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 第八百六十七章:迁都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第八百六十七章:迁都

作者:数沙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4:19

第八百六十七章:迁都

将潘文茗押到刑部衙门之后,刑部尚书在第一时间就将潘文茗送进了刑部的大牢。

送进刑部大牢之后,刑部尚书便让贺刚着手开始审讯潘文茗。

潘文茗这个人捞钱虽然有几分本事,但却是一个妥妥的软蛋。

在贺刚的审讯之下,不出一个时辰,潘文茗将自己所做过的所有事情全都交代了出来。

贺刚在拿到潘文茗的审讯结果之后,便在第一时间送到了刑部尚书那里。

刑部尚书坐在自己的班房中,拿着贺刚送上来的审讯结果。眯着眼睛仔细的看着。

贺刚站在刑部尚书的面前,他对着刑部尚书说道:“当然这个潘文茗简直就是个畜生,甚至比畜牲都不如。

福利司是陛下专门设置出来照顾那些因病致贫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致贫的百姓的,可是竟然变成了他潘文茗的敛财手段。

那个少年被冻死和潘文茗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可以说那个少年是被潘文茗间接性给害死了。

除过这个少年之外,潘文茗手下的那些福利院也都受过潘文茗的苛扣,根据现在掌握的结果来看,除了这个少年之外,还有很多人都受过潘文茗的压迫。

对于那些贫困户的认定,也是由潘文茗一手掌控,可以说潘文茗想让谁成为贫困户,就能让谁成为贫困户。

在福利司当中,潘文茗可以说是帮亲不帮理,以自己的亲人或者给自己好处的人为主,至于那些真正有贫困的人,潘文茗根本就没有去管。”

刑部尚书将手中的审讯结果放了下来,他看向贺刚,开口问道:“审讯结果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

根据你们的调查来看还有没有其他的现象。”

贺刚摇摇头,说道:“大人,属下已经将潘文茗说的所有内容,分毫不差的拿了过来。

我们调查的和潘文茗说的都差不多。”

刑部尚书一巴掌拍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现在你立刻带人去查抄潘文茗的家,记住,速度一定要快,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他们的家给我抄了。”

贺刚有些迟疑的看着刑部尚书,“大人,这个潘文茗好说歹说也是个七品的官员呀,如果没有陛下的圣旨,咱们随便抄一个七品的官员,这样真的好吗?”

刑部尚书说道:“陛下已经将这件事全权交给我了,我说抄就抄,出了什么事有我担着,你不用害怕。”

贺刚听刑部尚书这样说,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听从刑部尚书的命令,走出了刑部尚书的班房,带着人朝着潘文茗的住址而去。

刑部尚书之所以这么急切的将潘文茗的家抄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刑部尚书想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此案结案。

虽然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案件,除过潘文茗以及潘文茗手下的那些官员之外,好像再没有其他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件案件结案,如果拖的时间久了,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所以说,为了稳妥起见,刑部尚书选择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此案结案,将所有涉案人员全部抓捕归案。

当然了,户部尚书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刑部尚书将贺刚派出去之后,便亲自来到了户部衙门当中,给户部尚书说明了此事。

此时的户部尚书惊慌失措,他也只想尽快让这件案件结束,不要牵扯到过多的人,所以当刑部尚书说明了他的想法之后,户部尚书便满口同意了刑部尚书的办法。

这件事情一共持续了差不多有五六天的时间,在这五六天的时间之内,所有的事情全都被查的一清二楚。

少年的死主要原因是因为潘文茗的贪赃枉法,如果不是潘文茗的贪赃枉法,这个少年还不至于在初秋的季节里饿死。

这个潘文茗被抓捕归案之后,迅速的定罪,然后判处死刑,潘文茗的家产被全部成功,潘文茗的那些家眷全都成了平头老百姓,潘文茗之前弄的那些好处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

在这件事情之后,赵文为了防止有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便将福利司的地位提高,交由户部直接管辖。

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就算上面的政策制定的再好,下面的那些官员不用心办也是白费。

所以为了防止这件事情再次发生,所以赵文便制定了基层官员考核办法。

赵文指订的基层官员考核办法,借鉴了之前的经查,只不过因为基层官员数量众多,所以不可能像经常那样大规模全面的检查。

所以,基层官员的考核以本部为主,经由本部进行考核,议政院或者军事院为辅助进行监督。

也就是说户部考核户部管辖的那些衙门,工部考核工部管辖的那些衙门。

这件事情渐渐的过去,秋天也更将浓郁起来。

宣镇的街道旁,种植着大量绿化的树木,这些数目数量最多的是银杏树。

银杏树的树叶枯黄,在秋风的吹动下落了下来。

街道上的清洁工不停的清扫着落下来的树叶,阵阵秋风吹来,落下的树叶数量更多了,清洁工不厌其烦的扫着。

崇祯带着自己的儿子朱慈烺,缓慢地行走在宣镇的街道上。

“唉,又是一年秋风起!”崇祯抬起头,看着街道上那些枯黄的银杏树一脸的感慨。

从大明灭亡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年,眼看着就要五年了,崇祯心里也逐渐只剩下的唏嘘和对过去的回忆。

崇祯停在了人行道上,他向四周张望,看着周围的那些摊贩以及人来人往的百姓,还有那些逐渐盖起来的房子。

“之前有消息传来,说赵文要迁都京城也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如果迁都京城的话,那宣镇这里的这些建筑岂不都是白费了?难不成赵文还想将京城按照宣镇这个方式进行重新建设?”

崇祯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好端端的赵文会选择迁都,虽然宣镇的地理环境确实没有京城的地理环境好,但是也没有必要迁都京城啊。

赵文在这里已经经营了很多年,现在的宣镇比京城还要繁华,崇祯想不明白赵文迁都的理由。

崇祯带着朱慈郎漫步在宣镇的街道上,天空上飘来几朵乌云,秋雨落了下来,街道上的行人急匆匆的奔跑起来,躲避着雨。

在御书房中,赵文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刘文众,齐青田等一众最早跟随自己的官员。

“迁都的事情你们是怎么看的?朕打算在来年之后迁都京城。”

赵文揉着自己的额头,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这些官员。

“陛下,臣觉得现在迁都为时过早。”刘文众开口说道。

现在的刘文众年龄已经大了,已经将近六十岁了,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六十岁的年龄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高龄了。

人的年龄一大,不管干什么事情就会以稳妥为主,攻下京城,这才过去了没几年,京城里面的环境和宣镇根本就没有办法相比较,如果这个时候迁都京城的话,不管干什么都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说,刘文众不赞同迁都京城,他的意思是暂时先以宣镇为主,等日后京城发展起来再说。

“陛下,臣倒是觉得迁都京城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齐青田说了起来。

“宣镇虽然是陛下经营了很多年的地方,但是这个地方的局限性非常大,此地作为留都都尚不够资格,更别说是京城了。

而且宣镇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偏僻,和京城相比还是差得很远。

如今陛下发展海运,重视海上力量,而宣镇相对于京城来说地处内陆,如果发展海运的话,宣镇这里的局限性就比较大了。

京城虽然地处内陆,但是他离天津卫的距离比较近,天津沿海,如果陛下迁都京城的话,对于发展海上力量是有着很大的优势。

陛下经常说,国家的未来在海上,所以臣觉得,既然早晚都要迁都京城,那就早早地迁都,这个事赶早不赶晚。”齐青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齐青田的想法和刘文众的想法不一样,齐青田的想法是既然早迁都晚迁都都要迁都,那还不如早早的迁都过去。

早迁都过去就早一步先机,晚迁都过去就晚一步先机。

而且迁都这个事情赶早不赶晚,越往后面走,迁都的困难就越大,越早早的迁都所面临的困难就越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