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

明天子 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

明天子第一百五十一章驰道与运河第一百五十一章驰道与运河

朱祁镇说道:“先生请讲。”

曹鼐说道:“臣看过舆图,这一段河道北方,西方都有河流,引诸水入运河,新开一道运河,并不困难,甚至没有了黄河恐怕运河会更方便一点。”

朱祁镇点点头。

这一点他也知道,他刚刚看过了,北方乃是山东南部的山脉,有很多河流南下,而西边乃是淮河支脉。

有黄河的时候,这些河流是不能引过来的。

因为黄河乃是地上悬河,就好像是一道山脉一般,割到这些水流,而今黄河不在了,却很容易引到一起来。

有水,还怕没有河道吗?

朱祁镇也没有担心过,这里修建不出来一道运河。

曹鼐说道:“只是事有轻重缓急,而今朝廷治理黄河,用度吃紧,无力修运河,而运河关联南北,是一刻也不能断绝。这是陛下忧心所在?”

朱祁镇说道:“知我者,先生也,却不是先生想如何解决这么难题?”

曹鼐说道:“陛下缪赞,臣不过尽本分而已,其实以本朝的岁入,今年府库虽空,但是到了明年就有修建运河的钱财了。陛下无须着急,臣没有治本之策,倒是有一个治标之策。”

朱祁镇说道:“先生请讲。”

曹鼐说道:“陛下令重修驰道,奥妙无双,臣观之,从北京运粮到宣大,耗损不过十一。与运河相比,虽然有些差距,但已经不错了。”

“以臣之见,当先在淮安到徐州修建驰道,这里一马平川,比北京到宣大要平坦多了,即便是双轨也不过是几十万两而已。”

“如此一来,水陆夹运,朝廷又大大降低了漕运的数量,想来是够用的。”

朱祁镇当然知道够用了。

从北京运道宣大的粮草,就超过了百万石。

一辆马车大抵三五日,就能到宣府,一次能运少则十石,多则二十石。甚至内府之中准备修建更大马车,能够一次运输更多的粮食。

驰道上的消耗,最大几部分,就是马粮,各地驿站的开支,还有木头轨道的更换。

即便是用了辽东硬木,但是面对几乎不断绝的马车奔驰,这木轨消耗的速度也是相当快的。

但是即便如此,摊到每一辆马车的耗损上,也不过运十石消耗一石而已。

如果真能将轨道换成铁轨,想来这耗损也会大大降低了。

而且从北京到宣府,却有大量山地,路不好走,很多上坡,这才造成了要好

几天才能到。如果放在淮安与徐州之间,却是没有这种山地了。

说不定,一天之内就能到达。

朱祁镇一直想将驰道这一种运输方式,推广到内地去。而今却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吗?

现在仅仅是紧急措施,但是修好运河之后,难道这一段驰道就要拆掉不成,当然不会了,再加上依靠运河便利的运输方式。

修建也容易的多了。

朱祁镇心中暗道:“难道我要内地修建的第一条马拉铁路,就是京扬线吗?”

很多现实都是有些讽刺。

多的给他更多,少的将他仅存都剥夺了。

就交通便利来说,运河沿线已经是相当好了,比边关各地要好了不知道多少。但是朱祁镇还是要加码。

从运河的单线,变成了水陆两线。

毕竟一旦运河上成功了,那么朱祁镇将驰道推广到其他地方,就容易多了。

说不定,朱祁镇有生之年,能看到遍布大明的驰道网络。

朱祁镇说道:“先生果然高明,那么这一件事情,就交给先生了。”

曹鼐说道:“请陛下放心,臣回去之后,立即从兵部找人,让他们立即南下。只要张秋情况好一些,漕运决计不会断绝的。”

朱祁镇说道:“如此朕就放心了。”

“陛下。”曹鼐说道:“臣刚刚听闻,陛下下令消减宫中开支?”

朱祁镇听了,哑然失笑,说道:“消息传得这么快吗?”他饶有深意的看了曹鼐一眼。

他其实也明白,每一个文官大佬在宫中都是有眼线的。

但是进入正统之后,大内被清理过好多遍了。

太皇太后先清理了一批眼线,随即王振掌权之后,又清理了一批。朱祁镇杀了王振之后,又迁怒王振党羽,几乎全部拿下,这又是一场的清洗。

这数次风暴之后,各大臣在宫中即便是有眼线,也是非常低的。

“陛下,主辱臣死。”曹鼐跪了下来,说道:“我等无能,累陛下如此,实在是臣等之罪。”

朱祁镇也无意深究这些,说道:“曹先生请起,不过是一场天灾而已,天下百姓皆朕赤子,朕所做这一点点。又算的了什么?”

曹鼐说道:“陛下,臣请消减百官俸禄,以度时艰。”

朱祁镇说道:“无须如此,京官难当,朕是知道的,朕即便是消减宫中用度,也是冻不了,饿不着的,但是一减百官俸禄,却有一些人恐怕熬不住了。”

曹鼐说道:“陛下圣明,臣请重

定宗藩俸禄。”

朱祁镇听了这一句话,才感觉到曹鼐的杀招所在了。

朱祁镇对百官尤其是京官的俸禄,都秉承只能加不能减的原则。不仅仅是因为俸禄低,还是要收买人心的。

毕竟朱祁镇要百官为自己的办事,增加俸禄最大收益者,就是底层京官,毕竟真正的高官,一来未必靠俸禄生活,二来他们靠俸禄也足以生活了。

朱祁镇给这些官员加俸不加俸不好说,但是风声先放出去,却是没错的。

曹鼐也知道,现实情况,百官的俸禄的确不高。但是有一批人的俸禄实在太高,无他,就是藩王。

几十个藩王,加上一些郡王等等,他们每年的俸禄开支要三百万石上下。

没错,就是三百万石上下。

而且因为亲亲原则,朝廷能拖欠文官俸禄,却不能拖欠藩王的俸禄。

当然了,真到财政困难的时候,那是什么也不管了,从宣宗皇帝开始,朝廷就开始拖欠藩王俸禄,到了朱祁镇盐政改革之后,将这些欠债全部还了上去。

毕竟朱祁镇派了前左都御史王英巡查天下数年,专查藩王不法事务,这一路下来,狠狠的敲打了一番,夺了不少郡王位,并打发到了凤阳高墙之中。甚至辽王案也定案了,辽王一脉不得继承。

摘掉一个王爷。

所以为了安抚,俸禄上并没有少。

当时朱祁镇手中也有钱,不好做的太难看,但是而今想想,藩王还真是一个节流的好对象。

首先,藩王与文官不一样。

这个时候大明的官员是相对毕竟清廉的,所以真有一批文官等着俸禄吃饭的。

但是藩王?那一个不是家产无数,田产众多。每年一万两银子的俸禄,在很多人家都是天文数字了。但是对藩王来说,根本不在乎。

是有也行,没有也行。

特别是那些大藩,如秦,楚,蜀,晋,说富可敌国,都有几分过谦了。

而且他们也没有实权。而且宣宗皇帝已经做过拖欠俸禄的事情了,朱祁镇这个做儿子的,再做一次,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只是如果是拖欠俸禄的话,曹鼐是可以先斩后奏的。反正这些藩王说起厉害,但是奈何不了大明首辅的。

而且曹鼐做了,也能为朱祁镇背锅。朱祁镇可以装作不知道。不伤亲亲之道。

为上级背锅,也不是谁都能背的。如果曹鼐如此做,朱祁镇一定会补偿给曹鼐的。但是曹鼐所言却不是这个,乃是重订俸禄,让心中有些疑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