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绛色大宋 > 第二九二节 侍婢没了,伤心!

绛色大宋 第二九二节 侍婢没了,伤心!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4:18

第二九二节 侍婢没了,伤心!

引水渠竟然这么复杂,韩绛不太懂土木工程,纯粹就是好奇一问:

“那架起来呢?”

工长其实解释的也不够细,引水渠为了保证水质,工艺复杂的比说起来更多。

对于韩绛问的,他也挑简单重点回答。

“架起来省,架子搭好用就烧的硬陶或是全管,或是半管,架子花费不了多少,陶管是咱严州自已烧制的。有人也说,硬陶管埋在土里引水,可试了试,埋深了打水难,埋浅了马车压的多了,容易坏。”

韩绛听懂了,一切还是材料的问题。

穿越前,进水用的铁管道,排水用的是水泥管。当下自已的白玉坊若用铁管道,不说加压、阀门,只说管道用到的铁数量上都没有办法满足,更何况铁管制作估计成本巨大。

工长又说了:“白玉坊内有位秀才说,几千年前周时就陶管埋在地下,还给画了图。咱们也试过那时的方法。”

“如何?”

工长想了想回答:“咱是粗人,不好说读书人的不好,可没用。水太小,白玉坊吃用每天用水要很多。”

韩绛不太懂周朝是不是有,但肯定那个时候城市用水量没办法和现在比。“了解,下次可以这样说,那是傻读书的,时代在进步。”

工长咧嘴笑了笑,没接这话。

韩绛打算明天去白玉坊工地看看,给工长又交待几句自已新宅的要求之后,便回去休息了。

回屋转了一圈,总感觉屋里少点什么,韩绛又出来去见韩同卿。

那只宋代韩绛版的超高成本冷链箱已经送到了韩同卿这里,韩绛倒的时候箱子并没有被打开,而是存在地下室中。

“兄长不试试我送来的美食?”

“等你一起。”

韩绛解下外袍扔给一名小厮,盘腿坐下了。

韩同卿吩咐人去取鱼。

鱼是杭州湾捕到的活鱼,这种鱼韩绛没见过,当地人叫这鱼为乌头。

韩同卿亲自切鱼,韩绛坐在一旁磨山葵。

韩绛突然说道:“总感觉屋里少了点什么,不过想一想,影和彩的身份也不同了,我问了,实验已经进行第二阶段最后,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下半年就可以正式的推广。未来的女医圣,再给我当婢女也不合适。”

韩同卿听完:呵呵。

只是笑笑,却什么也不说。反而差开了话题:“有件事,这事知道的人不多。叔父那边也不知道细节。”

“兄长请讲。”

韩同卿说道:“依你说的法子,严州那边烧着试了。后来有三个方子能用,我亲自看过后,让白玉坊用了最便宜的那个方子。”

竟然还有三个能用的,韩绛问:“具体点。”

“恩,头一个方子,他们在阎王岭找到一石头,挖开浮土之后在土层下有一种很软很脆的石头,力气大的人用手就可以打碎。工匠们用烧石灰的法子烧了,当时也是一个意外,原本应该混入石灰和石膏的,可忘记混了,结果也能用。”

“这样也行?”韩绛还真是不懂。

他只知道是某种石头加粘土,再加石灰、石膏就能制作水泥,但想要好,便要在工艺与配方上不断的摸索。

眼下有初步能用的就行,只要钱到位,工匠们肯定会不断的研究。

韩同卿继续说道:“能用,但效果不如最贵的那种。不过却因为便宜,我安排给白玉坊使用,工匠们试过,好东西。只是盖以木柱为结构的三层或四层屋,这个完全够用。最贵的那种是多种矿石磨碎了配料制成的,用你说的加入钢筋、碎石、净砂,可坚固如盘石。”

“恩,四层的屋用够用就好,只要不坏咱家名声。”

“不会,加了半成的石膏粉,远比以前盖砖房用石灰浆加一点米汁好十倍,这一点是经过工匠们试验过的。白玉坊只是普通的屋,用你说的钢筋混凝土太浪费。”

“也对。”韩绛认为没错,成本控制是重要的。

韩绛突然想到既然已经有原始的钢筋混凝土,那么,呵呵。

“兄长,你说咱们盖了一个十几层的高楼怎么样,这东西牛气不?”

韩同卿干笑了两声:“还牛气的,闷声发财不好,非要出那风头。那东西太贵了,不过可以盖一个地堡,加一个厚半尺的铁门,专门用来藏金子不是更好。”

“妙,兄长说的妙。”韩绛乐呵呵的笑着。

韩同卿粘了一点山葵、甜酱油吃了片鱼肉,一脸满足的点了点头:“不错,确实不错。回头派人给交好的几家送去,你亲自给宫里送点,就说了偶得,别说来自何处。还有一事,刘仙伦写了信给你,让我给扣了。”

“有重要的事?”

“没有,他想和当地的土人作点生意,希望你支援一下。我给他写了一个条子,严州那边的咱家自产的东西他随便挑。这家伙挺有意思,一匹麻布加一双鞋子换人家一根木料,一把利斧换两根木料。”

说到这里,韩同卿大笑:“这奸商,你知道那木料有多大?”

“多大?”

“一种自带香气,一等木料长十丈,这个听说要两匹半布加外斧头一把,粗连皮接近一丈。加工之后,也有八尺可用的好料,树心料更是上上等精料。”

“还有一种更大,听说最大的料达到十九丈长,粗两丈。我也没听说过,已经派了府里五名一等木匠去看看,若是好料给土人再加点钱,听说山里运出来不容易,给上十匹八匹细麻布也是可以的。”

韩绛也不太懂,但相信自家一等木匠去看了,肯定会有结果。

就算不知道树名叫什么,但木匠们会确定那木料的价值。

韩同卿吩咐人拿酒:“来喝点,最近没事多醉几天,少出门。临安城最近这半个月,怕是事多。”

“明白。”韩绛也懂。

淮南东路这么大的事情,不在朝堂上搞风搞雨,才是怪事。

此时,话说流求新城。

这里叫夷南城。

说是城,却只是一个简单的土围子,连木桩都不舍得用,因为这里的木料似乎挺好,运回去全是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