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绛色大宋 > 第四一七节 朱扒灰金国献策

绛色大宋 第四一七节 朱扒灰金国献策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4:18

第四一七节 朱扒灰金国献策

金国皇帝要重赏,李师儿赶紧谢恩。

“臣妾不敢求赏,陛下对臣妾一家恩重如山,些许小事臣妾的弟弟铁哥必会全力以赴。”

“很好,很好。”金国皇帝很满意这个回答。

李师儿替皇帝更衣,扶入浴池内。

喂了金国皇帝吃下一片海参之后,李师儿又说道:“臣妾在后宫本不应该插嘴国事,只是臣妾听到一篇文章有趣,其中有一句特别好。”

“说来听听,只当是闲聊。”金国皇帝这会心情正好,也是李师儿会把握时间。

李师儿说道:“存天理、灭人欲。”

金国皇帝又问:“何解?”

“陛下就是天,陛下说的就是理。臣子想要权、要官就是欲,万民的一切都是陛下赏赐的。天理便是公,是大善,是仁爱。人欲是私,是小恶,是人的私心。所以朝中应该追寻天理、循道而行。”

听完这话,金国皇帝猛的从浴池之中坐了起来。

这番话听起来有意思。

“还有吗?”

“容臣妾取来。”李师儿赶紧去取,捧到皇帝手中之后还说道:“臣妾读书不多,也不知道这上面说的对是不对,只知道陛下就是天。”

金国皇帝没等李师儿送到自已手边一伸手就拿了过来,然后起身坐在一旁软榻上开始读。

这一篇经过数次修改的文章。

而且还加入了一个有才华的道士,谭处瑞(长真子),这家伙是削尖的脑袋希望大力发展全真教,四处找门路希望得到金国朝堂的看重。

一个机会来临,当代跪舔高的长真子给朱熹参谋,完成这篇文章。

舒服,真舒服。

跪舔的真好。

金国皇帝看的极是开心,连干三大碗酒之后才问:“何人所作。”

“臣妾听兄长说,宋太后的兄长为私仇迫害了一位大贤者,此人离开临安乘坐海船准备回福州却遇上了海风,在楚州被海清南下秘密贩私盐的人救起,我兄长听闻此人大才,所以想引见给陛下,此人叫朱熹。”

朱熹!

确实是位很有名望的人。

金国皇帝知道,这是宋国理学大儒,可以说是学术派最顶尖的人物。

李师儿继续说:“陛下,我兄长说若此人能为陛下效忠,南人必失人心,若能引得其弟子前来投靠,陛下一统天下的大业指日可待。”

金国皇帝微笑着摇了摇头。

李师儿不懂,金国皇帝要的不是什么宋国失人心,也不需要朱熹的弟子。他要的就是这一套他为天,万民的生死都应该在自已手中的理论。

当然,其余的有了也不是坏事。

次日,金国皇帝秘密的到访李喜儿府,李喜儿迎接了金国皇帝之后,赶紧去把刘过请到后堂,万一有点什么事,他希望得到指点。

金国皇帝来,就是为了召见朱熹。

在正式让朱熹在朝堂上亮相之前,金国皇帝要先确定一下朱熹是不是真心投靠金国。

朱熹已经想通了。

不投靠就是死,或是生不如死。

若投靠,他便有机会孔庙封圣。

朱熹在理学上确实是大宗师,他的理论对于金国统治汉民有着巨大的价值,愚民之道。

金国皇帝也是有才华的,他听得出来。

朱熹的理论挑选有用的大力推广,价值是巨大的。

听完朱熹讲自已的理学,金国皇帝问:“朱夫子大才,朕便问一句,此时黄河大灾,夫子可有良策?”

朱熹有一套自已的办法,可他却不能讲。

因为他必须为李喜儿服务。

朱熹跪坐在地垫上,先施礼,而后说道:“我有三策。第一策,派重臣往灾区负责赈灾,以显示陛下对万民之仁爱。”

这一策,朱熹的理解是,胥持国是李喜儿的人,所以李喜儿要派胥持国去刷人望,后再升一步。

同时,胥持国不在金中都的时间,朱熹要挑起李喜儿这边的政务大任。

这事朱熹有信心。

金国皇帝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这一策很普通。

朱熹接着说道:“第二策,向宋人购买不低于五百万石的粮食,宋人或会找借口,我大金却可以将邓州、唐州赐予宋王,此一计还有好处,或宋王无法平息宛城之乱,但凡宛城对我大金造成损失,可声讨。”

金国皇帝的眼睛眯了起来,这一计妙。

自已十万大军因为黄河决堤而死伤残重,也不知道最终能有多少人活着回来。

眼下黄河大决堤,再征宛城别说是短时间,就是一年两年之内都调不出人手、粮草。

这一计妙。

金国皇帝眯起眼睛就是不想让朱熹看到。

而第三策,朱熹有些糊涂,因为他也不明白这一策的意义。

但李喜儿警告过他,所以他必须讲。

“第三策,海禁。”

“海禁?”金国皇帝完全不明白,海禁与这次大水灾有什么联系。

朱熹直起了身体:“我大金的力量在马,不在船。片板不得下海,宋船也不得前来我大金各港口,宋金所有的交易必须在陆上我们大金指定的榷场进行,而且金商买宋商的货物,以物易物,宋商买咱们大金的,只能用钱币。”

“此计,短时间内可以让两淮灾区得到大量的财富,以保证民生不乱。臣献图。”

一副早就制作好,却没有机会拿出来的图送到了金国皇帝手边。

朱熹说道:“此为京杭大运河,宋只是我大金臣属之国,为保证我大金统治与宋国的友好交流,宋王应该为此运河出一半的钱。”

一条运河。

从金中都一直修到了临安府。

其中淮河以北约有三百八十里需要挖掘,淮南以南需要一百二十里。

有这条河,金国可以直通临安。

从这份图上看,金国皇帝相信朱熹是真心投靠了。

金国皇帝收起了图:“容朕想想,退了吧。”

朱熹赶紧施大礼退离。

朱熹离开之后金国皇帝问李喜儿:“你怎么看?”

李喜儿回答:“臣这点水平只能为陛下办些小事,这样的大事不如请相国权衡。”

“恩。”金国皇帝点了点头,李喜儿赶紧去叫人。

很快,人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