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绛色大宋 > 第三四零节 也不知道是谁忽悠了谁

绛色大宋 第三四零节 也不知道是谁忽悠了谁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4:18

第三四零节 也不知道是谁忽悠了谁

王蔺根本就没打算和韩绛讨价还价。

他要留下陈傅良,不想陈傅良辞官,而且把从当官就看韩老贼不顺眼的陈傅良安插到泉州去,这便是一步妙棋。

有此事,说办就办。

韩绛从王蔺府刚出来,准备绕道去谢深甫家喝杯茶。

韩府,韩侂胄书房。

说起来,这才短短半个时辰,有人来密报:“主君,刚刚从吏部与都省传来的消息,王蔺上了疏,推举已经递了辞呈的陈侍郎出知泉州,推举在淮南东路有功的程松提点泉州刑狱。右相已经批复,只等吏部核准,左相批复便会正式出公文。”

正在屋里秘密讨论宛城与夷南城以及制银案诸事的四人都愣了一下。

韩侂胄问:“可知细节?”

“知,少君在一刻钟前刚从王蔺府出来,正奔着谢深甫府邸而去,算路程这会已经到了。”

钱皓桁笑了。

韩侂胄也是万万没想到。

一个字,牛。

刘过内心推算了一上过程,说道:“怕是王蔺以为骗了少君,却不知,是谁拿捏了谁。”

钱皓桁说道:“陈傅良,作一任主官他不行,但他有一个特长对眼下非常有利,而且还有就是,当今天下,三学鼎足而立,朱熹的福建路学派、陆九渊的江南西路学派以及两淅之学。陈傅良虽然是温州人,却是淅学当中大贤。而且喜好开学院,门生弟子数百。”

钱皓桁的意思就是,杀入福建路,以陈傅良这种教书成就高水平高,学生满天下的性格,给福建学派来一招中心开花。

“而后,他的主张,强商、存金、强军、备战。若他为地方官,对其他地方或许有害,因为他非常喜欢修路、修河,他认为路通、河畅,便可强商、存金。”

韩侂胄大笑,厉害。

钱皓桁在选人的眼光上,比自已强的多。

虽然在朝堂上不怎么争斗,却是位极厉害的人,以前自已太轻视钱皓桁了。或许是钱皓桁的性格与教养,让他不喜欢朝堂上的争斗。

确实厉害。

泉州,眼下最需要的就是修路、通河。

看来泉州的事不用操心了,等陈傅良到了泉州,刘过有一百次办法搞定陈傅良。

眼下,还是宛城、夷南城、以及制银案最重要。

制银案从韩绛穿越过来那天就压在韩侂胄心头,韩侂胄一直以为制银案的核心在淮南东路,可谁想竟然没有半点关系。

制银案的最终争斗,肯定是过宫。

所以韩侂胄不能不上心。

韩绛这会,刚进谢深甫家里,正坐在花厅品着茶。

谢深甫替韩绛倒了一杯茶:“小韩,你爹老韩嘴上说要当好人,可实际上呢,他只是暂时没当坏人。不为朝中的事情尽心,便是无所作为,自然说不上什么好人。”

韩绛双手一举杯:“老谢,不给你找麻烦就是好人了。你让一个五品官在朝堂上能干什么,旁观便已经是上上之选。”

“胡说。”谢深甫可从来没把韩侂胄当五品官。

论朝中集团势力,别看韩侂胄没有紫袍大员,可朝中大小事,韩侂胄只要想插手,影响力还是巨大的,谁也不敢不放在眼里。

眼下,娘娘又在背后支持,都不需要动用太上太娘娘的力量,就可能在朝堂上拥有一股子强大的力量。

韩绛把茶喝掉:“老谢,你到底想怎么样。我今天心里可难受了,你想想,我研究的稻田之法多好,我刚去了王公家里,这会出来我怎么感觉被他给骗了,越想越不对味,他就是不想给我加官进爵。”

谢深甫笑了。

敢情是知道自已在朝堂上和王蔺吵了,这会来找自已求安慰,或是求助力来了。

稻田之法,钱家确实已经在整理相关的资料以及学术性的文献了。

这种文献,按理来说应该是秘书省派人整理,而且出资。

可秘书省这些年干的都是什么事。

收揽名字画,专门整理诗集。

农书什么的谁关心呢,又不能留名,又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好处,自然没有人关心了。

谢深甫只是笑了两声,并没有回答韩绛这种抱怨,突然谢深甫话锋一转:“绛哥儿,你在秀州的时候见过方图吗?”

“见过。”韩绛的回答没有一丝的犹豫。

无论回答是正确还是错误,韩绛都不能犹豫,先回答,再想对策。因为犹豫,便是错。这是韩侂胄给韩绛上的第一课,一但犹豫就会让问话的人浮想联翩。

就拿这个问题而言,韩绛回答见过、或是没见过都不重要。

后面都可以解。

说见过,只说见过此人。说没见过,有必要提及的时候可以说,听手下人讲过此人。

所以,犹豫是错。怎么回答,不是!

谢深甫又问了:“有招降的可能吗?”

这个问题,就不需要立即回答了,韩绛有理由去思考,去分析。

韩绛思考的是,谢深甫为何要问自已,为何想要招降方图。

韩绛不知道的是,方图的人生就在此时,也在面临的选择。

方图距离洛阳只有一百二十里,五万防守洛阳的金兵南下。

所谓的八大王,实为八个有实力的义军首领,加上襄阳军、汝州军、枣阳军的部分精锐带兵将领,正在一处山头上聚集商议。

秦钜指着地图:“我们有三个选择,第一直接退回宛城,宛城城高扩城河够深,而且粮食充足,只有金兵人数没有增加了十五万,我们可以挡下半年。”

“第二个选择,我们背后有一座伊阳城,这座城太旧,在唐时建立后来没用,城防用处不大。最后一个选择,布阵迎敌。”

来自新野的义军首领,八大王之一,郑大。

他没名字,家中排行老大,平日就叫郑大郎,现在需要用到名字的,他就叫郑大,屠夫出身,不满金人压榨,杀了金人几个小吏后聚集了一群人呼啸山林。

郑大问:“我们不懂兵,先生只说,有何区别?”

方图也问:“退回去,难道宛城就不再是咱们的了,是不是?”

秦矩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