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六十八章 宗室人才

明天子 第六十八章 宗室人才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六十八章 宗室人才

第六十八章宗室人才

宗室身份还是给朱祐檡带来很大便利。

无论如何上下尊卑还是要讲的,一般的人即便有意见,也不可能如此训斥当朝大学士。即便是有道理,也会因为礼节问题,被排斥。

但是朱祐檡毕竟是宗室,是仁宗皇帝之后,当代郑王与朱祁镇还是同一个爷爷。这种身份,让朱祐檡即便而今没有什么权力,但是攻击起大学士,也没有什么负担。

朱祐檡气势逼人的说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老农都知道的道理。而今铁路连通天下,有什么好处?丘大学士岂能不知道吗?而今蒸汽船一旦有成,今后大明从北京到南洋,无论风雨,都能缩小到一个月之内。”

“不知道给朝廷带来多少好处,丘大学士却不舍得一点费用,实在是鼠目寸光。”

丘浚听了,眉头微微一皱。正要说话,却听朱祁镇说道:“好。”

丘浚听了这一句话,将要说的话给压了下来。

其实在丘浚看来,朱祐檡所言,根本是南辕北辙,一文不值。

丘浚不知道其中好处。只是朝廷对蒸汽船根本没有迫切性的。

是的,天津到松江,如果顺风顺水,十日即可。但是如果逆风的话,却要一个多月,甚至更多了。

大明所有的航海活动,都受到来季风的影响。所以大明对海外联系,是断断续续的。并不是如陆地上,即便是再远,也能有八百里加急。但是海上却不一样了。

所以,一个不用风就能前进的船只,对大明是需要的。

但不是急迫的需要。

大明在南洋并没有什么威胁,更多是以分封地模式,分给了诸王。这种半独立的统治方式,极大的减少了北京对南洋的联络需要,更不要说,从凌州府到交趾省,还有陆路联系,虽然要经过几个国家。

但是不过是暹罗,占城,真腊,都不敢对大明的信使做些什么。

而铁甲对大明来说,更是没有用的东西。

首先军事上的应用。

是的,有了铁甲之后大明的船只有更强大的战斗力。但而今海上,谁是大明的对手,谁敢是大明的敌人。

这样说,大明水师最大烦恼就是战力过剩。

是的,枢密院之中很多骑兵将领,都觉得水师的战力过剩,根本不想新建战舰了。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大明水师的规模就要维持在现在这个规模了,这还是有太子坐镇的结果,如果没有太子撑着,真以为水师能保住而今的船只?

铁在船只的大量使用,是会节省很多木材的。

但问题是大明有东北这一片天然木料来源地,东北大木在几十年之内,是不可能被开采完的。木头要比铁便宜多了。

所以,朱祐檡所言根本不对题,而且丘浚的本意,根本不是想完全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过是压缩经费,让慢慢来吗?

只是朱祁镇表态了。丘浚也就不多说了,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朱祁镇是护着朱祐檡。丘浚自然不会去触霉头,至于朱祐檡一些言语上的冲突,丘浚根本不放在心里,毕竟他这半辈子,什么事情没有见过,如果还对一个小孩子的言语所动,根本不会有今日的地位。

朱祁镇其实也知道,朱祐檡这些话,也是很幼稚的。但是朱祁镇也看出来贝琳对朱祐檡的看重。朱祁镇需要的也不是能在政治上的权衡利弊,看得很清楚的宗室政治人才,而是一个科研人才。

见朱祐檡的言语如此幼稚,他更想知道朱祐檡是凭借什么站在贝琳身后的。

同样,朱祁镇也不想谈论关于消减科研经费的问题了。

丘浚很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自然闭嘴了。

朱祁镇对朱祐檡说道:“你是贝卿的弟子,现在研究些什么?”

朱祐檡说道:“光之本色。”

朱祁镇听了之后,看了一眼贝琳,贝琳立即说道:“陛下,他是老臣最得意的弟子,老臣弟子很多,但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大概就他一个了。”

朱祁镇转过对朱祐檡说道:“好,你就好好的说一下,你的光之本色。”

朱祐檡答应一声,随即从怀里掏出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全部是水晶所制,晶莹剔透。

大明虽然有玻璃,但是玻璃的颜色从来是一个问题。这种各种杂色的玻璃,就好像现在各种塑料造的首饰一般,都是低廉到百姓才用,但是这些玻璃曾经一度混到上层,不过一阵时尚的风潮过去之后,就被被贵妇人给忘记了。

所以,大明的眼镜,还有望远镜等东西,都是用水晶打磨出来的。

天然水晶在中国并不罕见,只是不管是开采还是研磨都是要耗费人力物力的,总之不算便宜。

但是这种不便宜对一个近支宗室来说,并不算什么。

郑王一系被封到怀县,也就是后世河南焦作一带。毕竟是中原腹地,虽然不能与秦,楚,肃,晋这样大藩相比,但是用些水晶器物,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朱祐檡一说到自己的领域之中,言语之间,有一股意气风发的感觉。直接将手中一个三棱镜拿了出来,对这阳光一旋,顿时七彩光芒投在地面之上,顿时引起很多人的惊呼。

朱祐檡说道:“臣的研究成果就是光分七色。”

随即细细的将来,他如何从望远镜开始,对望远镜如何能望远开始研究,不知道拆了多少望远镜,又研磨了不少不同形状的水晶器物,用来研究光线,而光分七色这个小实验,不过是朱祐檡用来震撼人心的小伎俩。

他真的研究成果是研究出光线折射等理论,并以此理论可以研究更大更远的望远镜。

详细说完之后,他向朱祁镇行礼说道:“臣请朝廷拨款,造更大的望远镜,以观天文。”

朱祁镇看着贝琳说道:“这东西,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

贝琳说道:“陛下,小王爷的确是天资聪慧,发人之所未能发,臣尚有不及,又怎么能替人捉刀,特别是这望远镜,就不是臣能搞到的。”

朱祁镇听了暗暗点头。

这一点朱祁镇也承认。

望远镜一直是军国重器,被严苛的管控,而今一般士卒,也是很难接触到望远镜的。即便是贝琳也很难拿到,毕竟是两个系统。即便能拿到,有一两个还行,如朱祐檡一般,大卸八块,还成批量的拆。

这种壕气,即便是贝琳也未必能做到。也未必想得到。

毕竟除非是从小富贵之中泡大,如何能将价值数百金,甚至千金的望远镜,玩坏从不心疼。

朱祁镇说道:“那你对他的意见如何看?”

朱祁镇不会忘记贝琳的本业,贝琳后半生偏离的自己的人生轨迹,但是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天家。

贝琳叹息一声,说道:“臣听到他这个设想,就觉得可惜。”

朱祁镇说道:“可惜什么?”

贝琳说道:“可惜臣已经老了,精力不足了,否则真要用这望天镜,做出一番事业。自古以来善于做天文器械的大家,数不胜数,各种天文仪器,也都是精妙绝伦之极,各种天文仪器之最,莫过于北宋的水运天象仪。”

“然,已经毁于战火之中。”

“即便是将水运天象仪拿来与望天镜相比,也大大不如。”

“不管前辈高人,如何精妙巧思,也不过是以肉眼观天,但是人力有时穷,臣年轻时候,目力极佳,能目决秋毫之末,然即便如此,眼力也远远比不上望远镜,其实在望远镜发明之后,臣已经用来观天。只是军用的望远镜倍度有限。”

“只能望远不能望天。”

“此器一出,天文之道,将另开一片天地。”

朱祁镇说道:“贝卿,都说道这份上了,朕还能说什么,怀恩。”

怀恩立即说道:“奴婢在。”

朱祁镇说道:“你都听到了。”

怀恩说道:“奴婢听到了。马上传令内库,东垣王所需,少府无所不允。”

朱祐檡的封号,就是东垣王。只是而今大明的藩王政策,这些郡王,几乎都是一个领俸禄的虚衔而已,什么政治上的特权都没有了,而世代降袭,而且今后大明也不会封什么郡王。了。

所以大家都不当回事了。

连贝琳只是称呼小王爷。但是怀恩就记得朱祐檡的封号。

朱祁镇说道:“不用,封东垣王待诏,他是以朱待诏的名义走待诏院的路子领钱。并不是以东垣王的身份。”

朱祐檡听了,立即说道:“谢陛下。”

比起领到经费,他更感激朱祁镇对他肯定。

似乎这是一个定论。

出身越高的人,都喜欢让人肯定他们的才能,而不是肯定他们的身份。

朱祐檡就是这样的人。

见过朱祐檡之后,朱祁镇又见了贝琳提携过来的其他科学人才,中间又休息了几次,不久就到了遵化。

其实,不用到遵化,在遵化几十里之外,就能感受到遵化的气息。

毕竟是铁城遵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