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

明天子 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

第六十一章滹沱河决

朱祁镇并不知道,这并不是老天爷看不过他的穿越。而是历史上本就是这样。

很多人都知道,明亡于小冰河期的极端天气。但并不知道。其实并非只有明清易代。才是小冰河期。

其实整个明清时代都是处于小冰河期。就是处于明清易代那几十年最为寒冷而已。

具体的来说,明初有一个短暂的温暖期,但是这个温暖期,在洪宣时代,已经是尾声了。

宣德年间,就已经灾害频生了。

进入正统年间更频繁。

整个十五世纪有记录最冷的几个冬天,分别是44年,449年,454年。而正统五年。正是440年。

况且,历史数据本身的问题。这个统计未必完全精确。

但是哪怕退一步而言之。5世纪灾害气温最冷都几个年头。一定在40年代或者50年代间。

大气运动是互相影响的,温度最低一度。各种极端的自然灾害,爆发的几率就多几个百分点。

朱祁镇并不知道,他要面对的是好几年冬无雪,春无雨。

所以,朱祁镇将来的苦日子。

不知道有多少?

不过还好。于谦作为千古名臣,还是有水准的。

最少。在面对预料之中的洪涛之中。整个直隶的表现超出预料的好。

潮白河与卢沟河是去年冬天就开始的重点工程。所以,在洪涛之中表现良好。

漳河与卫河总体来说也是不错。

虽然有小差错。但没有大乱子。

毕竟朱祁镇砸进去三百万两银子。三百万两银子。在于谦的手里,推出远超三百万两的能力。也正因为如此,久旱之下,直隶才在洪涛之中,有惊无险。

最危险的大清河段。

更是连遇险情。也唯有于谦十几个日夜。坐镇堤坝。几乎冒雨将大清河的堤坝加高了丈余。这才有惊无险的度过了险情。

但是并不是说,整个河北都一点问题都没有。滹沱河就决堤了。

蒿县东。

滹沱河最重要的一处堤坝。也是张经用尽心力的一处堤坝。已经不能坚持下去。

张经跌坐在大堤上。

这大堤,他也用尽了心思。

夯土的时候。他亲自监督。绝对没有意思弄虚作假之处。也是用的三合土,不敢说坚如磐石。但也决计不至于一冲就垮。

即便是这样。他依旧放不下心。因为这一处堤坝正当要冲。盖因滹沱河在此处之前。是东西流行。

这一处堤坝。要硬生生的将水流,扭转为南北流向。

当中流为击水,使沧海亦横流。

所以张经最担心的就是此处。甚至不惜一切的。收集真定府的所有石材。

因为山中取石,大为不便。绝对不可能在短短工期之内完成。

只要是真定府内石材。不管是修房子的。还是修墓地的。不管是做石碑的。还是做石磨的。

有些道路上用来铺地的石砖,也被取了出来。

内有三合夯土,外以石砖包裹。也就是矮了一点。连北京城城墙也就这一个规格。

但是,即便如此。也得挡不住滹沱河水。

因为真正击溃堤坝的,不在堤坝之上,而在堤坝之下。

不是别的。不是当地的土质。

当地的土质很是疏松,滹沱河水在坚固的堤坝前,也是无能为力。只能乖乖的南流去。

这早已修好的河道,汇入大陆泽之中。

但是时间一长。水流下切之力,就显示出来了。河道越切越深。堤坝的根基就被掏空了。

张经也想了很多办法。

比如将装满石头的木框,沉入水之中。

但是这样的办法。只能缓解而己。根本挡不住水流持续不断的下切之力。

眼前堤坝一点点的分崩开裂,一片接着一片的坠入混浊的河水之中。

转瞬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坚固的堤坝并非被冲毁的。而是被掏空根基,在重力的作用下,一点点的崩坏了。

张经还想做一些其他的努力。比如说,在堤坝后面。再加固一层。但是这一切作为都是徒劳无功。

滹沱河水就好像狂放不羁的勇士,终于冲破了所有阻碍。浩浩荡荡的流淌在华北平原。

就好像之前一样。

张经眼睁看着,却无能为力。一时间心丧欲死。

但是当地人却没有太大的反应。并非不知道治水的好处。还是都习惯了。

在整个直隶都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唯独此处决河,冲决数县。

作为直隶总督的于谦。很快就过来视察了。

张经跪在于谦面前,说道:"下官办事不利,甘受刑法。但有一言不吐不快。"

于谦淡淡的说道:"说。"

张经说道:″决堤之后,下官百般思量。下官所测之山川地理,皆无差错。今日之事。臣百死莫恕。皆是下官疏忽所致,大人要惩罚下官,下官绝无一句话,只是要想让滹沱河,长治久安,非从宁晋入大陆泽不可。"

“请大人,不要因为下官一人之错,而废此策。”

随即张经重重扣头,说道:“如真能如此,下官即便是九泉之下,也含笑九泉。”

于谦听了,轻轻一叹,说道:“张大人请起,这一件事情,你固然有不当之处,但如果将错处却归于你,却是太过了。”

于谦来到这里视察,其实并没有第一时间看软禁在驿站之中的张经,而是细细看过张经的治水方案,安抚百姓,并沿着新开滹沱河新道,还有张经修建的滹沱河道视察了一遍。

终于确定一件事情。

那就是张经是下了功夫,张经方案在于谦那里也是可行的。

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这张经的方案,蒿县到宁晋到大陆泽,这一条路线首先路线短,只有一百多里。

而且选址还是很有讲究的。

虽然当时没有海拔这个概念,并不知道,这一条路线几乎与海拔两百多米过度到海拔五百米过度线上。

华北平原平均海拔在二百米以下。

也就是如果滹沱河向东流的,一旦决堤,在平原之上到底横流,根本是无遮无掩的。只有平地三尺水,冲垮的地方会有很多。

但是这一条路线,却是西高,东低。

也就是一点要决堤,只要将西边的堤坝掘开,洪水即便冲出河道,也不会散溢的。

也就有了足够的泄洪区。

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原则,因为地利的不同,在河堤不能坚守的时候,只能掘开某一次的河堤。

固然会淹没一些人家,但比起滹沱河在平原之上,横冲直撞,一泄千里。损失就小太多了。

所以不管从什么方面来看,这一个路线都不能说错。

“只是经此一事,不能不对你有所惩罚,这样吧,你从今日就是真定府同知了,这滹沱河,我还是交给你了。”于谦说道:“希望,你不要辜负了两岸百姓,也不要辜负了朝廷。”

其实于谦之前,就有将天津知府的位置,给张经的意思。张经也算是贬职了。于谦对张经也不算是徇私。

因为,治水乏人。已经成为很现实的情况了。

张经虽然半路出身,但是看他的规划,也得其中三味。人才难得,尤其而今大规模治水在即的。

于谦是为朝廷惜才。

张经说道:“下官谢过于大人。请于大人放心,张经这条命押在滹沱河河堤之上了。”

于谦说道:“好了,我记得了。”

只是于谦说得这么容易,其实也不是太容易的,他必须向朝廷上奏疏,解释为什么保张经,并且以自己的官声为张经做保。

也就是说张经如何治水不成,连于谦都要受牵连的。

也是一件麻烦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