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七十章 长城倾颓

明天子 第七十章 长城倾颓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七十章 长城倾颓

明天子第七十章长城倾颓第七十章长城倾颓

其实,朱祁镇很想留在这里。感受这种感觉。只是他的身体却不堪重负了。本来就已经衰老且脆弱的身体,根本承受不了这种气息。

朱祁镇叹息一声,意兴阑珊,忍不住咳嗽几声,说道:“好吧。”

这一次参观,就如此匆匆的结束了。

朱祁镇在遵化府城休息一日,再次乘坐火车。向北而去。

从遵化以北,就是燕山山脉。

朱祁镇并没有直接去漠南,而是在长城附近逗留了几日。看看长城,看看长城当地的百姓。

历史上,大明的修遵化这一片的长城,却是大明中后期。因为大明前期,大明承受的军事压力,更多是西北方向的,而不是东南方向的。而今也是如此。

这里的长城根本不是后世蜿蜒盘旋在群山之中,好像长龙,也没有空心敌台,等等附属的军事设施以及建筑物。

不过是一些夯土城墙。还有一些夯土军堡,只是从正统三十年之后,二十年间没有烽火,朝廷对长城维护拨款,一减再减,只是维持不倒塌而已,更谈不上什么修缮。而且修建长城的地方,大多是群山之中。

虽然附近有几亩薄田,但很少有人因为此滞留山中。

对漠南蒙古的开发,其实吸引了关内大量人口,毕竟在关内想要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关外却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再加上以北京为首的工业化城市,也吸纳了很多人口。

所以这群山之中薄田,并不是多吸引人的。

朱祁镇带着数百护卫,沿着长城跋涉,顺着当初留下道路,巡视了十几个城堡,都成为的狐兔出没之处。

朱祁镇心中叹息暗道:“几百年之后,明长城估计只是一个历史名词,决计不会成为一个景点。”

朱祁镇内心之中很是复杂。

后世大名鼎鼎的长城,就被他折腾没了。其实不仅仅他,就是军中很多老将,都是对长城边墙很有感情的,比如杨洪等有过守边经历的人,他们都提倡居安思危,要维护这些军事措施。

朱祁镇也同意。

大部分后起之秀们,对边墙是一点感情都没有。

更不要说,数千里边墙要维护起来也是一笔很大开支。

虽然大明军费开支比之前增加了很多,但是谁也不嫌手中的钱多,各部争夺军费的时候,总有分配不均的时候,很多时候,就从不着急的事情之中扣下来一笔,而维护长城是最不着急的事情。

就这样今日扣下一笔,明日扣下一笔。

等后来老将凋零之后。

更是没有人在乎了。

这就是大明边墙现状,从太祖太宗皇帝开始,到正统前期,总计投入数千万两的边墙防御体系,就这样在风吹雨打之中倾颓。

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并非长城不好,而是大明百姓并不需要他们了。

果坚持每年修缮,耗费更大。

朱祁镇神色有些黯然,他更想到了自己。

当年他以为大明是他的,而今才知道,人生不过一过客,即便是九五之尊,也不是过最尊贵的VIP客户而已。总就要走的,就好像这长城一般,当初是九边百姓生死之所系,而今却静静的躺荒山之中,等待着不知道多少年之后考古学家,来打开它们的心扉。

不是朱祁镇做的不好,而是时代将他留在永远的正统时代。自己却要掀起另外一段篇章。

朱祁镇心怀感伤,抬头忽然看见一缕炊烟,说道:“去看看。”

绕过几个山头,却看见一个哨所。当初是放烽烟的地方,而今却是一处民居,外面还用各种树枝围成一个小院,养着一些鸡鸭。

见大队骑兵出现。

却见大门紧闭,一个白发老头在顶上露出头来,手中似乎还带着一柄火铳,大声呵斥道:“谁啊?”

朱祁镇一示意,怀恩上前说道:“昌国公家将,路过此地,还请行了方便。”

这老头看了看,下了城楼,在吱吱呀呀之中,打开了下面的木门。拎着一根火铳,出来说道:“我看你们不是路过此地?”

朱祁镇说道:“老人家好眼力,的确不是,我是昌国公旧将,昌国公在的时候,特别注意九边城防,而今我要去漠北上任,特地来这里看看,却发现老人家在这里,想来见见老人家。”

这老头立即行礼说道:“小的拜见将军,昌国公他老人家还好?”

朱祁镇说道:“已经去了十几年了。”

这老头听了,长叹一声说道:“也是,我都老到这个地步了,昌国公也”

朱祁镇之所以用杨洪的名号,是有原因的。

杨洪在边关一带是鼎鼎大名,特别是他守关二十多年,更是资历深厚,很多人都是他的旧部。更是体恤下情,很多人都怀念他。

朱祁镇用的正统三将,石亨暴虐,郭登毕竟是勋贵出身,与下面的士卒是有些距离的,唯有杨洪,近乎白手起家,从百户位置上,一步步爬上来,深得军心。

朱祁镇下马,令人去山间小溪取一些水,与这个老头攀谈起来。

这才知道这个老头的经历了。

这个老头而今六十多岁了,与朱祁镇的年龄差不多。跟随杨洪出过漠北。只是杨洪在漠北之战中,只有苦劳没有功劳,下面的将领也没有得到奖赏,这个老头就是这样,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

他一辈子从军,根本没有与敌人交锋过,不是在追,就是押运粮草,等等非军事任务。

这让他全须全尾的活下来了。

但是同时让他在军中厮混十几年,一点功劳都没有。

他原本本地卫所出身。

后来被选入京营之中。只是在他选入京营之后,这里的卫所撤销了,一部分编入民户,一部分迁徙到了草原之上,听他说,就往北几十里,叫做热河的地方就是了。

他因为没有功劳。在服役十

几年之后,被京营清退,当时也给了一些银子,再加上他从军的时候积攒的银子,大概有百两上下。当时朝廷想将他安置在热河,只是他不愿意,要在京师厮混。

只是京师水深的很。

百两的本钱,三下五除二就没有了。婆娘也跑了。他回到老家,当年的卫所大多都改为民户了,而到了热河,也找不到年少的乡情了。

在时代的浪潮之下,这个老者漂泊不定,到了五十岁上下,终于到了这里落脚。

无他,这里就是当初他与他父亲驻守的哨所,他最熟悉不过了,再加上这里的都是用来防鞑子进攻的防御设施,坚固非常,虽然十几年没有人,但也不影响居住。再加上这附近,当年在这里驻守的人,还开出击亩薄田。

他用得一手好弓弩,更是会火器。常常猎些野兽,下山卖了,维持生计。

朱祁镇皱眉,说道:“岂有此理,都是为朝廷效力过的壮士,岂能如此?”

朱祁镇有意维持军中的新陈代谢,自然不会让人服役一辈子,但是也不可能与后世一般服役三年就能退伍,这是人口是数量,与培训成本决定的。随着时代发展,人口滋生,战争减少,这个年限虽然在减少,但是一般在十年上下。

只是退役之后,在朱祁镇改革之中,是有很好的安置的。

比如落户授田。

不管在东北,还是新疆,乃至于交趾,夷州,等等地方,都有大量未开发的耕地。这些地方的汉民也不是太多,只要退伍的士卒愿意,他们就能分一块土地,甚至还能当一个当地小吏。

这是其一。

还有就是纳入巡检之中。

各省府县巡检特别愿意用军中退下来的,大明武学虽然不能培养高级将领,但是对低级与中级将领的培养,已经有了一套办法,所以大明士卒的训练很有保证。

再有就是发放银两。

这个老者是选择的银两。

最后自己将钱搞没了。

朱祁镇也知道,大明的国力看似强大,但是与后世相比,还是差太远了。这已经是朝廷能做的的极限了。老者这个样子,其实并不是朝廷的责任。

他在乎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那就是流民。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流民变乱之后,朱祁镇大移民政策之下,对流民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一般来说当地流民都是对外移民的,以北往东北,南往南洋的原则分配。

但是而今,这个老者无疑是一个流民。

而且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武装移民,他手中的火铳,朱祁镇看的分明,就是第一批量产的军中火铳,而今虽然老了,但是杀起人来,却依旧是干脆利落。

虽然大明对火铳也有所控制,但是谈不上多严密,特别是在传统的关外地区,这里的民风就有佩戴武器的传统,同样也有现实需要,这些地方大多地广人稀,有很多野兽。是有防身需要的。

但是朱祁镇一想到,有大量的武装退伍军人拥有武器,就让朱祁镇内心之中一根弦更绷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