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绛色大宋 > 第六四七节 宛城的示弱实操

绛色大宋 第六四七节 宛城的示弱实操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4:18

第六四七节 宛城的示弱实操

在箭枝、箭头上搞鬼,这事还不想让金人发现,自然是需要巧妙一点手法。

毕再遇提到磨箭头是军中通用的办法。

翟笱却说道:“其实,还有一种办法,我认为更毒。”

“说来听听。”

“好办法,现在是冬天,咱们给一些箭捆里加上白磷,虽然咱们手上的白磷数量少,其余的再加上一部分红磷,不需要每捆都加。用咱们要替换到的废物来交复这批物资,然后再一些箭枝作出一些中空的小机关。”

翟笱这法子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够毒。

赵放在旁说道:“这事靠谱?”

“靠谱。”孟林接过话题:“眼下是二月中,等朝廷和金国谈好怎么也要四月,这是朝廷以往长期以来的谈判效率,而后再等朝廷和咱们谈,让绛哥儿玩点手段,这就拖到六月了,然后八月底九月初的时候正式签订契约,第一批先交付铁甲。”

毕再遇懂了,重重一拍大腿:“好主意,那么等交付箭支的时候已经是冬天。”

孟林指着毕再遇:“你还是不懂。”

“难道不是冬天交付?”毕再遇确实是一脸的疑惑。

孟林指着桌上这些箭头:“箭头代表着箭枝与箭羽的规格,秦军能够一统天下我认为最厉害的就是统一。秦军的箭用的都是标准规格,而咱们宛城军的箭却是多种多样,这样不好,对后勤不利。”

这话毕再遇懂。

眼下宛城军只说弓,那怕是标准弓配的箭也有至少十种。

不是说不能用,而是不同的箭配发到军中,弓弦的松紧,开弓的大小等等,都会影响到箭支射出去之后的效果。

显然,孟林的意思就是,趁这次机会统一箭支标准。

这样对后勤有帮助,同样对部队作战也有帮助。

甲,更是要把原先的旧甲都处理掉,先拖上大半年,不是韩绛与刘过商量的几个月,只等琼崖的新甲运到。

关于箭。

却不能只说箭。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还有弓。

南北的差异让制作弓的原料不同,弓的张力不同,所以用的箭支事实也是不同的。

杂兵不说,有弓有箭你用就是了。

真正的精锐,好弓好箭可是非常讲究的。

草原弓,最优秀的弓需要两年甚至三年时间才能制作一张弓,用的是牛角加上猪皮胶,还有鹿角、牛骨等材料配上硬木制弓。

竹片弓是最差的弓。

桑、槐、红柳、白腊等都远远的优于竹片弓。

毕再遇开始有所期待了:“不知道琼崖那边研究的铁胎硬木弓怎么样了,若成功的话对咱们是有用的。不,不对,是铁胎硬木弩,不是弓。”

宛城军正在改制,除了精锐的弓兵之外,开始大量的装备弩兵。

训练的一个优秀的弓手需要三年,训练一个优秀的弩手却只需要三个月。

示弱,还有什么办法呢?

四人又商量了一会,提出一个新的方案,那就是,融兵器制作农具,趁着从舒州请过来不少铁匠这个机会,只要朝廷这边的谈判结束,就开始融兵器制作农具。

此时,金中都。

虽然在开城玩胡椒苗纸契赔的连裤子都当了,可李喜儿显然没有自已的弟弟李铁哥那么不安与焦虑。

毕竟他手上还有韩绛答应过每年给他的一份份额,以及他现在身为金国贵戚的身份。

眼下,钱是没有了。

但,生活还要继续。

张复亨是合作者,李喜儿需要自已的人。

他首选的目标是朱熹的学生中的两人,一人叫许顺之,此人是朱熹第一代弟子,另一人叫黄斡。

许顺之是一位学者,他著有《孟子说》《礼记文解》等多篇著作。

黄斡是一个官迷,他差一点就成了大宋的三品官。

李喜儿亲自为朱熹执灵,执弟子礼。

头七结束,李喜儿身穿孝服请许、黄二人到书房议事。

“二位师兄,弟年少,入师门时间很短,而且之前学问太差,甚至都听不懂老师讲下的道理。原本想着可以侍奉恩师左右,多多听取恩师的教诲,也让我能够增长见识,学会作人的道理。可惜……唉!”

一声长叹,李喜儿泪如雨下。

这是李喜儿向韩绛学习的高招之一,生姜抹眼睛。

保证眼泪汪汪。

许顺之很是伤感,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这几日他也只是喝了几碗稀粥,因为内心伤感。

此时,李喜儿的眼泪让他心中的伤感倍增。

黄斡却不同,他心说:李喜儿你之前大字不识几个,在金国当上贵族之后才学了几个字,也就是能写个自已的名字,认识三百五百个汉字,三十五十个金文罢了,你什么时候配得上学问二字。

当然,黄斡嘴上可绝对不会这么说,赶紧起身劝慰。

先劝李喜儿,后劝许顺之。

黄斡说道:“师兄、师弟,虽然说恩师故去作弟子的伤心难过是人之常情,可眼下却不是流泪的时候。咱们还有许多师兄、师弟在金国需要生存下去,而且两位若是伤心过度,其余的师兄弟也无法走出这份悲伤。”

“是,是,师兄说的极是。”李喜儿赶紧去用清水洗眼睛,刚才抹的生姜有点重,这会辣的眼睛已经受不了。

李喜儿洗完脸,顶着两个红通通的眼泡回来坐下。

李喜儿说道:“两位师兄,我是这么想的。陛下那边我已经去请旨了,以国公礼办葬礼应该没有问题。我又向陛下讨了一个封号,恩师自然应该被世人称为朱文公。”

许顺义有点激动,起身就要对李喜儿行大礼。

李喜儿赶紧拦下:“师兄这是作什么,我也是恩师的弟子,为恩师作点事情自然是应该的。”

李喜儿没说实话,大金皇帝要捧朱熹上位是出于统治大金国的需求。而李喜儿却把这事说成了自已的功劳。

李喜儿接着说道:“两位师兄,我还有一件事情想办,但这事比较麻烦。需要花了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想请两位师兄帮我参详一二。”

“事情是这样的,在孔庙有个殿,殿里有十个供奉,我是这么想的,看能不能说动陛下下旨,将恩师也供奉在这个殿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