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八章 断事官

明天子 第八章 断事官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八章 断事官

第八章断事官

只是王骥退步了。朱祁镇还是遇见了难题。

那就是没有人选来当这个断事官。

五军都督府断事官应该是五品官,下辖五司,分别隶属五军,是七品官。至于下面小吏什么的,就不用说了。

王骥倒是推荐了人选,朱祁镇一看,清一色的能臣干吏,甚至很多都是从刑部直接调过来的。

只是朱祁镇想要是五军都督府断事官,而不是刑部派往五军都督府特派员。

朱祁镇自然是不肯的。

想来想去,就想道了王越这个人。

王越乃是大名府浚县人,与端木家同乡,端木家主端木瑞就在少府体系里做得风风火火的,正统十三年,王越上京会考,但是不第。他不想回家,于是就投奔老乡端木瑞。

端木瑞虽然今非昔比,世袭五经博士,并在少府之中权力很大,但是依然是很喜欢读书人,王越又是家乡来了。

自然亲自接待,一见之下,就大为钦服。视为好友,将让他在端木家住下来了。

王越很好奇少府之中是做什么的,端木瑞就私下带领王越进入少府参观。王越一见之下大感兴趣。

王越从小就是慷慨激昂,好边事,他在端木家的那一段时间,参与了不少少府的事情。

后来,瓦刺入寇。

端木瑞忙不过来,就请王越帮忙。王越先帮了一阵子忙,理清头绪之后,猫儿庄之败发生了,朱祁镇下了罪己诏。

那个时候京城之中一片沸腾,一方面是万万没有想到会败这么惨,另外一方面皇帝下了罪己诏,士子们心中都不舒服。

王越这个时候对端木瑞说他要从军,报效国家,雪君父之耻。

端木瑞再三相劝,但是王越执意如此。

端木瑞只好给王越找了一个门路,安置在孟瑛军中了。

因为王越是举人出身,特别被看重,直接安排到了百户,而且不用上战场,是负责后勤。

如果仅仅是这样,王越仅仅是军中厮混一段时间,然后就回去继续考进士了。

在黑山之战中,王越给上司建议,带着千余羸弱之兵,押送粮草干粮越过大半个战场,为将士们送上一餐热的。

黑山之战,打了两天左右,特别是第一天,从早打到晚上。

蒙古人都是饿着肚子,要么吃冷食。而明军能吃上一口热的,这一点点的差距也是能反应在战斗力上的,

事后王越自然被封赏了。

之前也说过,总体来说,黑山之战的战功封赏有虚高的倾向,这种倾向也大大帮助了王越,王越直接挂上了千户衔。

被推荐到了武学。

王越正统十四年入武学,正统十六年就以武学第一的成绩毕业了,被朱祁镇带在身边三个月。

当然了王越第一名,并不是他的武艺能比得过同学,而是他的文章太好,又善诗文,比起罗通的文武双全,还要胜上一筹。

但是王越的资历,远远没有到五品官的地步。

甚至如果按朱祁镇的想法来做,这五军都督府断事官,在未来会水涨船高,甚至成为五军都督中的佐贰官,仅在中军都督之下。

王越的资历更不够了。

朱祁镇想来想却,就只能让王越以五军都督府稽仁司主事的身份,假五军都督府断事官。

稽仁司乃是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下辖五司之中的第一司。虽然名位上有些低,但是实权上一点也不逊色。

而且朱祁镇折中用了王越,才知道王越的能力过人。办事能力特别强,秉承朱祁镇的意志,将断事官给铺陈开来。

是的,并非仅仅只有五军都督府断事官这一点点人。而是一个体系。

朱祁镇五军六营之中。千户级别都有一名断事官。

从千户一直到五军每一个级别的主将身边都有一名断事官,而王越本身也要承担中军断事官的职能。

虽然一时间王越麾下没有大量合格的断事官,毕竟在军中识文断字的人少之又少,于是王越大量启用武学学生。

整个断事官体系几乎是武学学生充斥。

这正合朱祁镇的意思。

想想也是,武学学生的文采,与进士出身的大臣相比,那是根本没有办法比的,但是处理简单的军法,还是能做到,而且而今也不是打仗的时候,出现的案例都有一些共同性,没有多复杂的。

如此一来,断事官体系在京营之中建立起来了。

虽然各大将领对军法处置的结果,还有很多建议权,但是最终结构,还是以断事官的决断为主。

军中风气立即好了很多。

再加上京营之中远超卫所军的饷银,要知道在卫所体制之下,每一个将士所得到的饷银,不过是月粮与行粮。

所谓的行粮,就是行军时候的口粮,所谓月粮,不过是在外驻扎时候每月发的粮食,规定的是一石,但是有时候仅仅发几斗。

要知道粮食最便宜的时候,二百五十文一石,一两银子就能卖四石。

一般来说,一个壮汉能日食一升,十升是一斗,十斗是一石,按理说一石粮食能够一个人吃一百天。

但是其他花销算不算?一旦算进去,再加妻儿老小,估计是连吃都吃不饱的。

为什么这么少,就是因为卫所的收入更多是田地,而不是军饷,或者说田地的产出代替了军饷,甚至兵器也有很多是自己打造的。

但是随着卫所制度的崩溃,每一个士卒拿到手中的东西只有更少,屯田的产出,不会上交给朝廷,会用来养下面人?

根本不可能的。军户仅仅是饿不死而已。

其实大明朝很多地方的百姓,过着与军户差不多的生活,有很多人野菜都吃不饱。但是这些人是当兵的,骨瘦如柴,如果能打仗?

如何能训练。

所以朱祁镇士卒每月饷银一两,一年下来十二两,军中粮草盔甲武器乃至伙食都是军中负责,每月养兵费用在五十万两上下,一年下来六百万两。

这么大的财力支撑,并朱祁镇时时刻刻将报仇挂在嘴边,很多将领常驻军中。各部人马训练的非常严苛,三年下来,京营的能力已经达到巅峰了。

各种战阵,大家都很熟练。再训练下去,也没有什么用处了。这个时候是需要真刀实枪打上一仗,才能知道有更好的提升。

毕竟京营之中有近半都是没有见过血的新兵。

所以,朱祁镇需要一场战争。

但是因为财政问题,他不可能与瓦刺动武,甚至他心中隐隐约约有一点担心,担心主动进攻瓦刺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的?

猫儿庄之战给朱祁镇带来教训就是,永远不要觉得一定会胜利,战场之上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主动进攻,还是让朱祁镇心中没有底。

但是如果长久不打仗,朱祁镇担心军中这股训练热情是无法延续下去,更不要说对京营的改革已经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军制方面的改革,就要由京营向四方推动了。

这一点上,京营乃是五军都督府都是朱祁镇的助手,无他,朱祁镇既然要将改革推广开来,自然是有一部分人失去他们原来的位置,又有部分人代替他们。

失去原来位置自然是当地的地头蛇,但是什么要代替他们自然是京营出身的将官。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朱祁镇需要一场战争,不,不仅仅是一场战争,还是一场胜利,有这一场胜利最后盾,今后的改革才能顺利的推行下去,如果长久和平下来,这改革反而不好推广了。

特别是对于边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