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四十六章 于公湖

明天子 第四十六章 于公湖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四十六章 于公湖

第四十六章于公湖

三角淀北边的老龙王庙处,而今有达官贵人上香,却见百余彪形大汉,已经拦住了所有的香客。

让很多百姓怨声载道。却也没有办法,纷纷传闻这个上香的达官显贵之豪爽,一口气拿出来个五十两大元宝,几乎能比得上很多百姓一辈子赚得都多了。

庙祝见了此等豪客,自然知道得罪不起,就将百姓清空,只留豪客一个人参拜。

没错,这个豪客就是朱祁镇。

与很多人想的微服私访不一样。

微服私访的事情,朱祁镇敢想,丘浚也不敢让朱祁镇做。

所以朱祁镇出来,贴身侍卫从来没有少过一百人,每一个人外罩青衫,内穿甲胄,看上鼓鼓囊囊的,就是一个彪形大汉的形象。

而在朱祁镇为中心十里之内,定然有数百骑兵等候,只要花炮一响,片刻之内,就会有大队骑兵而来。甚至不止一队。

一旦出事,盏茶时分,就有一个哨的人马出现,一个时辰之内,就会有一个营五千人马出现。、

即便是在草原之上,只有一个哨五百人,具有有利地形,即便是瓦刺骑兵未必能在一个时辰之内吃掉。

更不要说,在大明境内。

朱祁镇的安全,可以说万无一失。

这一切都是石璟安排的。

朱祁镇对这个姐夫还是可以信任的。

不过,朱祁镇此刻没有心思想别的。他此刻又看见了于谦。

只是于谦已经是庙里面的泥塑了。

而做这个泥塑的人,一定是见过于谦的。这个泥塑体现出于谦七分相貌,只是更显得神圣多了,反而让朱祁镇有些陌生。

朱祁镇来这里并不是来看这个庙的,他是要看蒸汽机的运用。

三角淀的周围,乃是蒸汽机大规模运用的地方。在三角淀周围有好多渠道的源头都是用蒸汽机从三角淀之中提水。

有了蒸汽机后,周围百姓对三角淀之中水利用率大大提升了。

之前说过,很多时候旱灾,并不是河道里面一点水都没有,而是河道或者湖泊之中有水,但是并不能灌溉到田地之中。

这样的情况之下,有水与没有水并没有什么区别。

可以说蒸汽机的出现,对河北农业区产量增收是很大的助力,因为可利用的水源增加,就意味着,更多旱田可以改为水浇田了。

这是一种普遍的增长。

粮食是全靠水,特别是快要成熟的时候,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这多浇一次水,就能多打几百斤粮食。

蒸汽机的运用对大明农业有多重要,根本不用多说了。朱祁镇又岂能不重视。而三角淀周围,也堪称是示范区了。

朱祁镇路过这里岂能不来看看。

只是他刚刚在三角淀哪里看过之后,远远的看见了这里,一问名字,就忍不住来了。

这里就是当初于谦南下的时候到过的龙王庙。

但是而今已经是老龙王庙了。此刻已经改为的于公祠堂了。

至于龙王庙已经搬迁到其他地方另造了。

朱祁镇站在于谦像前很久,早已白发苍苍的在他面前喋喋不休的说着于谦当初的故事,甚至有些颠三倒四了。

朱祁镇却也听着。

他很明显的听出了这些话语之中有些不尽不实的事情。毕竟民间传说就是这样一代接着一代传了下来。

朱祁镇也不在意。

他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人民对于谦的眷恋。

朱祁镇此刻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做有些人死,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朱祁镇心中暗道:“于先生,你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慰,只是朕不知道,朕的身后名又是怎么样的?”

“明君,昏君?”

朱祁镇叹息一声,准备走。

这庙祝有些恼怒,重重的用拐杖砸在地面之上,说道:“这位老爷,你来于公祠,怎么能不上香就走,这太无礼了吧。”

朱祁镇听了,心中一动,暗道:“当了,这么多年皇帝?我都忘记了。”

朱祁镇刚刚登基的时候,还处处以皇帝的身份要求自己,可以说言必称朕。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朱祁镇已经不再言必称朕,以强调自己的皇帝身份。

但是已经将皇帝这个身份融入骨髓之中。

作为皇帝,他当初也跟随太皇太后上过香。他从来入庙不拜,入佛寺不上香,他除却祭拜天地祖宗之外,从不低头。

因为从儒家的法理上,天子乃是上天之子,位格在很多神仙之上。自然不能以上拜下,以尊拜贱。

朱祁镇说道:“我的确是忘记了。”随即拈香就准备下拜,石璟见了,说道:“老爷-”

朱祁镇说道:“无妨,于公也是我的老师。”

朱祁镇上了香之后,随即就离去了。骑马回程,又远远的看见了波光粼粼的三角淀。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此湖景色甚美,只是名字太过俗。传令下去,从今日起,这个湖就叫做于公湖吧。”

朱祁镇心中暗道:“于先生,这是我给你最后的礼物了。”

朱祁镇一声令下,将三角淀改名,不过是朱祁镇南巡的一件插曲的,但是在这一代却成为了永恒的民间传说。

就这样,朱祁镇的车架以固定的速度南下,而朱祁镇却视沿途的情况,提前或者拖延一段时间,带着数千士卒的护持之下,去参观了很多地方。

这些地方大多都是重要的水利枢纽。

比如说山东张秋镇。

历史上山东张秋镇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利枢纽,但是而今的张秋镇要比历史上要重要太多了。

因为而今的张秋镇就是黄河河道与运河河道相交的地方。

是一座非常繁杂的水上立交桥。

如果黄河水位固定,这里的闸门也就常年开启,但是很遗憾,黄河水位季节性是非常明显的,夏季与春冬时期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运河在这里,就要换船,换成在黄河里面航行的船只,到了对面之后,然后再换一次船。

于是南北客商就被迫在这里停留,或等船。很多人干脆将这里将货物发卖了。于是乎张秋镇就越发繁华起来。

成为运河经济带的一个重要节点。

一路上沿着运河南下,视察了运河沿岸大部分地区,这毕竟是大明最繁华的地带。虽然运河在大明官方运输的重要性大幅度下降,但是民间利用运河的商人却变得更多,似乎大明放弃漕运大部分走运河的行为,并不妨碍运河沿岸的繁华。

当然了,这也与驰道也是走这一条路的有着密切的原因。

不过,朱祁镇也发现一个问题。

大明行政区调整之上,也有一些滞后,特别运河沿岸很多镇,人口比一些偏远地方的县人口都多上不少。

但是每一个镇上的常驻管理人员并不多。

这还是好的。

这是因为吏员改革之后,府县的人手多了,这才是管理人员并不高,而不是根本没有人怎么管理,镇子上几个大家族,商议一下,就能将这一件事情给定下来。

所以,朱祁镇给韩雍写了一封书信,就是讨论一些地方的是不是要增设县数量。其实运河沿岸的情况,并不是单单是运河沿岸的问题,而是很多经济高速发展的地方都有这样的问题。

一条鞭法之后,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大大减轻,与此同时城市化自然会开启了。

当然了,这个时代城市化,与后世的城市化根本无法相比,但是道理却是一样,在江南,浙江北部很多小镇都有好几万人之多。

这些小镇该不该设县?

这个问题,朱祁镇一时间也没有答案。只能与韩雍商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