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

明天子 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

明天子第一百四十五章青年才俊第一百四十五章青年才俊

等朱祁镇将卷子收上来的时候,大略一看,心中暗道:“果不其然。”

这些将领的文化水平堪忧之极。

朱祁镇刚刚还担心,这近千学员太多了一些,让朱祁镇看不过来,毕竟他身边可以参与阅卷的人,不过,他自己,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保定侯孟瑛,丰城侯李贤,太监刘永诚而已。

但是一看这些学员的大概水平,立即知道不用。

别的不看,先看字。

毛笔字不好写,但凡能写一手好字,大抵在读书上都是下过苦功的。当然了,朱祁镇并非是挑选书法大家。

朱祁镇自己的字就不好。自然也不求下面的人字多好。

但是最起码能入眼吧。

朱祁镇字些的不好,但是日日临沈学士帖,眼光却还是有的。看下面学员的一笔臭字,充分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不堪入目。想看清楚都有一点困难。

朱祁镇本来想细细看一番,或许是一个被书法耽搁的大才。

但是朱祁镇仔细看了之后,不得不承认,文章水平与书法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凡是一笔好如墨团的臭字。根本就写不出什么好文章了。

直接用书法扫下一批之后,下面的卷子才可以一看,朱祁镇将他分给身边的人,让他们看一下内阁,朱祁镇也看了看。

怎么说啊?没有什么惊人之言。

能详细说明太祖太宗宣宗时期边防政策的就算好的,更多都是大话空话,似乎听他的话,圣天子在上,封狼居胥,就指日可待了。

最后挑挑拣拣,才凑足了一百份卷子。

朱祁镇心中暗道:“其实,直接用书法来挑,大概也是这个水平了。”

朱祁镇不得不承认,他现在大明武学,虽然是大明军事教育最高学府,但是充其量是一个低级军官学院。或许能培养出来,临阵冲锋之将,但是想培养出来独挡一面帅才,还是看他们的成长了。

选出一百名之后,就快了。

刘永诚直接给他安排的战马,挑选好号牌。

第一号,对第一百号,长矛去矛尖,弓箭去箭头,上面染了石灰。在数千人目光之下,与校场正中厮杀,凡是身上被点中的,算是淘汰。

这个时候,朱祁镇算是能看出来一些名堂了。

毕竟朱祁镇这么多年下来,一直保持锻炼,他一身弓马的功夫,不敢说多好。但是自己觉得也是能见人的。

第一对,一上马。朱祁镇就感觉到了,都是好

手,能力不比乾清宫侍卫差。

而且打得相当之快。

这种单挑,大家可能联想到三国演义,大战数百回合,但是实际上,最多三五合,就决出了胜负,距离远的弓箭对射,距离近的长矛木刀。

双方都没有什么花架子。

不过,受伤也随之而来了。

毕竟即便是拿一根木棍,在奔驰的战马之上,一交击,还是有很大的能量的。

就这样层层减员之下。打到第三轮,只剩下了二十个人。

最后决出五个人。

分别是杨洪的侄子杨信,石亨侄子石彪,恭顺伯之子吴瑾,当然也不全是勋贵二代,还有来自辽东的袭职军官范广,来自山东的韩青。

这五个人,谈不上文武双全,但是却都是将才。朱祁镇估计自己根本不是他们任何一个人一合之敌。

朱祁镇目光一一掠过眼前五个年轻才俊。

杨洪侄子杨信。不过二十出头,相貌堂堂。再加上杨洪的底细,之前也说过了,就不说了。

但是石亨的侄子石彪,长大却显得粗狂之极,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胡子不少,一根根如铁,而且他马上对战,不用长枪,反而用一柄长柄大刀。在最后的比试之中。石彪从不留手,好些缺席的学员,都是被石彪打得骨断筋折。

对于石亨这个人,朱祁镇心中还有一些心结。

石亨也算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而今还在大同镇之中,比杨洪的地位要低一点。

在军事地位上,虽然宣大并称,但是现在宣府还比不上大同,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同有历史传承的。

不说别的,单单说徐达与王保保就围绕着大同有一系列交锋。而且大明对草原上保持攻势,大同比宣府更深入草原。

所以,这个时代,几乎是精兵强将出大同。

从方政,开始,大同镇都是精兵,杨洪与石亨都是边将之中比较打的将领。朱祁镇心中有数。

不过,比起英国公,成国公等人都推崇的杨洪。石亨就不被很多人欣赏了。

原因很简单。

石亨太不规矩了。除却能打之外,石亨什么事情都做过,草芥人命,欺行霸事,各种捞钱,等等。

而英国公张辅很看不管石亨这样的将领。但是问题是石亨这样的人,在大明军中不在少数,甚至成为文官之中武将的标准模范,凡是能打的,必定暴虐,甚至倒推出来,凡是暴虐的必定能打。

而石亨就是这样的特性。

即便不是石亨历史上的所做所

为,单单这作为,朱祁镇不大喜欢。而石彪而今的作为,朱祁镇也不见得欣赏。

至于吴瑾。却是罗圈腿,塌鼻子,圆脸。一副标准的蒙古人长相。

不错,他就是蒙古人。

吴瑾就是鞑官。

吴瑾的爷爷,恭顺伯吴允诚乃是元朝大官,官职元朝平章,洪武年间投降。在太宗登基之后,得到了重用。与他的儿子,也就是吴瑾的父亲吴克忠跟随太宗皇帝出战。

特别标注,吴允诚父子两人参加了忽兰忽失温之战。

虽然是蒙古人,但是对大明忠心耿耿的。而且鞑官在大明有不少,吴瑾其实也是其中的代表。

比起这个三个将门子弟。

韩青与范广就一点差了。韩青的世职是青州卫同知。范广世职乃是辽东卫指挥佥事。

但是总体来说,没有一个是真正从底层出身的。

这就是大明军队的现实现象。

朱祁镇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适应了。

朱祁镇看着这眼前五个人,都是武学的佼佼者的,心中默默盘算一番,就有了决定了。

首先,朱祁镇正要派杨洪出塞,巡视开平,大宁旧地。正要安杨洪之心的时候,所以第一名自然是落在杨信身上。

石亨这个人,不能让他得意忘形,所以石彪,自然要往后排了。

吴瑾这个人是鞑官出身的。不能太前,但也不能太后,毕竟大明军中有相当一部分鞑官,朝廷应该注意,不能伤了忠臣义士之心。

虽然大明军中都是各种二代盘踞,但是朱祁镇总要是提携一下,从下面上来的军官,韩青与范广的世职相比,韩青在范广之下。

所以,韩青第二名。

这排下来之后,也就是杨信第一,韩青第二,吴瑾第三,范广第四,石彪第五。

朱祁镇亲手赐御剑一柄,并将他们列入乾清宫侍卫的行列,一同列入的还有这一次武学之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

张辅看到杨信的感激涕零的双手捧着朱祁镇赐下的御剑。激动的不知道手脚往哪里放的样子,心中暗道:“**杨家必将大兴。却不想杨洪运气这么好。”张辅唯一羡慕的是杨洪膝下子嗣不少,足以光耀门楣,他却膝下空虚。即便而今权势滔天,又如何?

总是风流留不住的。

朱祁镇不知道张辅心中的思量,他问刘永诚说道:“明年武学还能有这样的人才吗?”

刘永诚带着苦笑说道:“陛下,老奴觉得,数年之内,都不可能有这一批质量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