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绛色大宋 > 第一六七节 第一个被忽悠到的人才

绛色大宋 第一六七节 第一个被忽悠到的人才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4:18

第一六七节 第一个被忽悠到的人才

钱泓宣有孙子,是钱皓桁弟弟的儿子,正妻所生。

钱皓桁的妾生子,是庶子,取名的时候不可能象钱严琅这样名字中有玉的意思。若钱皓桁续娶一位正妻,再生个儿子,叫钱家嫡孙。那么钱严琅就是这一代的长子,若他及冠已经定了身份,他就是嫡长子,再有也叫嫡孙,但不会影响到他。

钱严琅与钱皓桁弟弟所生的儿子身份在钱家是相同的,但他年长。

嫡与庶有什么区别?

与继承权无关,是钱家脸面上的代表,他的学识、他的才华、他的风骨处处代表着钱家,对于韩俟这样的性格来说,一个嫡长孙只有麻烦,没好处。

钱严琅带着钱家子弟前往蜀地三年,原计划新年前回临安,路上耽误了一下。

没有除夕府回家是一个遗憾。

没有听到那夜韩绛醉酒夜论,是更大的遗憾。

看过陆游亲手书写的韩家子论四大美人,又听闻名满天下的鹤翎姑娘在韩府待了三天,鹤翎再一次登台,他就来了。

钱严琅再一次坐下之后,一人走到身旁坐下。

钱严琅侧头一看:“七姑丈,你也来了?”

七姑丈,正是十年前的探花郎,张伯源。

张伯源回答:“原本只是请旧友吃个饭,有人提到今日鹤翎姑娘论策极为精彩,饭什么时候都可以吃,酒也一样。这等精彩不容错过,严琅哥儿你刚才去问了,是不是韩家绛哥儿的论。”

“没回答,但应该是。”

张伯源再问:“蜀地如何?”

钱严琅去蜀地求学,按现在的说法就叫交换生。

所去的书院非同小可。

完整的说法叫苏氏蜀学,是苏东坡父子三人所创,与当下学术界轻史重经完全不同,苏氏蜀学希望借史古今治乱盛衰的探讨来为当下大宋治世找一条路。

钱家其实也不是当下大宋的学术主流。

钱家同样轻经论,钱家的学术重在实用性上,对农书、医书、匠书,政、律、算、天文、地理都有涉及。

所以苏氏蜀学便与钱家选精英子弟相互交换求学,希望这些精英子弟可以学得两家之长。成为更有用,学识更高的人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学派因为汴梁陷落而暂时处于低谷。

关学。

关学以礼学为重,注重研究律法、天文、兵法、医学。

其中一部分人投了洛学,但依旧有少部分坚守关学正统,但影响力却是越来越小。

张伯源问钱严琅,蜀学如何。

钱严琅却没有回答,指着那副图说道:“十年行十万里,我不信。”

张伯源想劝一句,这事可信。

钱严琅却说道:“我更愿意相信,十年行百万里,苏氏蜀学精于史学研究,我学了三年,今日却头一次听到如此理论。”

台上,鹤翎正在讲述:真正的文明,三皇时代、五帝时代,这一切是建立在以上古论,第二次农业变革为基础的上古文明。

什么是第一次农业变革。渔猎时代转变为使用石器为农具,开始最原始刀耕火种。

这时,鹤翎站了起来。

“我华夏若想崛起,必经历变革。小官人遍寻天下,希望可以建立一个专业的农科研究书院,第一次尝试已经开始。奴家代天下期待,农田可以增产增收,失败不可怕,变革必是在无数失败之下坚持到成功。”

一位才女,用她的号称力,她的感染力,在推动着韩绛的理论。

韩绛确实想要变革。

他要农业二点五,因为穿越前华夏都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三点零。

当然,若有人问起来韩绛为什么这么关心农业。

韩绛一定会回答,这世上谁不知粮,有粮在仓心里不慌,粮食就是钱。

钱严琅听完这番话,低声说了一句:“妹子倒是有眼光,真想知道此子的老师是谁?”

韩绛的老师是谁?

陆游。

张伯源却听钱严琅的话,钱家曾祖钱荨逸说过,钱氏一位隐士,集十数位隐士的才学用十年教导了韩绛一人。

韩绛首先是吴越钱家弟子,其次才是韩侂胄的养子。

再说秀州。

沈羽然等四人大张旗鼓的查码头,这消息传到一处水边小院。

张胥正坐一块石头旁自己和自己下棋。

他用的,就是从临安传出来不久的三大定式的初级版。

一文士入内:“主君,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他们开始查码头了。”

张胥问:“谁?”

“主君,依然是那四人。”

张胥笑了笑:“方图终究不能为我所用,匪类就是匪类,略懂小节却不通大义。”

那文士再问:“主君,韩家哥儿呢?”

“他和我一样,救世之主。若他强过我,我甘愿屈就于他之下,反之我要毁了他,因为他不是甘愿居人下的那种人。大宋病了,只把杭州当汴州。当今普通民户的税太重,令人发指,是汴梁是的两倍,唐时的……七倍。”

张胥站了起来:“这或许就是天意,万万没想到在我们最关键的时候,也不知道从何处来了这么一位,而且第一击就打在要害之处。”

文士不解:“镇安侯府李幸,怕是他背后有人?”

哈哈哈。

张胥放声大笑:“笑话,他怎么可能是李幸,你以为我是瞎的吗?那双眼睛……,是看透世态炎凉的眼睛。区区李幸,也配。”

脸可以一样,眼神是伪装不出来的。

更何况,张胥是见过李幸的。

要害吗?

韩绛根本就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只是来请辛弃疾出山的。

当然,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

傍晚的时候,韩绛回到驿馆休息,只有史达祖跟着一起回来,吴铁离开秘密的寻找那位叫苏穹的人,至少要确定对方的藏身处。

沈羽然也回来了,似乎在码头上发现了什么,关起门在整理卷宗。

再说魏家三房。

魏林贵一回去就眼泪哗哗的把今天的遭遇给自己兄长魏田贵讲了。

魏田贵倒没太多的惊讶,反应很平静。

“兄?我可是亲手写了供状,按了手印的,若是,若是……”魏林贵有点急了,这事是杀头的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