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三十四章 血书

明天子 第三十四章 血书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三十四章 血书

明天子第三十四章血书第三十四章血书

换回来吧,大明上下都讲忠义,宗室带头投降?此风不可开。不管吧,又有违亲亲之道。要知道襄王一脉可是皇帝亲叔叔传下来的。

总不能让朱祁镇真不管吧?

而给朝廷制造这么大麻烦的人,会有什么下场?

黔国公一想到这里,就觉得肠子都悔青了。

只是黔国公的后悔,却没有襄王的担心多。黔国公的担心是未来,襄王的担心却在现在。

毕竟襄王的子孙全家几十口人都在麓川城中。

襄王恨不得带着大军飞到麓川城下。

只是襄王毕竟不是寻常藩王。

大明在内地养的藩王,大多都养废了。自以为天下之朱家的,我也是朱家的,这天下就是我家的。

目中无人,目无王法。更没有什么人情世故可言了。

而襄王一脉的生存环境可以说是很恶劣了。

襄王作为襄宪王的儿子。并没有在麓川出生,但是他大半生功业都在麓川。在这种实务锻炼之中,虽然他心中很急,未必没有对黔国公没有怨言,但是此刻他却一句怨言也不能说出口,不敢说出口,反而宽慰说道:“此事乃是南蛮狡诈,谁又能事前能够想到的,国公所想也是万全之道。”

黔国公听襄王如此一说,他内心之中更是觉得惭愧,说道:“请王爷放心,我立即下令全线进攻,我就不信区区南蛮野人,能挡得住我大明天兵。”

黔国公这个决定是必然的。

不管有没有襄王在侧,他都会这样决定的。

不过,黔国公与襄王的心情不同。

襄王是真的想救麓川城,而黔国公并非不想救麓川,但是他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为未来麓川陷落找借口。

他不仅仅会打,而且会拼命的打。

不管攻破攻不破,都要打得血肉横飞,打得伤亡惨重,打得精疲力尽。

不如此,怎么显示出他已经用尽全力?

襄王说道:“国公准备如何攻?”

黔国公沉吟片刻,说道:“王爷久典重兵,而今局面王爷意下如何?”

黔国公明显带着几分推托责任。

因为黔国公觉得在三五个月之内,攻入麓川之中。实在是把握太小了。

但是此刻,襄王却当仁不让了。他立即说道:“国公,以小王之意,怒江两岸当陈兵以待,征召民船,用利则攻。牵制缅甸主力,当遣一军,征召滇南土司从之,南下从木邦直入麓川。”

黔国公说道:“如此,云南的兵力就不够用了。”

襄王说道:“立即征召交趾之兵,逆流而上。

黔国公一时间有些犹豫,说道:“这”

虽然黔国公的头衔之中,有平南将军头衔,则一次襄王从北京而来,也带了圣旨,让黔国公有了便宜行事之权。

但是从临省调兵,依然是不大合适的。

襄王知道这一点,他说道:“请国公放心,一切后果都由我承担。”

对于襄王来说,麓川城陷,襄王一脉三代人的心血化为乌有,没有比这个更严重的后果了。

真要是到了这个地步,襄王也不惧任何朝廷的处罚了。

因为一个死人还怕什么?

他或许没有死,但是他的心却会与麓川共存亡。

这个选择也是无可奈何的。

交趾乃是云南附近兵力最多的省份。

交趾的军队虽然有一部分已经到了南洋,但是真要说起来,交趾各路人马也有近十万,虽然多是卫所军,并是京营精锐。

原因很简单,朝廷对交趾不能如内地省份那样放心。

想想也就明白。

安南才亡国多久,包括朱祁镇在内,都担心交趾重蹈覆辙。在加上安南从陆路上承接南洋,是最重要的重地。

可以说整个南方,也就交趾军队最多了。

至于中原两江等省份,每一个省不过万余兵马而已。

黔国公说道:“好。就依王爷。”

襄王说道:“还有两件事情,需要急速去办,兵贵神速,在交趾之兵来之前,就应该派人招徕滇南土司,请国公与我一卫人马,并土司之兵,先行西进,令交趾之兵为后即可。”

黔国公心中思量片刻。

这也有一个大有妨碍之处。

那就是亲王典兵。

而今已经不是开国之时了。大明不可能有亲王典兵之事了。特别是这些实封藩王。这样的藩王除却自己带的兵,就不要想统率大明经制之兵了。

这一点虽然没有写在文书之上,却是很多大将都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想想就知道,一个王爷有实封领地,如果在统领附近府县的兵马,这些地方最后是藩王的,还是大明的。

襄王也知道这一点,心中难免失望之极。

黔国公到底不是沐英。

他武学出身,也打过灭安南之战,但是却不是大将之才,镇守云南更多是看他的身份,而不是才能。

而且安南之战,真正决定胜负的是谅山之战,之后就是扫尾而已。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按部就班就行了。

黔国公根本没有大将觉悟。根本不知道,在战场之上,唯有胜利者才有一切,即便打仗之中有种种越权之处,只要

打胜了,那就不是事。

而且他却心中盘算各种政治规则。想得这个责任,那个责任,从来没有想过,此刻他最大的责任,是胜利。

不惜一切代价获得胜利。

朱祁镇其实未必不知道黔国公为将,不大合适。却也是不得不为之。毕竟黔国公久在云南,人地两熟,根深蒂固。

不用黔国公才是不合适。

襄王说道:“本王随行而已,请国公令派人领兵如何?”

黔国公说道:“如此甚好。”他随即语气缓和说道:“王爷,非是我为难王爷,有些事情王爷也是知道的。”

襄王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个亲王,黔国公不愿意得罪。

襄王说道:“本王知道,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派人督促太子出兵。毕竟朝廷定策,乃是南北并进,只有太子动作快,有围魏救赵的效果。”

黔国公更犹豫了,说道:“这样吧,我上奏朝廷,令朝廷督促吧。”

这可是太子啊。

而今朱祁镇日见衰老,力不从心之态,也仅仅从宫廷之中蔓延到外面了。

很多人虽然不敢起别的心思,但是对太子一方却压注了。毕竟怎么看,太子上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黔国公虽然不会这样做。

毕竟对于这些传承数代的国公家族,对皇室夺嫡之争有太深刻的认识了。

靖难之后,要不知道多少勋贵都被打落尘埃。而黔国公因为地处云南反而避开了这一场风波,稳稳当当的将富贵传承下来了。

所以,黔国公家族对皇室传承,从来是躲得越远越好,从来不参和,这也是大多数国公家族的心态。

但是不参和,却也不想得罪大明太子殿下。

黔国公又不是太子的上级,怎么能督促太子啊。上奏朝廷,令朝廷督促才是正道。

只是这正道太远了。

一封奏疏从云南到北京,然后北京决策,下令到南洋,即便是紧赶慢赶,一个月也都过去了。

即便太子真的听从,一系列准备,然后大军西进,也是需要时间的。

让太子在区区两三个月之内,对缅甸有足够的威胁,并迫使缅甸放弃眼前的战果,却是有些困难,近乎不可能。

襄王怎么能让时间如此浪费。他思量片刻,说道:“这样吧,请国公派人送我一封私信去凌州城,面呈太子如何?”

黔国公说道:“这自然没有问题了。”

襄王二话不说,让人抬来一张桌子,也不用纸,裂开衣裳,用匕首刺破手指,顿时鲜血横流,在这白绢上面落了指。

黔国公一时大惊,喃喃的说道:“何至于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