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

明天子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

第一百五十一章兵部尚书的人选

杨溥听了心中顿时一动。

自从杨荣去世之后,这是朱祁镇主动向文臣征询军事上的问题。如何不让杨溥心中有所动。

杨溥心中暗道:“或许,这就是一个契机。”

说实话,如果说杨溥对朱祁镇在军事上重用勋臣,有什么意见,倒也没有太大的意见,一来朱祁镇在对孟瑛的任用上证明了自己。

另外就是,虽然有王骥平定西北之乱的昙花一现,但是从大明开国到现在,军事传统上就是重用勋贵。

不过,对于权力,任何人都不嫌少。杨溥是不想因为军队上的事情,引起朱祁镇的反感,与朱祁镇起冲突,但并不是说,杨溥就不想在军事上有所作为了。

要知道,从杨士奇在正统元年派出御史清查卫所之后,一直到现在,清军御史从来没有断过。

兵部那边在面对五军都督府失去了对军官袭职的独立考核权之后,而战略决策上,似乎也没有兵部什么事情了。

他们就一心将心思放在清军之上。

即便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种连续不断清军,对清军御史报上来的事情,只要证据确凿,从来没有不批准的。每年都有好几个军官,因为贪污,侵占屯田,等等罪名,丢了官职,甚至有人还吃了午门一刀。

倒是让军中风气有所好转。

当然了,根深蒂固,从娘胎之中带出的毛病,并不是派人去视察监督,就能改过来的,但是即便是一阵风,也比不刮风好。

杨溥还是试探说道:“陛下,此事当问英国公,保定侯。”

朱祁镇说道:“难道先生在边策上,就没有可以教朕吗?”

或许别人没有感觉到,但是朱祁镇心目之中瓦刺威胁在一点一点的加大。朱祁镇心中各种想法都冒出来的。

对张辅,朱勇这一批人。朱祁镇是有信心的。但是万一,凡是就怕想万一。

朱祁镇此刻怀念起杨荣了。

宣宗皇帝在的时候,遇见这样的事情,定然是询问杨荣。而今杨荣不在了。单单依靠勋贵一方,朱祁镇不放心。

所以才有今日这一次谈话。

杨溥说道:“陛下,想要臣说些什么?”

朱祁镇说道:“算算时间,再过十几天,杨洪就要出关,巡视开平大宁诸地了。先生怎么看?”

杨溥说道:“勉仁在的时候,就很欣赏杨洪,甚至为杨洪题过字,臣信得过勉仁的眼力,所以杨洪出塞一事,想来并没有什么大事,只是陛下有意于边事,应该先求立于不败之地。何不派大臣巡视宣大城防。以备后举。”

朱祁镇听了也明白,三杨各有所能,虽然齐名,但毕竟不是可以彼此替代的,杨荣就是杨荣,这样级别的人才,哪里那么容易弥补的。

杨溥所言,不过是老成谋国之言,不能说错。但也不是什么建设性意见。

朱祁镇想着张辅提过的长城决战计划,也觉得派人是视察一番长城沿线,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京城的军队,很多都在朱祁镇的眼睛下面,锦衣卫的消息也最灵通。

朱祁镇自信还是有些底气。

但是宣大号称都是精兵强将,但是到底是怎么样?朱祁镇未必清楚。派勋贵视察,朱祁镇用脚趾头想,效果就不会多好。

朱祁镇说道:“先生以为派谁去?”

杨溥说道:“兵部尚书车柴,缠绵病榻,已经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兵部尚书之位,陛下也应该早做准备了。臣举荐两个人,一个是徐晞,多次从征,坐镇甘州,庄浪等地,为大军后备,数有功,而今为南京户部侍郎,另一个乃是而今兵部侍郎邝埜。”

朱祁镇一听,就明白杨溥心中想推荐的人是谁。

因为如果邝埜的话,就不用推荐,因为如果兵部尚书出缺的话,也应该是兵部侍郎接任。

朱祁镇反而问道:“朕多次见邝埜,却不知道先生为什么将他放在后面。”

杨溥说道:“邝埜乃是尚书之才,但是却不是陛下所想要的兵部尚书。”

随即杨溥历数邝埜的政绩,邝埜的政绩核心就是一个仁,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永乐年间,南京宝钞贬值,百姓拒收,太宗皇帝令邝埜是处置,邝埜去了之后,只是责罚几年豪绅,就回来了。

太宗问他为什么不处置那些人?当时拒用宝钞,就好像而今的拒用人民币一般,是犯法行为。

但是邝埜却说,陛下,天威所致,臣还没有到南京,百姓就复用宝钞。

还有同样的事情,传言陕西有人造反,太宗命邝埜去绳之以法,邝埜到了,安抚百姓,只杀了几个头目,就放了所有百姓,对太宗皇帝说,没有人造反。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说不经圣旨,就开仓放粮,等等。

说邝埜是不是一个好官,他处处为民着想,不株连,不滥杀人,虽然有一点心慈手软。但是真有一个这样的父母官,却是很多百姓所希望的。

但是兵部尚书是什么官职。纵然而今五军都督府有复兴的迹象,兵部的权力被消弱了不少。但是兵部的权力是比杨荣在的时候,轻了许多。但依然是天下六部之一,位高权重。

邝埜的能力,在任何一个部门当尚书都可以,但是放在兵部就有一点不合时宜了。

朱祁镇说道:“那就命徐晞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巡查辽东,宣府,大同,陕西,等镇防御。一一视察,报于朕听。”

这也是一次摸底,不过是摸九边的低。看看九边的防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

同样如果徐晞能做好这一件事情的话,那么在柴车死后,兵部尚书的位置就是徐晞了。

可怜王骥当初的算计,最后便宜了一个能力资历远远不如自己的人。

有时候真是时也命也。

不过徐晞从南京赶到北京,授命巡视,然后从辽东走到河套,乃至甘肃,恐怕不是一年半载,是弄不出一分详细的调查报告了。

但是独石堡之中,宣大两地的骑兵,都源源不断的汇集在这里。

一时间人仰马翻的。

而今的杨洪已经五十有余了,他已经守边二十多年了,从一个百户一步步爬到而今的位置上,一路上不知道杀过多少人,打过多少恶战。

可以说是从最底层一战一战打上来的。

所以,他身上有非常沉重的杀气。

这股杀气让人不敢大喘气。

李大川与石璟两个人,此刻都觉得压力很大。恭恭敬敬的行军礼,就好像是雕像一般,不敢动弹一下。

但是具体来说,两个人却不一样。

李大川更畏惧杨洪的威名,他也是宣府出身,当初跟随宣宗皇帝出战,以一骑对蒙古十骑,搏杀四人,余者皆遁,这一战才让他在宣宗皇帝面前留了名,才有后来一步步到了而今。

所以,他是听过这个老将军的威名。更钦佩这位从百户自己一手一脚打出来的老将军。

但是石璟就不一样了。

石璟虽然家中世职并不高。但毕竟在京师长大,即便跟随孟瑛南征,在孟瑛身后掌过骑,在万军之中冲杀过。

但是那个时候,大明势如破竹,石璟也没有亲手手刃一人。

他毕竟是一个驸马,有底气怼一个将军,但是他却抗不住杨洪无声无息之间杀气。一时间他感觉,这个老将军身上气质,很像孟瑛。

不,不一样孟瑛身上还有一股雍容华贵的士大夫气质,但是杨洪身上的气质是比孟瑛更加残暴的杀戮气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