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十九章 百姓苦

明天子 第十九章 百姓苦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十九章 百姓苦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第十九章百姓苦

从此,朱祁镇就开始了规律且痛苦的日子了。

李时勉要求严苛,每天早上的日程安排的满满的。因为只教一个学生,而李时勉又是学问大家,朱祁镇的学习进度,都瞒不过他。

虽然看似没有考试。

但是每天在李时勉面前就好像考试一样。

李时勉严厉非常。

朱祁镇每天都学得很辛苦。

毕竟别的不说,在李时勉的教学计划之中,四书五经,想让朱祁镇倒背如流。不过,李时勉严厉归严厉。

水平还是有的。

朱祁镇并不觉得学习有多么苦闷,只是累了一些。

每天十张大字,朱祁镇只能留在晚上写,每天练得手腕疼。以至于好些时候,在太皇太后那里都睡着了。

不是朱祁镇有意如此,只是孩子贪睡,本是常理。朱祁镇虽然在心理上已经成熟了,但是却无法战胜自己的身体。

而王振也不敢每天配朱祁镇是文华殿了。

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他怕李时勉再借故发挥,第二,却是他也忙得要死了。

虽然太皇太后对三杨很是信任,但是总要有所监管,内阁的票拟总要在王振这里再过一遍。

王振为了建立起自己的权威,也想办法在三杨的票拟之中,找出问题来。

以王振的能力能不能找出来,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王振却发现,太皇太后对他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反对。

虽然每次驳回内阁意见之后,杨士奇等人会禀报太皇太后,一般情况下,太皇太后总是训斥王振一番,让王振从内阁之意。

但是王振却暗暗揣摩出一点。所以他每天上午都将精力放在内阁送来的奏疏之上,决计不甘心简简单单在上面批一个“准。”

对于王振的指手画脚,内阁其实挺不满意的,好在太皇太后深明大义。

其实杨士奇这些老狐狸也知道。如果没有王振的指手画脚,那来太皇太后的深明大义。只能当做不知道。

好在在太皇太后的主持之下,倒也没有耽搁正事,最多是拖上一拖。

如此一来,大明朝政的正常运转,无须朱祁镇多干涉。

朱祁镇也可以安心学习了。

不过,这平静的日子根本没有过几日。

宣德十年,进入四月之后。事情就多了起来。

朱祁镇还没有上完课,就已经发现王振在外面等着了。

朱祁镇知道,李时勉将王振给得罪死了。王振而今虽然不能是权倾朝野,但是朝廷之中,也算是一方大佬了。

即便是杨士奇也不敢轻易怠慢。

但是李时勉却不假辞色,真将王振当做一奴婢而已。

王振深恨之,却无可奈何。

因为太皇太后还在,王振深知他如果做事不合太皇太后之意,即便皇爷想保他,也是保不住的。

而李时勉忠直之声,享誉天下。太皇太后也非常看重他。

故而有太皇太后撑腰,他怎么也奈何不了他,就眼不见心不烦,每日虽然送朱祁镇来上课,但尽来不与李时勉打照面。

而今而不到中午,就在外面候着,只能是有事情发生了。

朱祁镇顿时有几分心不在焉。

李时勉见状,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陛下有事可以先去了。”

朱祁镇连忙说道:“多谢先生。”

李时勉说道:“这也是陛下聪慧,论语已经学完了,明日为陛下讲大学。”

朱祁镇说道:“谢过先生。”

匆匆下了堂。朱祁镇见了王振说道:“有什么事情?”

王振匆匆说道:“河南大旱,从开春到而今无雨,还有草原上有消息,今年年初,瓦刺击败鞑靼。”

朱祁镇皱眉,说道:“年初?为何现在才有消息?”

王振说道:“锦衣卫办事不利。”

朱祁镇没有说话,他其实在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几分。想来定然是年初朝中都在忙先帝的丧事。

这种情报,只能先压一压。

只是朱祁镇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能压这么长的时间。

先帝都过了百日了,京师也出了国丧了。这消息才传过来。

“可是太皇太后叫我?”朱祁镇说道。

“借奴婢三个胆子,奴婢也不敢来打搅陛下。正是太皇太后让奴婢来请陛下。”王振说道。

“走吧。”朱祁镇起身向慈宁宫方向而去。

紫禁城实在是太大了,紫禁城外面还有宫城,朱祁镇仅仅在紫禁城之中,就有一些走不过来来了。

有时间不得不借助步撵了。

来到慈宁宫,太皇太后看了看天色。说道:“派人知会一声皇太后那边,就说皇帝就在我这里吃了。让她不用等了。”

随即有一宫人行礼之后,立即去办了。

朱祁镇每日午饭,常常去陪孙太后吃。

毕竟孙太后是自己的生母。如果一天连一面也见不上,一来外廷有不孝之讥,二来,朱祁镇也于心不忍。

孙氏在太皇太后眼中,固然是一个小聪明大糊涂。但是对朱祁镇是真心的好,而今朱祁镇身上的衣服,多出于坤宁宫中。

都是孙氏与身边的宫女所为,一片爱子之心,不能让人不感动。

太皇太后随即对朱祁镇说道:“想来王振已经给你说了,河南遭灾了,恐怕这一季粮食,打不了多少,饥荒已经成为定居了。”

“孙儿明白。”朱祁镇说道。

“你不明白。”太皇太后说道:“你长在深宫之中,又知道民间是怎么样子的,当初太宗皇帝在北京,招仁宗上京,但是我跟着一起,在路上,仁宗皇帝下了船,离开官道,到了普通农户家中。”

“农户家中,没有隔夜之粮,不过茅草屋一座,只有几个男丁出来,女人都避而不见。”

“你知道为什么?”

朱祁镇说道:“可是,女眷回避?”

太皇太后说道:“女眷回避,士大夫才有这说法,百姓是没有的,百姓家的女儿,从小就要下地干活,哪里有不见外人的道理。”

朱祁镇说道:“孙儿不知道了。”

太皇太后说道:“是因为没有衣服。”

朱祁镇吃惊非小,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尽然是这个原因。

太皇太后的语气也哀伤起来,说道:“当年靖难起兵,是从山东一路打过去的,故而山东一地损伤最重,又有运河通过,百姓疲于征发,以至于百姓缺衣少食,以至于此。当时仁宗皇帝在船上就睡不着觉。对太宗迁都之事,尤其厌恶,这才是仁宗一定要将京师迁回南京的原因,是免去百姓转运之苦。”

“我给你说这个,不是让你迁都的,而是让你知道,民间之苦楚,远在你想象之上,稍有灾荒,百姓就无以为继。”

“而国朝疆域之大,两京十三省,气候不一,年年必有灾荒,河南这样的灾荒,你已经要时常见,但你要切切记住,不要因为司空见惯,就以为没有大事。”

“要知道,你的一念之差,就可以是万千百姓易子而食。”

朱祁镇正色说道:“孩儿明白。不敢有一刻疏忽。”朱祁镇转过头问王振说道:“王大伴,内阁是如何票拟的。”

王振说道:“免去河南今年赋税,派于谦为河南河北巡抚,并先拨十万石,赈济灾民。”

太皇太后说道:“内阁老先生们,经验丰富,不用怀疑,但是这样的事情,皇家不能没有表示,王振派锦衣卫去河南,一来,看看是天灾还是**,二来,如果有人心怀不轨,却要果断处置。”

王振说道:“是。”

朱祁镇一边听他们说,心中却在念着一个名字,就是于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