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 第九百一十七章:高考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第九百一十七章:高考

作者:数沙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4:19

第九百一十七章:高考

在如今的国内,局势却非常的稳定,几乎没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发生,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西南之地,也在赵大牛他们的攻打之下,逐渐的落入了赵文的手中。

青藏高原现在也全部落入了赵文的手中,因为这里现在还是那种地广人稀的局面,所以赵文不得不将这些地方暂时收归军管,建立军镇。

满桂也逐渐将西北拿了下来,局势也逐渐的稳定了下来,西北也同样是军镇在管理。

在现在的国内,铁路基本上修到了每个省份比较重要的城市,虽然还有很多的城市没有通铁路,但水泥路已经修建了起来。

除过青藏、云贵等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地方之外,剩下的省份,铁路基本上已经修建了起来。

赵文在全国大发展的时候,将水泥制造的全部流程公开,依靠民间力量,来生产制造水泥,朝廷只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

虽然这样一来,朝廷每年的收益会减少,但是却能加大水泥的生产量。

这么短的时间当中,全国的工业化不可能这么短的完成,但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现在国内的老百姓已经看到了工业化的好处,倘若现在有人想要将工业化废除,将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将会走到国民的对立面上。

现在的朝鲜、倭国、吕宋、爪哇这些拿下时间比较早的地方,上面年青一代的土著,对他们的汉化已经有了很大的效果。

赵文在攻城略地俘虏的那些官员,大部分都被赵文发配到了这里去。

这些官员治理地方可能一团糟,但要是让他们蛊惑人心,还是很有本事的。

赵文规定,这些海外之地,不管是谁,只要汉语说得好,就会有奖励。

奖励非常的丰富,除过粮食之外,还会有财物的奖励,甚至还会将他们弄到赵文这里,接受赵文的赏赐。

这些对于那些百姓来说,乃是无上的荣光,这些地方的百姓们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不少。

让他们学会写汉字,确实不容易,但是会说汉语已经差不多了。

在如今赵文的领地当中,商业氛围已经非常浓郁,商业环境非常的好,可以说,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比的上。

赵文将汽车工厂进行扩建,每天生产出来的汽车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尽管每天都有大量的汽车被生产出来,但是依旧供不应求。

生产出来的这些汽车基本上都是烧柴汽车,虽然现在已经有了燃油汽车,但是数量比较少,再加上石油的产量很低,所以不是很流行。

很早的时候,研究所中已经有人开始对石油进行提炼,现在,对石油的提炼技术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先进,但也很不错了,最起码已经可以进行工业化提炼了。

受制于材料的限制以及石油的产量,所以现在的宣镇当中,烧汽油的汽车并不多。

至于赵文弄出来的坦克,绝大部分还是烧柴坦克,毕竟不用担心燃料问题,而且烧柴坦克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至于烧燃油的坦克,数量并不是很多。

如今,宣镇周围已经有了很多的兵工厂,这些兵工厂已经可以制造56冲、56半等枪械了,就算赵文现在没有了仓库,影响也不是很大。

宣镇城中的百姓数量越来越多,显得宣镇城拥挤不堪。

宣镇这个地方毕竟是个小地方,虽然是赵文亲自设计的,但是其本身的环境影响了它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发挥首都的功能,赵文不得不选择迁都京城。

这也是赵文很早之前就敲定出来的计划,将京城设置为首都,将宣镇设置为陪都。

京城主要发挥政治功能,而宣镇则主要发挥工业功能。

在赵文的打算中,以后,京城中的工厂能少就少,除过一些必不可少的工厂之外,其他的那些工厂,能没有就没有。

反正宣镇距离京城并不是很远,工厂放在宣镇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人口还是有些不足,来自后世的赵文清楚,在工业化的初期,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尤其是技术素质比较高的人口。

可是,赵文手中的劳动力都略显不足,更别说是有技术的高素质人口了。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赵文不得不通过多开办学校来解决这个问题。

赵文在全国各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开办了专门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以及专门培养科研人才的学校。

因为现在的交通环境已经比大明那个时候好上不知道多少倍,所以,这些学校的招生范围放在了全国。

这些学校的老师都是从大学里面调动过去的,这多么多年了,大学也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完全可以满足这些学校。

这些学校的招生方式和大学一样,都是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的。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学校的招生还是学校自己弄的,后来,赵文为了规范化,就将考试统一了起来,放在了六月七八号,和后世的高考时间一样,只不过一个是农历一个是阳历。

科举已经差不多被完全的废掉了,但是,以科举挑选人才的方式却没有废除,而是以高考的形式继承了下来。

全国各个省份当中的这些学校虽然也能培养人才,但是,在百姓的心中,还是位于宣镇的华夏大学最好。

因为这个学校有全国唯一的政科学院,只有考上这个学校,才能正儿八经的步入官场。

官本位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时半会根本没办法去除,这也导致了,每年的填报志愿的时候,华夏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最高的。

......

赵文站在宣镇皇宫的城墙上,静静的看着天上的夕阳。

他伸出手,摸了摸自己眼角的皱纹,长出了一口气。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老了!”赵文的脸上满是感慨。

“陛下春秋鼎盛,定然能寿比南山!”站在赵文身后的陈东来不知道赵文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但却及时送上了一个马屁。

赵文轻笑道:“长命百岁努努力说不定还可以办到,但是寿比南山的话,实在是太难了,非人力可及也。”

夕阳之下,宣镇街道上的路灯逐渐的亮了起来,下班的人充斥在街道上。

“京城现在重建的怎么样了?”赵文说道。

赵文在拿下京城之后,就开始对京城进行修缮,当赵文决定迁都京城之后,赵文就加大了对京城的修缮。

“回陛下,京城的皇宫部分相对来说倒是好修缮,但是京城毕竟是前明的首都,人口众多,年久失修,一时半会根本就没有办法全部修缮。

京城的内城大体上已经修缮的差不多了,但还是有些不足,至于外城,修缮的实在是不怎么样。工部的施工队已经出现了人手不足的情况,他们不仅要修缮京城,甚至还要修建工厂......”

站在赵文身后陈东来静静的说着现在的各种困难。

赵文静静的听着,没有说话。

赵文知道,现在所遇到的事情非常难以解决,毕竟这是人口短缺的问题,一时半会很难解决的。

虽然赵文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发布了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是这个政策,想要有显著的效果产生,最起码也要十几年的时间。

现在不是后世,人口数量也不是十几亿,想要用少量的人口,完成大量的事情,还是非常困难的。

赵文在城墙上待了没多长的时间,走了下去,来到了御书房。

现在的赵文,几乎每天晚上都很晚睡觉。

如今已经是六月间,距离高考的时间已经不剩几天。

不管什么时间,国人对于教育,都是最重视的。

整个宣镇当中,几乎所有的百姓都避免这几天操办事情,就算发生某些不可抗力的事情,百姓们也尽量不发出或者少发出一些噪音。

随着高考一天一天的接近,一股紧张的气氛在宣镇的上空不停的飘荡着。

宣镇当中的客栈基本上都已经满员,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宣镇城中有高考的考点。

因为现在的学生相对于后世来说,数量还是很少,所以宣镇周围的那些学生基本上都被集中在了宣镇当中。

高考一共是两天的时间,所以这些学生不得不在宣镇寻找客栈。

宣镇周围的百姓们,生活水平比较高,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有那个钱住客栈。

可要是放在地方上,情况就有些不太一样,就算是赵文拿下时间比较早的山西,有些百姓过得还是比较清贫的,尽管他们比之前的生活要好上不少,可都没有办法和宣镇的百姓相比。

在山西平阳府境内的一个小山村中,一个十六岁出头的少年背着满是补丁的布袋子,站在自家门口。

他的父母站在他的面前,不停的叮嘱着。

少年的年龄不大,但是常年的劳作让他的父母看上去年龄很大。

“这次去太原府考试,花费要不少,这是爹这么多年攒下来,专门给你娶媳妇用的,今天爹就先拿出来,至于以后娶媳妇的钱,爹再赚!”少年的父亲从怀里取出一个破旧的布袋子,小心翼翼的将布袋子一层一层的打开,取出了里面的银元。

银元不是很多,只有五个左右,可这却是他们半辈子心血。

“要不说还是当今陛下体恤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免了很多赋税,每年的粮税也很低,一年到头,还能剩下不少,要不然,我可攒不下这么多的钱。

你在平阳府读高中的这几年中,几乎不花家里的钱,朝廷会补贴你的学费,至于你的伙食费,也费不了几个钱......

这都是朝廷的恩典,你要牢牢的记在心中,以后可要好好地报答朝廷,报答当今陛下。

出门在外,要万分小心......”

父母的唠叨总是那样的漫长,少年静静的站在父亲的面前,静静的听着。

“穷家富路,到了太原府,找个好地方住下来,不要委屈了自己!”

父亲将手中的钱交给了少年,少年接过钱,放在自己最里面的口袋中。

“今天你三叔要去一趟平阳府,到时候你坐着他的三轮车,我都已经打过招呼了......”

说话之间,一辆三轮车停在了家门口。

少年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他的三叔。

这里距离平阳府不是很远,坐三轮车也花费不了多长时间。平阳府有去太原府的火车,坐火车去太原府又快又方便。

如今的三轮车已经很普及了,可这种以种地为生的老百姓,想要买三轮车的话,大多数还是很吃力。

少年走后,他的父母又扛起锄头准备下地,当他们来到田间地头时,邻居坐在他家的田埂上,笑嘻嘻的大问:“老三啊,你家孩子今年绝对能考上,绝对是个状元郎!”

男人漏出憨厚的笑容,“借你吉言,要是考上了,就摆宴吹席。”

“行嘛,到时候我可要好好的喝上几杯,你家孩子可是咱们村子里的骄傲,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邻居由衷的祝福。

......

少年来到了太原府,这是少年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

平阳府已经让少年很惊讶了,可没有想到太原府更令人惊讶。

太原府的繁华没有让少年迷乱,他在距离考场不远的一个客栈住了下来。

这几天的价格贵的离谱,少年为了省钱,所以住在了客栈的柴房中。

时间眨眼而过,少年回到了家乡。

和那些释放压力的少年不一样,少年回到家之后,就下地了,为秋耕做准备。

少年在太原府没花费多少钱,他将剩下的钱都带了回来,还给父母买了几身好看的衣服。

父母也没有埋怨他乱花钱,只是一个劲的说衣服好看。

阅卷的时间差不多是半个月左右,少年在这段时间当中,一直都在田间地头劳动。

六月二十五日,太阳刚刚升起来,天气还比较凉爽的时候,少年扛着锄头和父母下地了。

虽然少年读了这么长的书,但是少年的动作依旧很熟练。

马上就是秋耕了,土地要深翻。

虽说现在已经有了专业的工具,但这一家子想着能省一些是一些,所以就亲自翻地。

太阳升到正空,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来了。

少年一家也准备回家,当然他们刚刚走出田地的时候,鞭炮声从远处传了过来。

“田二狗子的儿子好像这几天结婚,这鞭炮该不会是他家放的吧?”少年的父亲扛着锄头,不确定的开口说道。

这时,有人朝着少年这边跑来。

等人停在少年前方时,少年才看清楚,这是他邻居家的大儿子。

“状元,中状元了,山西状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