酪这东西三国时代就有,魏晋时期达到顶峰,唐时开始越来越少,到了宋之后几乎就没有了。因为宋没有自己的畜牧业,临安府为数不多的奶酪都来自北方,在辽的时候辽属汉族将奶酪作为一种储备粮存放。

现在临安府的奶酪都是金国商人带来的,也只有贵族才吃的起。

奶酪、虾肉、火腿、然后就是烤干了的法棍。

韩同卿用竹签插上煮好的胡萝卜,在锅里搅了搅,浓浓的奶酪汁包裹着胡萝卜后再挑起放在嘴里。韩同卿眼睛一亮:“恩,这东西有意思。”

“当然有意思,冬天就要吃点热呼的。”

韩同卿靠近韩绛低声说道:“最好的奶酪不在辽地,在西北。你可以通过鹤翎姑娘从草原上往回贩,临安府什么最挣钱,自然是吃喝玩乐。”

“晓得。”韩绛笑呵呵的点了点头。

另一边屋,丹霞和掌衣等四婢,五个人一人一只小锅,其他普通婢女四个人一只中砂锅。

干硬的法棍在奶酪锅里煮一煮,冬天的热呼呼的,味道确实好极了。

没有人说话,都在低头猛吃。

夜深了,丹霞又泡了一杯山楂水。

而韩绛,则到了那单独的小院。

若是旁人,肯定会被挡下,因为韩绛连天花都不怕,更别说这种牛痘之毒。

进了院子后,韩绛伸手推屋内,却是没推开。

一个身影站在门后:“两位姑娘入夜后低热,请绛哥儿退离。”

不认识,声音也很陌生,却是挺年轻的声音。

韩绛退后几步:“劳烦照顾,绛谢过。”

“份内之事。”回答之后,那身影就往内屋去了。

韩绛来到相隔十丈的另一个院中,张家的几位正在讨论。见到韩绛过来,张季明起身迎了一下:“绛哥儿当年发热了吗?”

“不记得了,那个时候我才一岁,也是事后才知道。不过我记得很疼是真的。”

张季明点了点头:“绛哥儿,傍晚时诊过脉,依脉相看与痘疮有几分相似,却又有不同。我之妻还有儿媳在院内照顾,她们医术不够精,但也确信就眼下来看,这虽然有发热但却不重,但这只是个案。”

张季明的伯父也过来说道:“两位姑娘身强,而且贵府饮食也是极佳,我们担心却正是这个,若是贫苦人家的孩童,会只是轻微发热吗?”

“这个。”韩绛真回答不了。

自己种牛痘是前世,不过等自己几岁之后似乎全国都不再种牛痘,天花消失了。自己有些朋友的孩子就不再种牛痘了。

想想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再比一下那无名坊的穷人。

韩绛说道:“这么说似乎有理,体质强、营养够。就是身体强的,吃的好的,确实和贫苦人没办法比。但也有不同,汴梁时宫里有些哥儿不是天花没撑过来,宫里的哥儿应该吃的不差。这个议题有点复杂了,一时间还真没办法回答。”

张季明一摆手:“不,不复杂。这正是我等需要研究,论证的价值所在。三天后,我孙儿与侄孙儿,以及贵府与钱府挑中了八人一起来试。两位姑娘大义,但毕竟是女子,我等不方便检查种痘处的变化。这几天的观察之后,这种痘不再传给其他人,倒让我等安心不少。”

韩绛只是点点头。

后世用的是牛痘疫苗,现在直接是挑破牛痘往身上传,有多大区别韩绛也不懂。

这会再看桌上,影和彩每半个时辰就自己写一份感受,然后陪她们的张家婆媳也写一份脉相与她们的观察心得。

上面的内容韩绛看不懂。

从张季明的态度来看,这事他肯定是认为可行,否则不会这么急于进一步的试验。

而且选男丁来试,他们更方便观察种痘之后的各种变化,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只是书写来传。

韩绛说道:“若需要什么,尽管吩咐。”

“贵府照顾的极周到,眼下药材也备的足,相关医典也都抄录或是借阅。绛哥儿有心了,谢过。”

张季明长身一礼,韩绛回礼:“那不打扰了,过两日我便要到淮南东路公干。”

“先预祝绛哥儿一路顺风。”

“谢过。”

影和彩不会有事,这一点韩绛还是有信心的。

回到自己的小院,丹霞这次也没有抱着山楂水再躲,反正已经不是第一次吃撑,这里又没有外人,丹霞也不怕被韩绛笑话。

不是丹霞脸皮厚,而是丹霞发现韩绛对这院内的婢女不是管的松,甚至可以用纵容一词。

反倒是韩家的婢女素质极高,非常的自律。还多次问过丹霞,自家姑娘平时院里的规矩是什么,好提前有个熟悉的。

丹霞一边在想,这还没正式提亲呢。另一边又在想,自家姑娘早点嫁过来多好,嫁过来之后,自家姑娘说了算,也不用每天天刚亮就起来练字,睡觉前还要背书。

无论怎么说丹霞和韩绛这边的几位管事的婢女相处的还不错。

次日,年初八。

韩绛天刚亮就出门了,没穿华服,穿的一套很普通的细麻布衣,带着韩武还有韩嗣,以及四位武勇过人的护卫。

出了门韩绛就吩咐:“先去白玉坊。”

为什么取名白玉坊,韩家人不知道原因,但钱家正房有身份的人却知道。

因为钱歆瑶的名字。

歆瑶二字其意思就是让人羡慕的美玉,所以韩绛给无名坊取名白玉坊,这产业是韩家出资,钱家出人、出力、出技术、出教师、出郎中,然后归于韩歆瑶名下,占三成半。

话说白玉坊,现已经有两处被推平,两个带院的楼已经开始打地基。

在原本的建筑当中,挑了一处还算能用的小院,院门口挂着四个大字:壕横总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