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八章 风声先至

明天子 第八章 风声先至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八章 风声先至

明天子第八章风声先至第八章风声先至

松江府。徐家。

徐春申梦幻一般的发家史,让徐家成为松江最大的豪强。

甚至整个松江最大的府邸,也就是徐家的。

只是而今的徐家太爷,在接到了苏州府的一分消息之后,就满心忧愁。令子弟去请松江府之中各大家族来商议大事。

等十几个都到齐之后,徐春申令子弟退去,关上大门,将手中的一封书信传给下面的人,说道:“看看吧。”

这十几个人都是松江府的头面人物,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以绵业为生的。或者说以纺织业为生的。

即便主业不是纺织业,也与纺织业息息相关,比如崇明沈家,他家就是经营船帮的,从山东到松江运输棉花,从松江到各地运输布匹,大多都是沈家。

而且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沈家水手,偶尔还充当一下大家的大手。遇见需要动用武力的事情,这些人就二尺宽的条-子,就能从沈家请过来一批人来办事。

在商业野蛮发展的情况下,这样的事情是免不了的。

其中一个人皱眉问道:“这巡抚大人,是什么意思?”

江苏省的治所在什么地方?

很多人下意思觉得在南京,其实不对。

不可能在南京的,因为在大明这个时空之中,南京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是与江苏平级,甚至还高一级的行政单位。

江苏省怎么可能将治所放在南京。

在扬州与苏州一阵争夺之后,最好敲定了苏州。

无他,苏州太富有了。

这一封从苏州来的信,就是从江苏巡抚衙门来的。

徐春申说道:“什么意思?不就是王铁面要来,他要我们好好收拾一下收尾。不要被王铁面抓住把柄了。否则他只会落井下石,不会理会我们的。”

“如此一来,我们每年小一百万两送到苏州,就这”不知道谁说了一句。

一时间这些人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其实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虽然朱祁镇放开了很多门槛,但是无形中的门槛,还是在的,如果冼景不是娶了公主,冼家的产业十辈子也不可能像而今这样发达。

看似江南地区家资百万的数不胜数,但是细细数来,每一个能传出有家资百万的未必真有百万,但是都真有后台。

没有后台的商人,都在残酷的竞争之中被打掉了。

别的不说,有了商业纠纷,有些人能直接杀你全家,你怎么跟人家

争?

甚至这个野蛮发展的时代,中小商人生活的更难了,并没有太大的改观。更多是被大商人以生产效率压榨。

当然了,并不是说没有普通人在这个时代暴富。

但是如果,能改换门庭聚集一个数千两,万两上下的家财,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有更多,却没有后台的话。

这就不是福气,而是祸端了。

看徐家就知道了。

虽然送到巡抚衙门的一百多万两,不仅仅是徐家出的,是在座所有人一切出的,却也是徐家占大头。

但是这每年几十万两卖来了什么?

不过,是提前一点点的风声而已。更不要说徐家给银子,决计不仅仅是一家。虽然徐家产业不小,但是徐春申却知道,他家产虽然不少,但远远没有外人想的那么多。

倒不是,他赚不了那么多。

对他来说赚钱从来不是一件难事。难事如果保留住家财,徐家年入五成都要上供。徐春申要巴结的决计不仅仅江苏巡抚衙门一家。

徐春申说道:“好了,说这个有什么用?这半年,都约束好子弟,不要搞出什么幺蛾子,等王铁面走了再说。”

王恕这几年地方官的经历,为他营造了非常好的名声。

其实百姓称呼王恕,乃是王青天。历史上就有童谣:“二京十二省,唯有一王恕。”但是而今虽然不至于如此,但是百姓对王恕还是推崇备至的。

而各地豪强怎么关说都不行,暗地里都称呼他为铁面,甚至折在王恕手中的达官显贵,还有两个郡王。

更是让很多人觉得惹不起。

所以,王恕下江南的消息一传过来,就震慑住了不少大大小小的人。

“这里面还说,朝廷要征商税。徐兄,这怎么办?”一个商人说道。

“是啊?今年北方棉花减产,我的织机都空了好一阵子了。”

“对,这两年各地的棉布也都卖不出去了。只能走南洋,但是南洋又能吃下多少?”

“这要命的时候,还要征税,要不要人活了。”

“-”

徐春申听着下面的抱怨之声,轻轻的揉着鼻梁,捏着酸涩的眼睛,一时间也陷入沉思之中。

徐春申能抓住机会,一跃而起,成为布业龙头,自然是有本事,有手段的,特别是在经商之上,甚至比冼景还要敏锐不少。

他其实已经感受到了不详的气息。

那就是大明市场饱和的感觉。

当然了,这个说法,徐春申是不知道的。

但是这个感觉,却是有的,布匹越来越卖不出去了。

衣食住行,是人之所需,而松江布甲天下,也是以为松江布便宜,而且质量好。

但是北方连年大灾,朝廷虽然竭力赈灾,但是北方的消费能力,也是大大减少了,而且他们好要面对天津布业的竞争。

毕竟在北方,任何利润都在少府这个庞然大物的笼罩之下。

而松江布业最大的市场,就是南方数省,至于海外的南洋日本等地,不过是补充而已。

松江布业的爆发性发展,来自于三点,第一就是工厂制度,这种大分工提高了效率,第二,就是自发的对各种纺织机械的改进。

第三之前是松江并非没有布业的。

毕竟松江布业在元代就根基了,其中有名的人物,就是黄道婆。

这三点造就了,松江布业的迅速崛起。

但是任何扩张都是有尽头的,产品过剩这一件事情,是很多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但是这种大工业生产模式到来之后,却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

并不是松江布已经多到让每一个大明百姓都穿上了,而是真正有购买力的都一会购买了,没有购买力的,自然也不可能购买。

如此一来,松江布业内部的竞争也开始加剧了。

徐春申虽然联系了所有人抱团取暖,但是他已经感受到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越来越不好整合了。

这一切的种种,徐春申没有具体的知识结构去分析,但是并不妨碍他感受到这一点。

只是感受到了又怎么样?

徐春申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他咳嗽两声,说道:“布乃是百姓所需,太祖高皇帝对这些百姓所需之物,都不允许征高税,想来朝廷也不会多征税的。”

“而且王铁面也是爱民如子,只要我们一起好好说项一番,想来他是能了解我们的苦衷的,不过朝廷用度毕竟艰难了,还是要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徐春申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自然让很多人不大满意。毕竟徐春申家大业大,而今虽然情况不大好,但是还能撑得住。

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却未必了。

只是这种冠冕堂皇的话,最大的好处,就是虽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是绝对不会有错的。

这些布商们,虽然满心怨言,但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朝廷大政出言不逊的。不管多少牢骚,都只能压在肚子里面。

徐春申有要筹集一笔钱来,等王恕到了为朝廷捐输之用。众人虽然不愿意,但也不得不咬牙为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