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绛色大宋 > 第一七六节 老夫的面子呢

绛色大宋 第一七六节 老夫的面子呢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4:18

第一七六节 老夫的面子呢

绛色大宋正文卷第一七六节老夫的面子呢人都要面子的。

王希吕也没感觉自已有多贪心,就要一个台阶,一个颜面。

就算再奢望一点,就是韩侂胄亲自来请他一次,也算对当年韩侂胄整的他罢官之事有一个了断。也就是这点想法,可他万万没想到,韩绛竟然就这么走了,而且扔下那么硬的话。

十日内、平江府。

这意思就是,你自己来平江府,若不来也就没有以后了。

王希吕也快六十岁了,一只手按在额头上,心里很郁闷。

这时,追随他多年的老仆上前:“主君。”

王希吕没抬头,只问道:“你说,我只是想韩节夫为当年的事情交待两句,这也过了吗?幼安弃而我去,怕是真的恼了。”

老仆人说道:“老奴不知,只是,只是……只是没听懂,三顾茅庐与三请诸葛是何意?”

老仆人原想说王希吕你错了,可他毕竟是仆。

不过,经老仆人这么一提醒,王希吕倒是反应过来了。

三国志他能背的一字不差。

确实,在三顾茅庐前,确实有三请之事。

先是曹洪去,然后是同为水镜先生的弟子,也算是诸葛亮的师弟程煜去,最后是曹操亲自去。

若说面子也给足了。

王希吕一直认为是诸葛亮看清了天下大势,所以选了刘备。

刚才让韩绛那么一说,现在他又有了另一种想法。

诸葛亮让刘备三顾茅庐,依韩绛的意思就是摆谱,那么接下来的意思想想就有点可怕了。诸葛亮知道去了曹操那里,自己根本就不起眼,本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摆足了谱之后追随了当时根本没什么势力的刘备。

依当时的情况,王希吕认真的想了。

江东不会把他诸葛亮当回事,曹操也不会。

满嘴仁义?

王希吕抬起头:“收拾一下,今晚到驿馆。”

“是。”

王希吕的老仆脸上的表情轻松了许多。

再说韩绛,看着辛弃疾追了出来。既然老辛这么给面子,韩绛也要把面子给老辛留足了,远远的看到辛弃疾,韩绛几乎躬身九十度,就在马车旁等到。

辛弃疾跑到马车前,正喘呢。

韩绛亲自为辛弃疾扶马凳,挑车帘。

钱浩一头雾水,他不明白刚才韩绛还强硬,为什么现在姿态摆的这么低。

辛弃疾看到韩绛如此,内心也是极感动了。

“建安伯,我愿随你北上淮南东路。”

“有幼安先生相助,此去淮南东路必会事半功倍,先生请。”韩绛扶着辛弃疾上了马车。

韩绛不是真的生气,但自己却需要摆一个态度。

不仅仅是对王希吕,这还有将来呢。

谁知道将来会有多少人进入这个圈子,王希吕今天的表现就象是电视剧中演的,新郎都上门了,娘家临时加价要更多的彩礼,这毛病不能惯。

更何况,自己是要作大事的,无论你是不是名士,动不动来个小脾气还要让人哄着。

这还不乱了套。

所以,韩绛宁可不要,也不能退让。

辛弃疾看透了韩绛的想法,所以他才追了出来,有时候摆谱也要看人,摆架子也要看是什么事。

上了马车,韩绛从袖子里抽出那张发黄的纸递给了辛弃疾。

辛弃疾接过一看,竟然是关子,他有些不明白韩绛的用意。

这东西韩绛也是头一次见到实物。

在北宋时期,朝廷用的纸币是交子,后来因为发行过度基本上废了。然后有了关子与会子,关子在绍兴三十年不再印新的关子,而后第二年,有正式的公文: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接下来会子开始流通。

辛弃疾还记得当年的规矩:收旧会子焚弃。隔年定三年为一界,每界以一千万贯为限。但这只是说说,根本就没有严格的执行。

手上有十几年前的会子都不让人意外。

关子仅在两淅南部交通不便之地,发行,可用关子到临安、绍兴兑换现钱或茶、盐、香货钞引。

正如会子一样,规矩执行的不严,反而相当的松散。

关子这东西,眼下现钱是兑换不了,但却依然可以兑换茶、盐、香货的钞引。

辛弃疾问:“伯爷是何意?”

“我也就是临时想到了一个点子,这纸片幼安先生说,在金人那里能用吗?”

辛弃疾想了想:“能。金人持此物,也能在临安府官办的榷货换到钞引,或是实物。”

韩绛再问:“若几箱,或是更多呢?”

“这个。”辛弃疾不敢回答了。

韩绛第三问:“若金人翻脸,打过来会如何?”

这一问,辛弃疾笑了,笑着笑着却是泪流满面。

不用回答,韩绛已经知道答案了。

韩绛长叹一声:“幼安先生,重建飞虎军吧。我想想办法,头一年给你三十万贯,以后尽快增加到百万贯。”

辛弃疾语气低沉,说了一句:“周相公曾言:湖南诸州煎熬已极。”

韩绛转过头:“老辛,练兵是你的活,搞钱是我的事。练不好兵是你的过错,搞不到钱是我的过错。这事,不用再议。”

一声老辛。

不恭敬。

却亲切。

辛弃疾看着韩绛,良久之后,重重的回应了一声:“好!”

一个好字,几乎用尽了辛弃疾全身力气。

韩绛又看了一眼自己手中的那张旧关子,思考片刻后挑开马车的窗帘:“钱浩,趁我写封信回家,我要借大姑娘的老师一用。”

“老师?”

“施子彦。”

韩绛说完,钱浩还没有反应过来,因为他毕竟是钱氏旁支,辛弃疾却应声说道:“楼观丹圣?”

“楼观丹圣?”韩绛还真没有听过。

不过钱浩一听楼观丹圣,便知道是谁了。

辛弃疾说道:“当年金军南下入侵我大宋,楼观派一分为二,一派护部分典籍南下,一派藏典籍与秦岭山内,下山与宋军对抗金军。施道长那年五岁,是观内收养的孤儿,随师公南下,继承道统自成一派,丹术天下无双。”

韩绛笑问:“能长生否?”

韩绛还真没把丹圣这两个字放在心上,这都是因为后世无良码农把这个称呼给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