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绛色大宋 > 第三九零节 把朱圣人弄到金国去

绛色大宋 第三九零节 把朱圣人弄到金国去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4:18

第三九零节 把朱圣人弄到金国去

韩绛懂。

李潽。

曾经自已的妹子是皇后,现在是太后,他在朝堂之上的人脉却少的可怜。

有的那几个也是混吃等死的。

依史达祖的推断,李潽就算向报复赵汝愚也有心无力,但李潽加上史浩留下的人脉,这第一波冲锋的力量是足够了。

韩绛问史达祖:“达祖兄,这事要几天?”

这个问题让史达祖思考了好一会:“五天,或顺利的话五天,或不顺利的话要半个月。少君问的好,眼下是时候安排一些人手,准备第二波。”

韩绛突然笑了几声:“达祖兄,我有一个想法,你帮我分析一下。”

“你说。”

“把朱熹弄到金国去,如何?”

这个想法,史达祖愣了一下,因为这事对韩家没半点好处,对大宋也没有。

韩绛说道:“捧朱熹成为金国重臣,相信我,朱熹为了他的理学能够传播天下,他一定会答应在金国为官。而且我有我想法,这是我头一次不择手段的整一个人,我不介意万世骂名,但朱熹的名声一定要比我更臭。”

“一定要?”

“一定要!”

史达祖看韩绛态度坚决,思考再三:“那我来办,一但朱熹在金国成为重臣,对于我们拿下赵汝愚就有了难度。”

“达祖兄,无所谓。赵汝愚已经是死人了。”韩绛自信满满。

“好。”

这一次史达祖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韩绛为什么狂妄的说赵汝愚已经是死人这个问题史达祖没问,把朱熹弄到金国去这个想法有点邪,不过史达祖表示自已很喜欢。

既然已经有计划,刘过到金国想办法把朱熹捧成圣,那么送朱熹去金国也不错。

次日。

朝会开始。

已经自请致仕的赵康同上疏。

一疏激起千层浪。

赵康同的上疏内容大概是:臣有罪,但臣之罪并非不守本份,并非不忠于官家,臣有罪自当领罪。但臣之罪若用来陷害忠良,臣不忍。

已经签字画押的赵康同反水了。

这摆明就是要把事情挑开的态度,赵汝愚瞬间感觉后背发寒,他知道这是韩府在动手了。

他无法理解的是,韩侂胄已经不在临安,是谁调动了韩府的力量?

韩绛?

他不信,可现实告诉他,他不能不信。

朝堂上新一轮的争吵开始了。

大宋的朝堂就是这样,正事办不了多少,争吵才能显出每个臣子的存在感。

在朝堂上开始争吵的时候,一份加急文书正往北边送,要交到刘过手中。

六百里加急,靠韩家的力量肯定不行,韩家只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刘锐处,由刘锐派军中的好手送到楚州,再从楚州由李喜儿的人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刘过手中。

与此同时,就在宛城。

数千人聚集在一处破旧的村镇内。

一个穿着破衣的男人正在声泪俱下的讲述着自已悲惨的人生。

台上,一个男人突然振臂高呼:“摊丁入亩、摊丁入坊、摊丁入铺。”

数千人都站了起来,一起高呼:“摊丁入亩。”

村镇内,钱皓桁拿起一块布子擦了一把汗,而后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好可怕。”

钱皓桁身后,脸上满上伤疤的赵放却是乐呵呵的笑了:“现在是不是后悔和韩府结亲了。”

“不。”

“不?”赵放很怀疑钱皓桁说了假话。

钱皓桁说道:“不是与韩府结亲,而是把我家姑娘嫁给了韩绛这个混帐东西,我现在是看清楚了,他学的或许是天道,但却是,却是,却是。”

钱皓桁连说了三个却是,硬是没把最后的词说出口。

赵放收住了笑容,严肃的说出了三个字:“屠龙术。”

钱皓桁摇了摇头:“《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通“殚”)千金之家(家产)。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技巧)。”

“皓桁,你知道老夫说的是那种屠龙术。”

“不,不是。”

“不是?”赵放有点意外。

钱皓桁很冷静:“他是我的女婿,我和他深谈过多次,我刚才想说话是造龙术。一只山兔再强大也不足以屠龙,只有龙才能屠龙。”

“不。”钱皓桁自已否定了自已刚才的话:“应该说,造龙、点龙将、屠龙。三者缺一不可。”

“妙,妙,妙。”赵放是将军,可也是读过书的人。

钱皓桁伸手一指远处正在高喊的人群:“用不了多久,整个宛城包括周边一带,这些普通人眼中已经没有天子了,试问当今天下,宋、金、夏,谁敢摊丁入亩。”

“没有。”赵放非常的肯定:“咱们大宋,土地掌握在大贵族、大地主手中,你钱家的土地也不会少,韩府更不少。不说你们,就说贤相周必大,他有多少土地。再说当年的岳元帅,他有田地万顷,在临时有店铺,各地店铺数百间。”

“没错。”钱皓桁清楚,摊丁入亩等于是动了所有大贵族、大地主、大家族的财路。

赵放很喜欢这样的事情:“我喜欢绛哥儿,虽然没见过。我是一个兵,战场上有智将,小智多阴谋,大谋多阳谋。最近我还学会了一招,绝对的力量可以无视一切,可惜咱没有,但会有的。话说,那什么烈焰真人座下怎么样了。”

提到这个,钱皓桁确实知道:“不是烈焰真人,是叫……”

“不重要,那物件怎么样了?”

“有点难,用铜太贵,用钢不好造。真正想成军至少还要三年。”

听到三年赵放大笑:“三年,三年不长,三年时间老夫等得起,三年之后老夫还能上战争。”

成军,宋时一军一千人。

一门炮至少要配十五人,一军最多不会超过八十门炮。

八十门对于眼下的战场来说,已经有足够的杀伤力。

钱皓桁又问:“幼安那里有消息吗?”

“还是上次的休息。老夫早就说过,他就不应该去写什么诗,想他年少的时候在金国,那日子才是真痛快。”

说到这话钱皓桁笑了:“绛哥儿说幼安年轻的时候,不是在提刀砍人就是在去砍人的路上,文能怼苏东坡,武能克岳武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