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九十六章 回回教中国化

明天子 第九十六章 回回教中国化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九十六章 回回教中国化

第九十六章回回教中国化

朱祁镇看了南洋的战况,心中倒也放心多了。

虽然而今大战没有开始,甚至旧港的消息依旧与朝廷中断,只能从淡目与满刺加并没有从旧港撤兵这一点,来判断旧港并没有被打下来。

其余的一点消息都没有。

这让朱祁镇有些揪心。

他不仅仅担心旧港军民,更担心杨廷和。

杨廷和这个名字,他已经淡化了很多的记忆之中,依稀还有印象。他也亲自试过了,却发现杨廷和果然是才思敏捷,年少有为。

这才将杨廷和当成大学士的种子来培养的。

如果杨廷和折在旧港,足够朱祁镇郁闷了。

朱祁镇轻轻一叹,这种郁闷就散去了。

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不会称心如意。即便是皇帝也是如此,从来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不管是什么计划。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对于南洋打的怎么样?朱祁镇并不准备干涉,因为这不是他这个皇帝要管的事情。

而是太子,前线的将领要负责的事情。

如果他们做不好,朱祁镇才要插手。

而今一切顺利,并没有什么要插手的地方。

但是有一件事情,却让朱祁镇耿耿于怀,不能下咽。

那就是回回教的问题。

从西域到南洋,大明都遇见同样的问题,南疆的事情虽然一劳永逸,但是彼此之间已经结下血仇了。

可以说,大明这边的边民与中亚的回回,相互仇杀,已经不需要理由了。

这也西域巩固了不少。

因为西域的人,不管是蒙古人,还是别的什么人,都知道等西边的人打过来,他们不管是男女老少,都要死。

同样也限制了,大明对西边扩张的脚步,王越特别说明。

王越在伊犁镇守那几年,并不是没有大破瓦刺,并挺进瓦刺腹地的事情发生,但是一旦进入瓦刺领地,哪怕是妇孺也会持刀与明军作战,很多小村镇,都能战死到一兵一卒。

这并不是他们有多大的战斗热情,而是恐惧作祟。

因为他们坚信,大明打过来,会将他们全部杀光的。

他们宁肯战死,不愿意投降被杀。

王越对此倒不是不能狠下心来下杀手,毕竟明军的军纪被朱祁镇三令五申,想办法维系,但是本质上,明军也不是善茬。

军队从来时候暴力机器。

只是王越明白一件事情。

大明终究是大明,是上国天朝。

大明主流价值观,是接受不了这样的事情。白圭做了。就付出了他所有政治前途。作为封疆大吏的白圭,其实是内阁大学士有力的竞争人选,就好像与白圭同时期的项忠,不就是入阁了吗?

王越可没有想这样。

对于这个结果。朱祁镇是可以接受的。

原因很简单。

朱祁镇的战略之中,对中亚并没有是企图。

并非中亚不重要,其实中亚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占据了中亚,可以进攻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乃至印度。对于掌控整个欧亚大陆是有很大的意义。

但是这个意义,要在工业时代才能发挥出来。

毕竟,在没有铁路通往西域的情况之下,大明想维持大军在中亚,这个难度是在南洋维持军事存在的十倍不止。

而且未来的时代,是大航海时代。

朱祁镇是脑子被驴踢了,才不参与,反而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中亚。

所以能在西域维持一条稳固的边防线就足够了。

在这个前提之下,西域的情况是可以接受的。

只是南洋可不一样了。

朱祁镇可不想在南洋遇见这样强烈的反抗。

人心的问题,不能用杀戮来解决的。

朱祁镇想了想,就召集韩雍。

不过片刻,韩雍就到了。

朱祁镇立即让怀恩上茶,说道:“这大半年,朕不在京师,京师一切都赖先生主持,先生辛苦了。”

韩雍立即欠身说道:“此乃臣之本分,不敢言苦。”

朱祁镇说道:“朕刚刚收到南洋的奏疏,孩子们做的不错。先生也看看。”

韩雍双手从怀恩手中接过奏疏,眼睛一目十行的看过之后,说道:“陛下有如此太子,也是祖宗之福。”

朱祁镇一听韩雍的话音,就知道韩雍想说什么。

随着朱祁镇的年纪越来越大。虽然朱祁镇还不觉得自己有多老,但是满朝文武对太子回京这一件事情上热情越来越大。

朱祁镇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了,立即打断了韩雍的话,说道:“先生,虽然孩儿们做的不错,但是却有一个问题。”

韩雍微微沉吟片刻之后,说道:“陛下说的是回回教。”

朱祁镇说道:“正是,非我族类。”后面四个字虽然没有说,但是谁不清楚。

韩雍微微一笑,说道:“殿下多虑了。京城之中,有大小清真寺十几座,其中有牛街清真寺,甚至建于辽代,陛下为此忧虑过?”

朱祁镇说道:“这不一样。”

大明境内有很多回回,朱祁镇岂能不知道,甚至他简拔的大臣将领之中,比如郑和,甚至航海侯王英就是一个回回。

因为在郑和的影响之下,整个下南洋的船队大多都信奉回回。

只是王英一心融入大明勋贵集团之中,从来不对外表露,防止被歧视。外人不知道而已,但是朱祁镇岂能不查清楚自己手下大家宗教信仰。

王英对外表现出来与所有人一样,其实他是典型的中国人,回回是祖上传下来的信仰。挂着就行了。有用的时候用用,比如说服苏禄王归附。没有用的时候,也就忘记了。

与那些外国回回区别大了。

韩雍说道:“这不一样。佛教刚刚传入中原。也是异族之教,但是而今谁还能说佛教是异教?”

“回回传入中原几百年,中原回回与汉人有何异?外域不明正法,朝廷当以正法传之,让他们知道正法之道,当在中原,不在异域。”

“臣请修《回回道藏》,请中原回回长老,并翰林院修之。翻译回回教经文,并明定天下,回回教一切经文,皆用汉字,不得用异域文字。”

朱祁镇听了说道:“还是先生有办法,是朕想岔了。”

从某种程度上,朱祁镇是没有比韩雍有文化自信的,韩雍这一系列决断,本质都是认为大明的文化一定能将回回教文化给同化了。

不过,用行政手段加快了这个速度而已。

韩雍这一套,也不是新鲜事情。

佛经的原文都是梵文写的,但是而今有多少梵文。而且韩雍特别强调让翰林院加入修书。乍一看是很理所应当。

毕竟修书的事情都翰林院来办的。

但是实际上,翰林院之中有多少对回回教熟悉的人?韩雍都不大清楚,否则不会用,《回回道藏》这个名字,很明显不大合适。

他们参与进去,并不是要翻译,而是要改回回经文的。

朱祁镇用脚趾头想就知道,出翰林院出来的回回经文,定然是完美的符合大明的道德规范,甚至可能北京成为回回教信徒的新圣地也不错。

这个念头从朱祁镇脑海之中冒了出来,一下子生根了。

朱祁镇想了想说道:“朕先从内库出银百万,在北京选择建造清真寺,务必壮丽以重威,不够的话,再增加。”

韩雍自然明白朱祁镇的心思,朱祁镇一辈子都没有修过寺庙,无非是在太皇太后在的时候,出过一些钱而已。

而今正是有神迹建筑,震撼各地回回心魄,想办法让北京成为,回回教的新圣地,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认可。

无妨,只要大明境内的回回认可就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