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六十五章 敬酒罚酒

明天子 第六十五章 敬酒罚酒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六十五章 敬酒罚酒

明天子第六十五章敬酒罚酒第六十五章敬酒罚酒

朱祁镇此言,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真正能大办工厂的人士绅也是少数的,真正能奴役大批奴仆的也是少数的,大部分士绅即便是小有产业,也不需要太多的奴仆。

这些士绅大多都有地,有地就有佃户。一般来说让佃户农闲的时候来做工,是可以少给很多钱的。

甚至很多偏僻的地方,佃户为田主无偿干活,都是惯例。

不过,在苏州这里却不一样。

凡是要为田主无偿干活的地方,都是欠发达的地方,这些地方是不能将劳动力兑换成金钱。但是苏州是什么地方?

天下头一等的繁华之地。

在这里,只要想办法,总是能混一口饭吃的,否则也不会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

但是传统的依附关系依然有残留,当佃户们指望田主的土地过活,少给一些工钱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这样的人知根知底,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再说,虽然很多人在私下一副什么嘴脸别人不知道,但是表面文章还是要粉饰一二的。毕竟对乡里乡亲不好,名声坏了。反而不利于在仕途上发展。甚至有很多士绅,都宁可厚待佃户,求一个好名声,好家声。

这种生态之中,蓄养奴隶的士绅也是少数之中的少数,这也是为什么棉布市场能被徐家霸占的原因之一。

而这一次江南之乱,却真真的害苦了他们。

就好像太仓陆家当代家主,在江南士林之中,也是相当赫赫有名的人物,被一个不知道姓名的人,一刀给砍了。

这是何等的讽刺。

而且这一次受到波及的士绅可不仅仅是陆家,很多家族的子弟产业都在这样维为期不过二三个月的乱事之中,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真因为有切肤之痛,这才能引起共鸣。

甚至有人想起了什么用袖子遮住了脸,却知道是不是已经泪流满面。

一时间气氛很是沉郁。

朱祁镇说道:“朕早已下过大赦令,不许任何人奴役大明百姓,朕之不查,以至于有枉法之徒,一至于斯,可一不可二。王恕。”

王恕立即出列说道:“臣在。”

朱祁镇说道:“你这一次在苏州处置失当,降为江苏巡抚,对于这些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

王恕立即洋洋洒洒的将关于客户的规定一一说了出来。

这都是王恕当日奏对之后,回去之后,又加以删减修改出来的条例

不敢说尽善尽美,但是大体可观。

朱祁镇等王恕说完之后,说道:“之前的事情,朕既往不咎,但是今后,谁家犯此,朕三尺法不为虚设。勿谓言之不预。”

“回去之后,各家有家中老人,统统到官府落户更籍定契。朕明年回京,回京之后,不要让朕有所牵挂。”

朱祁镇已经很明白了,在明年他离开南方回京之前,这一件事情要办好。

一时间这些士绅感受到肉疼。

这本质上是国家与各级士绅之间的人力资源争夺战。

虽然这些人上了朝廷名册之后,依然是以客户的身份在各家持役,看似与之前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实际上变化大了。

这些人不再是每一家的一员。

别的不说了,那一件没有一点点的阴私事,之前这些事情,就能交给家奴去办,这些人与家中可以说是一荣具荣,一损具损,根本是分不开的。

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

他们有新的身份,乃是朝廷的编户齐名,虽然是客户。但是一些法律规定的人身权利上,客户与主户几乎一样的待遇。

这就说,今后这些家奴都有出卖主家的可能。

这还是阴私上的损失,还有经济上的。

之前的家奴都是家族的财产,但是而今却不一样,虽然朝廷要求的是换契,将之前不符合朝廷规定的死契换成了活契。

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原来的关系。

但是即便如此,也是让各家士绅大大伤财了。

“臣等遵旨。”依旧是唐世良最为长眼色。也不知道武进唐家是产业不大,还是因为处于政治上的投机。

反正唐世良第一个答应这一件事情。

随即下面的士绅,也不得不答应这一件事情。

他们想起皇帝的权威,想起了被拉下去行刑的陈钺,想起苏州城中的大军。形势比人强,他们其实是没有选择的。

于是。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都答应下来了。

朱祁镇说道:“朕知道,诸位都是深明大义,朕敬诸位一杯。”

随即朱祁镇端起酒杯,环视一圈,随即自顾自的饮了下去。

下面的人也立即举杯,随即喝了下去。

这一场宴会虽然在苏州举行,本质上也算是御宴,上面所有食材,酒水都是世间一流的,但是而今这些人却有些食不知味,只觉得嘴里的酒水,有一种苦涩的味道。

只觉得今日这一顿酒吃的太贵了。

只是他们不知道,

更贵的还在下面的。

朱祁镇放下酒杯,说道:“朕之所以来江南,是因为江南钱粮乃是大明之根本。自从太祖以来,就钱粮一项,朝廷不可一日无江南,江南不可一日无苏州。”

“乱世用兵,依仗北方壮士,而今天下太平,就要看钱粮之盛了。”

朱祁镇这番话,似乎让这些江南士绅心中很是高兴。毕竟皇帝是金口玉言,此番这一句话说出来,是有很大的政治影响的。

不过,朱祁镇可不会白白说好话的。

“只是自古以来,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强国之道,耕战而已,而今朕来江南,却见遍地桑麻棉花,占土地之半,甚至听这些年,多从湖广运粮到江南来。如此不得不令朕深思,这到底是好是坏?”

朱祁镇这一问,又将这些江南士绅的心给悬起来了。

很多读书人都说自己是耕读传家,但是实际上根本是扯淡,苏州作为大明商业氛围最浓烈的地方。即便是读书人也不耻言利,比如唐伯虎不就是卖画养家的。

据说还卖过春宫图。

各家一点也不参与买卖的家族并不多。别的不是说,即便是种粮食的,也未必是作为自己吃的,而是作为商品粮出购的。

那种男耕女织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早已在一点点的被破坏。在江南破坏的尤其严重。

“回禀陛下。”唐世良说道:“陛下曾言工农皆本也,士农工商,国之四民,四民之道,无非生计而已。本无高下之别。只要能容人安身立命,有恒业。就是安民之道。”

“天下四方,风俗各有不同。苏州地少人多税重,不得已以此谋生,乃是一方习俗而已,非有悖于圣人之道也。”

朱祁镇说道:“好,唐老先生果然真知灼见,不同凡响。秦汉以来,以为农为本,商为末,朕从来不以为然,今日唐老先生之言,深合朕心。”

唐世良心中有一种不好的想法。他感觉自己中了皇帝的套路了。只是不知道这套路后面到底是什么?

不过,他很快就知道了。

朱祁镇说道:“农为本,是因为天下百姓十之**,皆务农。朝廷不得不重视天下百姓安身立命之道,但是商中也分高下。其中炼铁,纺织之类,生产无数货物,为天下百姓所用,使得百姓有衣服穿,有铁器用,又使人有一技傍身,终身受用无穷,此非孟子之恒产恒心之道乎?”

“至于其余商人转运天下,尚可一用。囤货居奇,不劳而祸,甚至以假充真,招摇撞骗,自然要绳之以法,以儆效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