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绛色大宋 > 第三七七节 路上的一点巧遇

绛色大宋 第三七七节 路上的一点巧遇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4:18

第三七七节 路上的一点巧遇

韩同卿表示的很平淡。

换个人,可能会说些谦虚的话,比如这事农户们很辛苦,钱家的农学博士们也很辛苦等等。

韩同卿不会,只是拱拱手。

作坏事的时候别人骂,他不解释。

作好事的时候别人赞,他不解释。

回去的路上韩绛对韩同卿说道:“兄别心里不舒服,这稻田增产之法虽然说是献给了户部,可名声咱家还是落下了。再说了,这只是最初步的,还有更高明的法子。”

韩同卿哈哈一笑:“我心里那会不舒服,你当我真有本事下田干活,就是躲在牛头岭庄子图个清净,赵汝愚不希望见到韩家主事的男人在临安,那我就不回来。这些天,你说的叫花鸡我试了,用荷叶包着更好。”

“那,牛头岭庄子里我叫人养的鸡?”

“吃完了。”

我去!

韩同卿还特别表扬了韩绛一句:“话说,你从那里弄来的鸡,比起临安府的好吃。”

“那是从汀州一个镇子搞到的,还是畲人帮我找到的。来自河田镇,所以就叫河田鸡,天下最好吃的四种鸡之一。这是一个吃货的本能,这才几个月,都是半大的小鸡,没了。”

“挺好吃。”韩同卿乐呵呵的回了一句。

陆游看着两人说话没插嘴,韩同卿手上的血泡还在,肯定是下田亲自干活了。

否则手上不会磨出手泡的。

韩同卿不想讲自已的辛苦,陆游也不会揭穿这事。

事实上,韩同卿确实是把韩绛搞来的鸡苗吃了九成,至少还给留了种没吃绝种。他也亲自下田干活,这是一种态度,严州每个庄子都派人过来学习,韩同卿都亲自下田,其余的人那个怕怠慢,都认真的学习这种稻田养鱼的法子。

韩同卿这么作往小了说是为了韩、吴两家。

严州有他们的根,粮食产量全靠这里。

往大了说,这真是惠及天下的事,只要有稻田的地方这技术就有价值。

韩绛又说道:“正好兄回来了,咱们一起去钱府,商量一下俟哥儿到谭州赴任的事。”

韩同卿呵呵一笑:“俟哥儿没得罪你吧,你叫他去那么麻烦的地方。”

韩绛自信满满:“我一个人去谭州,翻手之间谭州的事情就解决了。俟哥儿一个人去不行,钱家祖父一个人去也不行,可他们两个人去,肯定比我去效果好十倍。”

“行,和你一起去钱家,把这事议一议。要不,就现在,直接去。”

韩同卿不会在天下人面前表功,却会在钱家展示自已的辛苦。

天下人怎么说韩家,韩同卿不在乎。

可钱家不同。

正如钱同卿曾经说过,韩绛娶了钱家嫡女,他就要去祠堂上香,感谢祖宗保佑。

在去往钱府的半道上,在一处路口有车架差一点与韩家的车队撞在一起。

韩家人仆从在前面去查看。

陆游挑起车帘看了一眼后说道:“韩家变化挺大的,这事放在两年前怕是韩家的家丁的手上会多几根棍子。”

韩同卿笑而不语。

韩绛却说道:“老师,你见过?”

“朝堂上有这样的传闻。”

韩同卿这才开口:“确实有这事,但仅一次,我韩家在临安府还需要提棍开路吗?放翁这是看不起我韩家,寻常人肯定不敢拦路,有点身份的人也不会以棍棒来讲道理,小孩子之间的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

陆游拱手一礼:“失礼,清者自清。”

韩绛正在看热闹,突然拉住了韩同卿:“兄,兄,快看。”

韩同卿从另一侧挑开车帘看过去,却见那边马车上有一个包着厚头巾的女子正在指责韩家仆从。

韩同卿立即吩咐:“传我的话,咱们退让。”

韩家的仆从纵然不情愿,可有命令下,车队整理的往后退了十步让开另一条道,韩同卿这才吩咐:“去秘密的给我查。”

“是。”

这是要算后账的节奏吗?

陆游有点糊涂。

韩绛笑的很坏:“鬓角无发,厚头布也盖不住头顶的短发,兄你说是不是?”

韩同卿也跟着笑了:“是不是查一查不就知道了。”

陆游还有点懵,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韩绛这才解释:“老师,有一个黑材料。朱扒灰找了两个漂亮的女尼,如果就是这两人那便实锤了。”

“唉!”陆游摇了摇头。

韩绛问:“老师,你为何叹息?”

陆游示意车队继续往钱家走,车队动了陆游才说道:“用你的话说就是黑材料,你们去一个女子,此人应该叫胡丽娘。这事知道的不多,有看不惯朱熹为人的学子传出来的事情,应该是真的。”

“老师,讲讲。”

陆游点点头:“这事是朱熹第一次被罢官后,胡丽娘丧夫,族人以朱熹理学为由不允许胡丽娘再嫁,然后朱熹使了手段与胡丽娘苟且数年,事发。朱熹称胡丽娘被狐狸精附身,一切是狐仙作怪,诱他身败名列。”

“然后呢,然后呢?”

这八卦好有趣,韩绛保证自已在穿越前都没有听说过。

陆游摇了摇头:“还能有什么然后,找一只死狐狸以圆其说罢了。”

话题给聊死了,没办法再说下去。

钱府。

韩俟还没到,韩绛坐在钱荨逸的书房。

倒是陆游主动提及了刚才在路上遇到的事情,钱荨逸只摇了摇头并没有接话。

陆游说道:“前几日我见过陈亮,也聊起过朱熹,他要在朝堂上、太学内用学识驳倒朱熹,我支持他。”

韩绛开口了:“我不支持。”

“为什么。”这次开口的是钱荨逸,他也认为陈亮的作法是正确的。

韩绛站了起来:“太公,老师。朱扒灰的理学不可能被驳倒,理由有三。”

“讲来听听。”

韩绛还真的认真研究过,穿越前也看过一些类似的资料。

“首先,朱扒灰这家伙的理学中有汉时董仲舒的影子,又结合了许多真正有才华之人的言论,不仅如此他还加上道、佛的一些理念。说好听一点就是三教合一,集大成者。说难听一点就是,他的理论是不是正确不重要,重要的有人替他说好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