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

明天子 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

明天子第一百一十四章海运三难第一百一十四章海运三难

朱祁镇说道:“平身,坐。”

朱祁镇没有让人跪着或者站着说话的习惯。

不管是接见大臣还是小臣,如果仅仅是点个卯而已,就不说了,一旦要正式谈话,就一定要让人坐下说。

这是朱祁镇从后世带来的习惯。在朱祁镇不知道的情况之下,为朱祁镇赢得了不少口碑。

因为坐而论道,从宋朝开始已经不存在了。

朱祁镇见王英紧张的呼吸急促,就好像一口气跑几百米一般,有意宽解他,这样的官员朱祁镇已经见多了。

后世去紫禁城,不过是旅游,根本感受到不到那种气势。

如果你闭上眼睛想象,整个紫禁城中没有一个游客,有的是从大门之处,一直排到最里面甲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个个将士目光都死死盯着你,衣甲鲜明之极。似乎你做错一步,就能拉下去问斩

而且你在进入之前,也受过指点,知道那里不能进,哪里不能看,走路沿着地面上那一条砖缝,要走官步,不可昂首挺胸,做趾高气昂状,又不可低眉顺目做佝偻状。

目光落在什么地方,某些地方要走几步。

或许紫禁城在后世并非最壮观的建筑物,但是在当时却是一等一的。这种从眼界到身心,特别是里面人一言一行都能决定你的生死的时候。

那种紧张之感,就油然而生。

朱祁镇说了几件王景弘跟随郑和下西洋的旧事,王英这才放松下来。

朱祁镇从内书房之中,挑选了几个小太监,作为他的秘书。以张环,顾忠为首,都很年轻,不过二十多岁。

他们并非王振的义子。

朱祁镇纵然再信任王振,也不会弄得自己身边全部都是王振的人。

他们对接王振传过来的奏折。还要安排朱祁镇的时间,比如说,接见谁,什么时候见。再有就是为朱祁镇准备资料。

比如,今日朱祁镇召见王英,王英王景弘乃至于王家所有的资历都摆在朱祁镇桌面之上了。

朱祁镇自然能脱口而出了。

想来王英也不敢看朱祁镇桌上摆着这么文字。

朱祁镇说道:“王卿从海上而来,是亲历海运,王太监在世的时候,也跟着三宝太监下南洋数次,是其中行家里手,实话实说便是了。”

“这海运能行吗?”

王英心中早有腹稿,说道:“陛下有问,臣不敢虚言,臣愿意以性命担保,这海运决计是能行的。”

“但是海运却有

三难。”

朱祁镇看了杨溥一眼,说道:“哦,却是那三难?”

王英说道:“第一是船只之难。”

“而今海运多用遮洋船,此船只能载五百石粮食,如果要转运粮草,动则数百艘船之多,船多且杂,就容易出事。”

“而且船小且轻,就惧怕风浪,成山角之风浪比之南洋,自然不算大,但是满朝上下视之畏途,非是浪大,而是船小。”

“三宝太监下西洋之时有二千五百粮船,可装数万石粮食,如果将船只全部换成这样的大船,每一次只需十几艘船,就抵得上而今数百艘船。”

“陛下欲大兴海运,请先造宝船。”

朱祁镇听得眉飞色舞,他飞快算了一道数学题,如果一艘船可以承载五万石,运河上一年四百万石的运输粮,也不过是八十艘船跑一趟而已。

“第二,乃是航道之难。”王英继续说道。

“臣本乃锦衣卫千户,因为海运之事,调任大河卫指挥使。专司海运之事,从淮安经黄河出海,沿着海岸线北上,一路上各种明暗礁石不断,因为久不行此路,臣耗时良久,才到了天津。”

“但是这一条海道,却不是最好的。”

“最好的海道,乃是从崇明岛往东,入黑水大洋,一路北上,到成山角,然后过沙门岛,刘家岛进入天津。”

“如果信风正好,从崇明到天津,不过一旬。”

朱祁镇大吃一惊,说道:“十日。此言当真?”

王英说道:“臣万万不敢欺君。南风起时,十日必至,臣敢立军令状。前元春秋两季运粮,皆是如此。”

朱祁镇心中的数学题,立即被狠狠的划下一刀。

不说一年多跑几趟,单单说就如元朝一般,一年两次,就用不到八十艘大船,只需四十艘大船即可了。

朱祁镇心中算盘噼里啪啦做响,继续问道:“还有什么难处?”

王英说道:“还有倭寇。”

“倭寇根基在海外,起伏不定,不能穷尽大洋,就无法犁庭扫穴,只能反复纠缠,而从崇明到天津最快的航道,却是需要进入黑水大洋。那里远离陆地,一旦有事,恐怕来不及反应。”

朱祁镇也知道黑水大洋是什么地方。

黑水并非黑水,而是海面颜色加深,也就是说到了大陆架以外了。这里有洋流,所以王英才说顺风顺水。

或许古人不知道什么是洋流,但是并不妨碍利用。

如此一来,在大海之上,很多事情都容易发生。

几百万石粮食,

对日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一般的财富。

朱祁镇心中一时间对倭寇也厌烦起来了,随口问道:“王卿,有什么办法可以灭绝倭寇吗?”

王英说道:“陛下,可派遣水师巡视日本,令日本王管束好百姓。永乐年间,三宝太监出海第一站,就是日本。从那之后,倭寇也就老实多了。”

朱祁镇微微吃惊,之前听郑和下西洋,只是没有想到,郑和处女航,却是日本。不过朱祁镇对而今的日本的情况,也是有些了解的。

虽然距离日本战国时代黑有些远,但是并不意味着日本就很太平了。一样乱得很。日本天皇是一个摆设。

朱祁镇说道:“王卿的主意不错。”

杨溥说道:“陛下,王英乃功臣之功,此番运粮上京有功,又斩首数十级,当令兵部赏赐。”

朱祁镇一听,就知道杨溥是要将王英打发走。

朱祁镇说道:“好,令兵部与五军都督府议功,对了崇明岛属于那一个卫?”

王英说道:“崇明所隶属于镇海卫。”

朱祁镇说道:“就转到镇海卫吧。”

王英自然明白,朱祁镇将他安置在镇海卫之心,要知道郑和出海的刘家港,就是在镇海卫之中。

王英千恩万谢,自然不提。

朱祁镇让王英走后,转过头问杨溥,说道:“先生以为王英所言如何?”

杨溥说道:“恭喜陛下,得海上人才,有王英,陛下海运之策,可行矣。不过,陛下以为朝廷罢海运,难道是看不见海运之利吗?”

朱祁镇微微皱眉,如果是看历史上,似乎很多人都很愚蠢,只是什么最好,却不去做。而今朱祁镇深入历史之中,却明白每一个能在历史留名的人。

或许有自己缺点,但都不是笨蛋的,当然了晋惠帝除外。

尤其是这种老臣,简直是老奸巨猾之极。

朱祁镇依稀记得,大明前期一直是维持海运,却在永乐十三年,才罢海运,改为漕运了。

而他并不意味太宗皇帝,乃是一位不了解其中情弊的皇帝。

朱祁镇说道:“愿闻其详。”

杨溥说道:“以王英之言,的确是可行的。但是王英所言,从来是细枝末节,无足轻重。真正关系到海运还是漕运,从来不在这一点上。”

“陛下为什么一定要海运?”

朱祁镇皱眉说道:“自然是大明京师粮食安全,就系在一河之上,实在是太危险了,一旦运河出事,朝廷根本没有办法,就好像是去年旱灾,毫无对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