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

明天子 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

第十八章河北营田

提出在河北营田,解除北京的粮食危机。

有很多人,包括太宗皇帝。但是真的投入力气的,却是明万历时期与清雍正时期。

明代徐贞明开始治理滹沱河,但是失败告终,他掀起的经营直隶的风潮,以徐光启在天津种稻为结束。

因为那个时候大明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而雍正就令他十三弟怡亲王也在河北营田,这位拼命十三郎,也死磕滹沱河。但是大自然很顺手给他一个巴掌,今年修好的堤坝,明年崩了。

以至于雍正过世之后,这种经营也人亡政息了。近代曾国藩,李鸿章都接手过这个问题。纷纷败绩。

这或许是无知者无畏。朱祁镇不知道这些历史名人面对过这个难题。只当是自己的独特的发现,这才没有畏惧之感。

朱祁镇说道:“曹卿,朕决议今后数年,当以河北水利为朝中最要之事,只是曹卿出自河北,熟知当地情弊,而今治水当何策为要?”

曹鼐说道:“分水为要。水势既分,危害就浅了,也可以引水为百姓所用。臣乡常有如此。”

朱祁镇问道:“宁晋有灌溉渠?”

曹鼐说道:“有,但是不多,不过邢台左近最大的百泉闸,不过可以灌溉万顷而已。”

朱祁镇口中喃喃道:“万顷。”

曹鼐说道:“对,足有万顷。”

两人说的一个词,但是含义却大相径庭。

朱祁镇从后世过来,在他的印象之中,后世有不能灌溉的田地吗?或许有,但是他的印象不深,特别是华北大平原之上。坐在火车之上,一眼看不到边的田亩,都是可以灌溉的,也就是水浇地。

很多人都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很正常。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变成这个样子,才几十年而已。

这都是建国以来大规模修建水利工作的缘故。

向前翻一百年,清末还不是这个样子。

而在正统年间,一片万顷土地都能灌溉,大抵在曹鼐看来,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是家乡的骄傲。

而且是邢台的,并不是宁晋的。

这说明什么?

首先宁晋县之中,并没有大规模水浇田,或者即便有,也没有这一片规模大。另外可以灌溉万顷土堆的百泉闸,在当地也是非常有名的。

在朱祁镇看来,这是不可用言语来形容的悲哀。

此刻朱祁镇,彻底理解太皇太后的想法。面对这样的民生,这样的百姓,还打什么仗,草原上驻什么军?如果瓦刺能消停,每年给他几十万两,也是可以的。

比起百姓的生计来说,区区虚名算什么的。

只是现实,不因为朱祁镇心思改变而改变的。

朱祁镇回过神来,也不好说,曹鼐分水之策是好是坏。只是暂且记下来。将来再想办法召集精通水利的人商议。

朱祁镇说道:“还有什么事情要注意吗?”

曹鼐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如果真想整顿河北水利,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深思,那就是运河。”

朱祁镇说道:“运河?”

曹鼐说道:“正是,朝廷而今万般用度都赖运河一线,而运河过山东之后,全赖卫河,漳河之水,故而工部早就有成规,就是漳河不得北流,必须流入卫河之中。”

“这也罢了,但是漳河之水,附近百姓不得取用,难道河北百姓的粮食就不是粮食,唯有南方百姓的粮食才能为京师所用吗?”

“不独河北如此,山东运河左近,即便是泉水,也不能灌溉,必须为船闸所用。”

“百姓受苦多矣,臣不敢言漕运兴废,只是陛下想要考虑北方水利,则运河不能不考虑。”

朱祁镇深深看曹鼐一眼。之前的感动顿时去了大半。

如果不是朱祁镇保密严格,他都疑心曹鼐是闻到什么风声了。

因为漕运实在是太重要了。

重要到什么地步,三月不至,君臣愁容相对,六月不至,京城百姓痛哭之。简直将大明国运压在这一条运河,每年四百万石粮食的运输量上面了。

所以,运河对沿河百姓也是利弊相关的。

为什么没有山东籍的人说运河不好。因为运河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商机,运河沿岸城市带,就是明代经济活跃区域。

而为什么曹鼐说。

因为北直隶百姓,承受其弊,不得其利。

看曹鼐说,河北旱情的时候,农业用水紧缺到什么地步,居然还要源源不断给运河供水。他们当然不愿意了。

只是单单是这样的话,曹鼐也不会轻易在皇帝面前说这一件事情。

曹鼐估计从朱祁镇某些举措之中,看出来朱祁镇对漕运并不是十分满意。这才提了出来。

而且即便曹鼐的话传出去了,曹鼐也在得罪一批人的同时,也会得到一大批人的拥护。

这一批人就是河北人。

之前河北人在大明政治版图之上,不足为虑。

但是而今朱祁镇正旦诏之下,河北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了。曹鼐今日在朱祁镇面前的所做所为,传了出去。

曹鼐就成为河北人的天然领袖。

虽然而今河北人的势力还不强,但是朱祁镇给的政治待遇不变,迟早会在大明政治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朱祁镇对此事也算是乐见其成。他心中暗道:“万万没有想到,内阁之中,真正与我合作最默契的,恐怕就是这位曹鼐了。”

之前也说过。

但凡成为内阁中大臣,即便是一方大佬,也不会是别人的应声虫。别的不说,看而今曹鼐就看出来了。

曹鼐虽然是杨士奇提携进入内阁的。但是而今已经有另立山头的想法了。

而每一个人的联合,首先是政治观点上的相合。

比如朱祁镇推进的河北治理工程,其实即便是朱祁镇一手提拔进入内阁的王直,也并不是多支持的。

否则王直也不会与朱祁镇谈财政问题了。虽然有些话没有说,但是朱祁镇也明白。

杨士奇,杨溥更是服从朱祁镇,是在服从大明皇帝。否则而今已经过了大半个月了,除却早就敲定的卢沟河大工,北京城一些工程之外,河北其他水利工程,连勘探也是宫里面人在做。

曹鼐对改变河北现状是有迫切愿望的。

朱祁镇说道:“曹卿所言极是,只是此事关系重大。今年诸事繁忙,等过了这一阵子,再商议不迟。”

曹鼐心中一动,他几乎将朱祁镇这一句话自动换成另外一句话,那就是:“放手去做吧。”

朱祁镇说道:“卿是河北人,而今河北治水大计,还没有敲定,卿要在其中多多费心才是。卿可以将滹沱河,滏阳河,漳河,卫河,卢沟河,滦河,运河各河治理方略,写成章程,朕等着看卿大作。”

曹鼐说道:“臣定然粉身碎骨,也助陛下完成治水大业。”

曹鼐这一句一点也不掺假。

原因很简单,古人最重乡情,他只要能做好这一件事情。那么就此身死,他宁晋曹家,也会成为河北名门望族,这份名望,足够曹家吃上好几辈子了。

就好像吴越王钱家在江南兴建的水利,为钱家成为千年名门,打下了非常坚固的基础。不管是为公,还是为私。都由不得曹鼐有半点不尽心尽力。

只是看曹鼐这个摸样,朱祁镇忽然有些心疼自己的钱袋子。

他有一种预感。

他预感内库之中很多银子,恐怕要与他说拜拜了。他恐怕低估了治水的耗费。特别是这个朝廷都不宽裕的年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